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 (Bela Bartok) 作品欣赏(3) |
送交者: feiyang 2006年09月13日08:52:58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
巴托克 (Bela Bartok) 作品欣赏(3) 1940年巴托克告别离开祖国匈牙利来到美国. 不到两年, 他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类似白血病的疾病, 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虚弱. 美国作曲家、作家、出版者协会(ASCAP)曾为此提供了援助, 波士顿交响乐团指挥谢尔盖·库赛维斯基(Sergei Koussevitzky , 1874 – 1951)曾去探访他,并诚心邀请他写作一首曲子, 巴托克为此创作了《管弦乐协奏曲》,这是他在美国的第一部作品, 曲风优美亲切,与以往风格非常不同. 不过,因疾病折磨和天生的性格特点, 巴托克在美国的生活经历一直是孤独而惆怅的. 1944年的一天, 28岁的小提琴家梅纽因(Yehudi Menuhin, 1916 – 1999)登门拜访巴托克, 巴托克为此非常高兴, 欣喜之余答应要为梅纽因创作一首小提琴曲, 就是这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1945年巴托克与世长辞, 在许多未完的遗作中, 就有这部谱写完整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梅纽因严格地校对了这部作品, 使得这部作品在巴托克去世后得以出版. 这部亮丽高难度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乐坛的惊叹,被认为“在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领域中,继巴赫以来最出色的作品”. 以匈牙利民族音乐为灵魂, 结合以西方音乐表现手法, 不留痕迹地将二者融为一体, 并把它们推向前沿, 可以说是巴托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即使在这部小提琴奏鸣曲中也可以感觉到这一点, 尤其是第四乐章. 而做为巴托克小提琴音乐的积极支持者, 梅纽因演奏的版本更是这一作品的不二之选. 这是梅纽因演奏的巴托克《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Sonata for Solo Violin), 录制于1977年. I: Tempo Di Ciaccona II: Fuga: Risoluto, Non Troppo Vivo III: Melodia: Adagio IV: Presto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