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泥丸:临川旧梦
送交者: 泥丸 2005年06月25日09:07:09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临川旧梦

   泥丸

  我是个十足的戏迷.何以见得?因为一听说看戏,就两眼放光,浑身颤抖,
抓耳挠腮,急不可奈.(有点像是毒瘾发作的症状)

  这年头,球迷多,戏迷少,尤其是年青的.所以我算是个例外,每每被人笑
话一通,但自甘其乐.因为看一场好戏,实在是比什么都快活的事.好象金圣叹
所说的不亦快哉之类的事儿,比如脱光了身子掐跳蚤,脱了袜子扣脚丫,只能用
一个词儿来描述:过瘾!

  小时候迷上戏剧,实际上是从越剧开始的.那年头好戏不多,只有"红楼梦
","追鱼"两本电影,也不知看了多少遍.奇怪的是老也看不厌.能够百看不
厌,可以称之为迷了吧.

  后来上大学,每周听收音机,总是把京剧节目抄下来,到时雷打不动地跟着
摇头晃脑,依依哑哑地学.记得学梅兰芳的"贵妃醉酒"中"海岛冰轮初转腾"
那一段,就是跟着收音机一板一眼地唱会的.那时也不管是否要临考抱佛脚.只
要有戏曲节目,照听不误.只是有时在帐子里听京戏,不知不觉开得大声点,总
是找来同室的谩骂.为此还真与几个混小子动过砖头.(记得说得俺火了,找了
块砖头往桌上啪地一拍,哥们儿再也不敢出声了,呵呵,爽!)

  真正过足戏瘾是那年在上海实习.那时人民公园边上有一个小小的三角公园,
叫做"京剧之角".总有三五成群的退休老人们在那里拉琴唱戏.老远听到琴声
就心跳不已.有时也斗胆上去唱一段"借东风"什么的.只是嗓子不好,有点像
公鸭叫.与马连良马老板的风韵相去甚远.但那些老伯伯们却总是大声叫好,总
是给俺这小朋友大大的鼓励.当时还有一位死党,名叫"阿贵",一到周末我俩
就去人民公园玩上半天,另半天是诳福州路的书店.晚上就会到天蟾大舞台看看
有没有好戏,记得看了不少越剧,京剧.满座的阿伯阿婶,只有我们两个年青人,
真是另类得可以.后来阿贵买了把京胡,从此就热闹了,他拉我唱,全是自学的,
但也学会了不少好戏.那时迷上了麒派,一段"徐策跑城"便成为我俩的保留节
目.咱也不知天高地厚地以业余票友自居了.

  后来,一次偶然经过上海宾馆,看到小剧场原来每周都有昆剧的小型演出会
.大喜过望.那时对昆剧还不太懂,只看过"十五贯".谁知一看这下,从此便
迷上了昆曲.

  当时的上昆每周都在上海宾馆的小剧场演出,实际上是彩排性质,票价极低,
好象只要2元5角.从此我和阿贵每周必到.那真是迷啊.看过多少名角的戏已
经数不清了.我最喜欢的是计镇华,看他的"太白醉写",看得俺骨头都酥.每
一字每一腔,无不让人心跳加快.实在是太喜欢计老师了.他往台上一站,那神
定气闲的样子,真是爱死人.一开腔,那十足的中气,特别的嗓音,让人永远难
忘.直到今天,我心目中最爱的仍然是计镇华.他是须生,专演那些苍老豪迈的
角色.当时还有女小生岳美提(是丝旁加是),一般的风流儒雅.俞振飞的大弟
子蔡正仁也是潇洒万分.他与华文漪连袂演"游园惊梦",就像当年俞五爷与梅
兰芳合演的一样,堪称是珠连璧合.记得看过许多场,只要一唱到那段有名的"
好姐姐.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台上台下便
会一起哼唱,好不热闹.华文漪是闺门旦,着实一付大家闺秀的样子.如果不知
道古时候的大家闺秀,看看她的戏便知.可惜后来她移居美国,再也看不到她的
好戏了.上昆另一位当家花旦便是梁谷音,她的"思凡",把个小尼姑演得真叫
是风情万种.丑角最绝的是刘异龙,"十五贯"中的娄阿鼠,念着正宗的苏白,
叫人笑破肚皮.刀马旦最好的是王芝泉,一出"盗草",满座皆惊.

  那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日子,真是过足了戏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唇齿留香的
感觉.

  后来,为了普及昆曲,上昆开始了"每周一曲"的教唱活动.我便迫不及待
地报了名.成为第一期学员.当时来教我们的都是名家.记得跟计镇华老师学过
"单刀会",跟蔡正仁老师学过"长生殿.哭像",跟梁谷音老师学过"思凡"
与"游园惊梦",还有许多段子,至今还能唱.这真是一段良辰美景.

  昆曲的魅力实在是其它剧种无法比的.首先是她的唱词优美,完全是原来的
剧本,本身便有文学之美.其次是她的唱腔,一腔九转,真实的水磨调.一支笛
子悠悠吹来,委婉而歌,韵味无穷.

