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duduwolf:余叔岩生平回忆片断—1
送交者: duduwolf 2006年01月01日04:44:23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余叔岩生平回忆片断—1-陈维麟/ZT

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剧北派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高庆奎--首座余叔岩,艺术精湛,蜚声剧坛,堪称一代宗匠,为内外行所称道。晚年多病,很少演出,1943年病故,终年54岁。


京剧世家


余叔岩,本名第祺,字叔岩,1889年10月17日生于北京。祖父余三胜,工须生。父余紫云,工旦角;著名须生时慧宝系他舅父。叔岩弟兄三人,长兄为他操鼓;三弟胜荪,系汪(桂芬)派须生。叔岩爱人系著名青衣演员陈德霖之女,生有二女。余的爱人去世后,续娶清太医姚文卿之女,生一女。


余叔岩9岁时入姚增禄主办的科班学戏,出演于景春茶园及药王庙。初习短打武生,继学靠背武生,最后改学正工须生,与吴连奎同班。他自幼天资聪颖,颇得姚称许。姚亲自指导,余获益良多。14岁时,有靳某、张某等组德胜魁科班于天津,遂改入该班,坐科三年,与白玉昆、苏春科同科,演于津沽。因余三胜当年在津出演,极受津人欢迎,叔岩为三胜之孙,津人喜之,由此呼之为小小余三胜,由此出名。他在津演了一段时间,嗓音倒仓,暂时不能演唱,曾一度充任袁世凯总统府的内尉官。当时,他应富人樊棣生约请,参加樊开办的春阳友会票友戏社。该社每月在崇外东大市浙慈会馆演唱四场。他后来嗓音渐渐恢复,每月彩排参加演唱,第一次演出戏是《托兆碰碑》。时余年方二十多岁。余演戏到七七事变、平津沦陷后始辍演,以后间有几次演出,均系应各方朋友的邀请。晚年最后演出的几出戏有:为军阀吴俊升之子吴幼权家演《托兆碰碑》,为湖北水灾义务演出《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在怀仁堂演出《群英会》,为萧振瀛家演出《盗宗卷》等。


余叔岩在恢复嗓音期间锐意学习书法,经常与当时湖北名士陈农先往来。陈又介绍天津名士魏瓠公教余书法,陈母并为余的书房题为"范秀轩"。"范秀轩"之"秀 "字系指谭鑫培,谭字英秀,余师事谭,因题此名。余住的另一房屋名"三与楼",意为"与人无争,与世无忤,与善人交"。余的书法学米芾,曾习清朝乾隆皇帝的老师张得天墨迹。余晚年往来者多为文人,哈汉章、张伯驹等常为座上客,并曾与著名国画家于非闇义结金兰。


余叔岩在十余岁时,曾由百代唱片公司的前身牟德利唱片公司灌录《空城计》等戏唱片。当时的唱片还只是一面发音。另外,他在北京福全馆与张伯驹、杨小楼演《失街亭》时,曾拍摄影片。他演唱的《托兆碰碑》也拍过影片。此片存在吴幼权手中,吴当时住地安门黄化门锥把胡同,后由吴家一厨师买去、又倒卖给余的琴师朱家奎,以后不知下落。余叔岩最后一次灌录唱片,是东北某唱片公司通过李某邀余灌的,代价是1000元一张两面。当时该公司邀请名演员马连良灌片代价为一张两面500元。余该次灌片系录制《沙桥钱别》、《伐东吴》、《状元谱》等,共录唱片两张,为余一生最后遗响。

