打算写一些字, 描绘一下新加坡七十年代文艺活动的面貌与精神, 该如何开工呢? 先找一首歌来激励一下自己, 这首"海石吟"是几年前敲的歌, 词曲作者是"王永鸿", 可后来发现歌词与音乐已经配搭不了, 几经改词终于放弃了, 那么敲好的音乐该怎么办? 就退而求其次, 用来当朗诵配乐, 这回终于用上了.
开始的朗诵词太容易了, 靠印象随便写都有, 但要押点韵可不简单, 就乱翻歌纸找句子, 也不容易, 因为来来去去都是那几句口号式的句子, 几经努力, 也凑成了一段.
来到第二段, 音乐已经低沉缓慢, 就不能再写那些激昂的句子了, 还好, 一次出门, 忽然想起那些不幸早逝的伙伴, 和那些走上不归路的勇士, 就自然而然写出一些句子来, 这说明, 写东西不能光呆在房间凑句子, 必须有真实的感情, 才有灵感. 当音乐再度高亢时, 又可以写些很阳光的句子了.
到了最后一段, 怎么办呢? 这是一次失败的历史, 最后是团体领导被抓去关, 团员作鸟兽散, 总不能直白地说"都倒了", "都走了", 这太不"文艺"了, 刚好这时听到卡卡唱的那首什么"深秋"的, 很有感觉, "啊! 这里已是深秋, 你来做什么呢?" 就抄几句来用, 嘿! 还很合用, 这又说明听歌不能只听自己熟悉的, 得听点其他的, 不然就无法凑足朗诵词, 终于, 可以朗诵了.
在我们这里, 诗人都不写诗了, 反而是技术人员偶尔需要时会写几句, 也还好现在是网络年代, 有网友可以帮忙先看看, 不至于朗诵后被笑掉牙, 就这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