  可惜的是良辰美景奈何天,后来一别上海,就再也没有机会看昆曲了.这一
别,整整十年!十年的相思,苦啊!(闺门旦常以这一句叫板出场,长达数分钟

  流落异乡之后,昆曲便真的成了梦中情人.只有一本"振飞曲谱"长相左右
.可有一天突然在地铁站看到了一个大花脸的招贴,仔细一看,来是苦恋的上昆
来到了慕尼黑!喜得俺当场戏瘾发作.差点没有叫出声来!

  那是早春时节,春雪未融.晚上踏雪去慕尼黑大剧院门口等票.30马克一
张,我一连看了五晚,场场不漏.

  这回来了七位全是我熟知的艺术家.蔡正仁,梁谷音,刘异龙,王芝泉等.
演出的剧目有"秋江","琴挑","醉打山门","惊梦","盗草","活
捉三郎"等,全是名折.我是大过其瘾,而环视四周的德国人,虽然他们听不懂
唱词,但个个看得全神贯注,每当结束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演员谢幕至少
要三次以上.真是怪事,我曾问邻座的一位德国姑娘,她说自己听不懂,但能领
会意思,而且十分喜爱,连看四场,足见艺术本身也许有共通的地方,语言并不
能阻挡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后来"南德日报"用整版的篇幅写了大块的评论文章,
昆曲从此在德国人心目中超越了京剧.

  演出中间,我到了后台,见到了蔡梁几位昔日的老师.当然他们对我这当年
的小学员已记不起来了,但我看到梦中的大师真是激动的可以想像.在异国他乡
遇到戏迷,大师们自然也十分高兴.

  第二天,我去艺术家们下榻的地方拜访.王芝泉拉着我的手,亲切地像是一
位慈祥的长辈.她五十多的年龄,可在台上仍然是那样矫捷.这就是真正的艺术
家啊!她拿出自己的演出画册,郑重地签上名字送给我.这里面是她几十年艺术
生涯的记录.好珍贵的一份礼物!梁谷音送了两张演出的剧照,一张正是演"惊
梦"的,那眼神真叫迷人.比起时下那些所谓的"星"们,可是有天壤之别.梁
谷音在我看来是中国第一名旦.

  为了心目中的大师们,我联络德国侨界举办了一场联欢会,大家凑份子在慕
尼黑最好的中国餐馆"沈园"宴请上昆的艺术家们.前一天晚上我兴奋的睡不着,
把游园惊梦的那段最有名的唱词写在一张宣纸上,然后复印了几十份,第二天晚
宴时每人发了一份.因为梁老师要唱这一段,我便事先做了准备,好让到座的侨
胞能听得懂.大家酒酣耳热之际.梁老师便起身清唱,手执一把折扇,还带点身
段,从"姹紫嫣红"唱起,一路唱将下去,到了"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
忒看得这韶光贱!"(我的唱词只写到这里),原以为她会打住,可她唱得高兴,
居然不停,接着"蘼芜架下",把一大段全部唱完,真叫人感动得无以复加.她
前一天感冒,第二天还要演出啊!这就是大师,戏迷心目中真正的大师.

  蔡正仁站起来讲昆曲的历史,并唱了一段"长生殿.迎像",接着七位艺术
家每人表演了一段,看得大家如醉如痴.几位台湾来的太太们连叫着"迷死人,
迷死人",她们可是头一回听昆曲,真正的戏剧鼻祖,就是魅力非凡!我是始作
俑者,又算是这些大师们的学生.蔡老师便鼓励我也来一段,也算是给老师们交
作业吧.借着几分酒意,我便起身唱一段"长生殿.酒楼",笛王顾兆琪给伴奏,
真是好大的面子.这是郭子仪未发迹前的一段唱:

  论男儿壮怀须自吐,肯空向杞天呼?
  笑他每似堂间处燕,有谁曾屋上瞻乌?
  每日价听鸡鸣起身独夜舞....

  我喜欢这种英雄壮志的情怀,所以平日里没事总爱唱这段,这回还好没有太
对不起老师,一曲下来,大家都叫好.顾老师还把我拉过去,一字一腔地重新教
了我一遍,真是难忘!

  我把自己写的一首诗献给艺术家们:

  十年一梦临川曲,悠然入耳在异邦.
  乍听吴侬心方醉,笑看三郎喜欲狂.
  梅生未减书卷气,丽娘犹著旧时妆,
  白雪阳春空遗恨,何日仙乐再绕梁.

  诗固不佳,却是心声.大师们高兴地在上面签了名字,我便将它收起,后来
托人裱好了,留作永远的纪念.

  去年又回上海,和几位大师联系上了,有幸去上昆看新排的全本牡丹亭,再
次过足戏瘾!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魂系昆曲,迷恋昆曲,只是不知何日还
能再看....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