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唐:贴一篇与高山无关的游记表达歉意: |
送交者: 阿唐 2008年02月20日10:07:00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
在李儒湖畔的高山之巅滑雪(图文)
很多湾区人在冬季的一个消闲去处,不外是去200英里之外的李儒湖畔滑雪。冬季见面时的闲谈,往往要问上一句:可曾去Tahoe滑过雪? 如此一来,似乎没有滑过雪的人,就不是湾区人了一般:)于是俺也不能免俗,过上个一二年,总要到李儒湖去滑上那么一两次,以便补充一下酒足饭饱之余的话题资料。 第一次接触滑雪,还是N年之前的中国,阿勒锦郊外的一个什么滑雪场,名字一点都想不起来了,好像曾经是国家队还是省队的集训场地。雪场开放给公众的场所不大,只有一条短短的雪道,雪橇和雪板混合使用。俺穿上雪板,在大缓坡上试了几趟,感觉还行,能滑起来,而且不倒,于是扛上雪板就上了雪道,二话不说,直接朝坡下冲去,结果可想而知,速度越来越快,一慌,就倒了,眼镜嗖地飞将出去,插入雪中不见了。爬起来开始找眼镜,这一找,就是半个多小时。等找到了,雪板的租赁时间也到了,俺的第一次滑雪历险记就这样结束了,十秒钟的滑行换来了半小时的找眼镜! 又N年,在温哥华的Mount Seymour滑雪场,俺又一次地穿上雪板,长度比俺高半头,是Yard Sale淘换来的。这次俺做了若干准备,先在手拉缆绳的预备级水平场地慢慢滑了几次,不错,一跤都没摔!而且还学会了要沿山坡方向走斜线,不能直接往下冲。于是又一次自不量力,跑到初级水平的山坡上,轰隆隆开始沿斜线往下冲,在斜线的尽头,如同滑冰急停那般,屁股一拧,转一个半圈,嘿,停了!再慢慢转过来,沿斜线再折回头来下滑。如此,滑滑停停地往山下溜。可就是时不时地摔上一跤,因为两只脚经常是滑着滑着地就越分越开了。如此,俺连滚带爬地滑到了雪道的尽头,一共摔了多少跤,已经不记得了。接下来,大少爷降临,于是告别了那很苦很不爽的滑雪生涯,专心在家凑崽去了,几年下来,大概也不会超过3次的滑雪经验。 再N年,在湾区混到了少爷长大,可以爷几个比肩齐飞了,于是重拾滑雪生涯。这次一开始,俺们就遵循正常途径,报名参加了滑雪培训班。俺有过滑雪经验,于是有幸进入了中级班深造。短短几个小时下来,俺真的是脱胎换了骨。却原来这滑雪与滑冰确有相通之处,大部分时间,身体的重心是在一只脚上,准确地说,是在山下的那只脚上。俺方才恍然大悟,之所以俺在温哥华的山上不停地摔跤,是因为俺总是努力把重心分布在两只脚上,而两只雪板很难完全平行,南辕北辙的结果,俺就大八字地摔倒在地了。 有了这种重心在单脚上的概念,再加上俺的滑冰急停转弯的土招,在两年前,俺初步掌握了减速和拐弯两种基本技巧,终于能够上路了。虽然趋今为止,全部的滑雪经验也不超过十次,不过与初上雪场的菜鸟相比,已经算是一根老油条了。 费了半天的话,还是回头说说前几天总统日长周末的滑雪经历吧。前面的这些铺垫,一是为了赚稿费,嘿嘿;二是为了让下面的图片早点下载完毕,以免让您等的心焦,再次嘿嘿。
周五中午,同学来电,邀请俺周日前往Northstar,抛家弃子,组成光棍滑雪团滑雪逍遥一天。这次计划本来已经得到几家掌柜的首肯,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再推迟,最后由4人变3人,又变成2人。于是,赶紧向高山的中班告罪,不能前往参加同日举行的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美洲赛区的义工活动了。唉,言而无信,罪过罪过。。。 周六晚6时半,前往同学家中会合,坐上他的车就奔了680。Y是滑雪迷,自备了一应的滑雪行头,就连车顶都装备了滑雪板固定器。 俺们一路狂奔了2个半小时,9点钟抵达了山脚下的小城Auburn,住进了80号旁边的Motel。一宿无言。
