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头推介:面哥早期作品---《演奏的时代》(6) |
送交者: 邹一眠 2005年05月07日17:28:41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
十九世纪以来,由于演奏家们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为越来越多的听众演奏,加上斯波爾(Spohr)、 貝里奧(Beriot)、 維雨當(Vieuxtemps)等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炫技,使得演奏家的收入远远超过了作曲家。对此,作曲家们当人不能服气(时至今日,不仍然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元”的现象吗)。为了捍卫自尊心和抗衡这种比盗版抢钱还凶的“演奏”,他们表现出了一种世纪末贵族式的高傲,于是,他们不再考虑作品能否演奏、听众能否接受,只要自己认为有“价值”,就一曲一曲地作出来、谱下去。这种裤裆里拉胡琴---自顾自的“清高”,着实打击了演奏家们的气焰。他们良心开始发现,也为音乐艺术日益被商业化感到不安,面对亭亭不染的作曲家,窃以为矮他一头。彼时,汉斯力克派的观点也从理论上狠狠打击了他们。这派观点认为,这些不能表现出作品“价值”(外延)的演奏,和不能创造出作品“价值”(内涵)的作曲一样,是一钱不值的。 演奏面临着危机。在今天看来,这道理十分简单:演奏之被轻蔑的理由,是因为它企图用富于表面效果但却缺乏深度的丰乳肥臀的花架子来哗众取宠。这是一切艺术的死路,演奏当然也不例外。于是人们哀叹道:演奏步着作曲的后尘,也濒于死亡或已经变质了;“演奏决不是创造”之类的思想,也在摇晃了几下之后,似乎又站住了脚。 这样残酷的内外煎熬,迫使演奏家为了自己的名誉,不得不采取既演奏又作曲的“两面战法”。对于天才和出类拔萃的演奏家,作曲似乎是翻手为云的易事;但这却叫众多普通演奏师勉为其难。于是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演奏大家又兼作曲大家的,比仅仅单打一的演奏家能够赢得更多的荣誉和尊敬。 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就是被翟七佳捧上了天又被老西天踢下了地的那位),无疑都属于20世纪初最杰出的指挥家。但是,理查-施特劳斯很早就同时享有大作曲家的声誉;马勒却未能见到自己作品的辉煌成功。现实表现在历史上有时就是这样残酷:虽然马勒的作品在今天的音乐会上每能博得听众最狂热的欢迎,但他在世时,则不过是一个靠指挥别人的东西出名的“也会作曲的”指挥家。而且,迫于舆论,马勒竟然在很大成分上是为了满足作为一个音乐家的自尊心而作曲的。 进入20世纪中叶,从事演奏活动的作曲家所在多有。斯特拉文斯基的指挥,因为仅限于个人作品而另当别论;而兴德米特作为指挥家和中提琴演奏家虽然都堪称一流,但他的作曲才能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当代作曲家布列兹[注]的作品是公认的大手笔,至于他的指挥业绩,则恐怕得到后世才会被认为远在作曲之上。 待续/嘿嘿-- [注1]:关于小提琴演奏史,详见转贴资料《小提琴演奏史概述》(作者不详)。 [注2]:布列兹(Pierre Boulez)國籍:法國 出生地:蒂翁維爾 出生年月日:1913年 經歷: 指揮合作過的知名樂團: 说明:原帖丢失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