刻苦师谭


关于余叔岩拜师谭鑫培学戏,外间传说情况不一。真相是:谭鑫培总想把一生艺术心得传给儿子谭小培,但费尽心机,谭小培仍然学不像、学不好。老谭扫兴之下,不愿把自己艺术传给别人,就赌气不收徒弟。因而希望学谭拜师而碰壁者,不知凡几。余叔岩得以拜谭为师,是因为余曾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尉官,总统府有一庶务司长王某,与余相识。那时谭鑫培被邀演戏,总统府里并没有给谭休息的地方,就在庶务司办公室里暂时休息一下。余25岁时,求王代向谭关说,要求谭收为徒弟。谭在当时环境条件下,不敢得罪王某,才答应收余为徒。但收余后,只教了余两出戏:《太平桥》及《失街亭》的王平。其他戏未正式传授。余后来为了学谭,每在谭出演时,自己花钱买票去听戏,仔细观摩、细心钻研。听学之后,遇有不明白处,就向谭请教;有时向当时和谭搭配的演员如钱金福及乐师等请教。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在这方面,余确实下过苦功夫。他曾对笔者谈到他从谭鑫培学戏情况。他说:"俗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学戏也是一样。我跟老师(谭鑫培) 学戏时,老师在床上躺着抽烟(鸦片);抽高兴了,坐起来给讲些个。至于讲完以后,怎样理解,怎样学会,那是自己的事。我虽是老师的徒弟,但上戏园子看老师演戏,我自己花钱买票听。并不是不能听蹭儿(即不花钱白听戏),因为我为的是学戏,我要指定坐在哪个座位,从理想的角度看老师演戏。这次从这个角度学,老师再演时,我又坐另一个位置,所以自己花钱买票。我坐在座位上学老师演戏,全神贯注地看老师的身段做派时,就几乎像耳聋了一样;有时细心钻研老师的唱腔道白,就只注重听,而不去注意身段,甚至有时闭目或低下头细听老师的唱白韵味,回来自己钻研摹仿。人们说我是老师的得意门徒,可是我觉得我到如今还赶不上老师一个脚趾头。"余研究谭派,极其认真,虽一腔之微,也悉心揣摩。他曾与陈彦衡一起去听谭戏,由陈记录胡琴的工尺(彼时谭的琴师是梅雨田),余详细记录词句与腔调。后来谭听到此事,知道他学艺心诚,又见他颖悟,就慨然叹道:"吾之衣钵其归属诸余乎?"在传授余(太平桥》一剧时,曾告诉余:此剧为老生开蒙基础,文有唱工身段,武有种种武工,不可忽视。余学会谭戏十余出,如:《桑园寄子》、《探母回令》、《战太平》、《定军山斩渊》、《法场换子》、《当锏卖马》、《打棍出箱》、《太平桥》、《天雷报》、《捉放曹》、《失街亭》、《南阳关》等。识者谓余学谭的戏大部分是"偷"学来的,就是说并非都是谭正式传授,而是听戏时私下学和背地向谭和别人请教然后学会的。某次,余演《天雷报》,事先多日私下学谭,得其神髓,当贴出海报时,谭知道后,深感惊异,亲自往看,观后对人称许。谭有好货之癖,某次曾对余说:你家有一家传的鼻烟壶。余翌日就由家取来献给谭,谭很高兴。在余请教之下,谭给余讲了《打棍出箱》。余得此诀窍,不时拿家中古玩献谭。有一次,余送给谭一块玉玦,向谭讨教《珠帘寨》。后来余曾与梅兰芳合演此剧。类此种种,余确曾煞费苦心。余醉心谭派,倾心相学,朝夕不辍。余曾在家练习《桑园寄子》,唱至"走青山,望白云……,"时,撞毁几案什物。亲友传闻,咸谓其学戏专诚。寿州孙姓在演乐胡同做寿,邀谭往演《四郎探母》,当日余及陆衡甫任提调(相当于今日的舞台监督)。谭演完《探母》,座客不去,群相要求续演《回令》。余、陆到后台说项,到了后台,谭正在卸装,靴已脱下,经余、陆再三恳求,谭方应允。当时余侍谭前后,恭逾子侄。事后就有了余给谭穿靴的传说,又有谓要求续演《回令》,根本是余有意促成,目的是想借机学艺。据说当谭演《回令》时,余倾耳以听,如醉如痴。知者均谓余得谭真传,确是由苦中得来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