早6点起床,在旅馆混了一顿早饭,7点准时冲向山里。随着海拔的升高,不到8点,路旁的远山近岭已经是白雪皑皑了。
恰好看见火车钻山洞。这是横跨东西海岸的铁路,当年的华侨就是因为修筑这条铁路,从东海岸,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旧金山定居下来。
过了Donner Lake山口,山谷间云雾缭绕如同仙境。
很快,Northstar在望。前方群山之间的平坦谷底,晨雾之中,就是前往Northstar的267。
驶上267,道路的两侧是静谧的山野乡居景色。
还有渡假木屋。。。
山坡前飘渺的晨雾。同学事前再三推荐这道美景。
(上面这组图都是透过疾驶的汽车车窗照的,如果图像不够清楚,那是俺同学的车窗太脏,不是俺的过错,吼吼)
8点半,来到Northstar的Village。时间还早,人不是很多。同学去停车,俺先去山上租赁用具。
上山的Gondola上的乘客不是很多。
半山处的滑雪客也不是很多。看来,早来有早来的好处。
急急冲到滑雪训练学校,欲寻雪板租赁,却告知行情已改,雪板租赁已经下山与普通租赁合并,山上已无任何雪板可以租赁!本来是不想在山下租赁雪具,穿着笨重的雪靴上下Gondola,没成想不仅没有省事,反倒还要重返山下。。。。
坐上Gondola下山。
景色还不错,且宽心欣赏先。 赶到山下用具租赁处,还好,电脑中有俺的全部资料,俺选择了比自己身高矮10公分的雪板,这样滑的慢,容易控制一些。当年不会滑雪的时候,穿一对比自己高半头的雪板,不是找挨摔么:) 最后,终于在十点钟不到的时候,又一次地坐Gondola回到山上,仅仅多耽误了一个小时。除了轻车熟路之外,坐缆车的时候,在Single行列中排队也可以省出大把的时间。独行客也有独行客的好处。再有就是租赁处的服务流程有了很大的改善:1)自助电脑登记,选择用具型号;2)数位职员帮助选择雪鞋及寄存顾客的鞋;3)多达十几位的职员同时收款;4)一人扫描资料进入电脑系统;5)多达十位的职员根据电脑资料,取出相应的用具,呼叫顾客的名字,把人从等候行列中叫出来领取。
与同学会合后,一同坐Arrow Express来到半山之上,准备坐Comstock直接上山顶。
山顶上又是一番景象,东西两侧的缆车会合在这里。
万国旗帜飘扬,俺忽然看见了俺们国家的国旗也在其中!
俺们沿山巅的东麓,向东侧的蓝道滑过去。山顶远眺,晴空万里,远处的李儒湖历历在目。
拉近一点。。。
黑道勇士们准备出发了。。。
俺不大清楚,这两位亚裔小妮是否也是准备滑黑道,不过,在山顶上,亚裔的确不是很多。
同学带领俺沿着一条蓝道滑到了距离峰顶的1/3处,然后坐Rendezvous又回到峰顶。这条蓝道的难度刚刚好,俺大致能够控制住俺滑行的节奏。另外一个好处是人少,雪道上一点都不拥挤,等候缆车的队伍也很短,不象半山腰的蓝道上有那么多的人,这就是经验哪。
如此,一个上午,俺上上下下了3个来回。其间,等同学去黑道逍遥后,俺独自一人在滑雪中途和缆车上面,抓拍了下面一组图。
背包下滑的小哥。
持杖疾驶的老翁。山上的滑雪客中,上了年纪的很多,基本上都是白人,俺们华人还是要多多参加户外活动。
悠哉游哉的小妞。
玩雪板的小娘皮。
风驰电掣的独行客。
这一位显然有些慌乱。俺的姿势一定还不如这位:)
紧紧追随小姑娘!
玩Pipeline的雪板高手们。
飞檐走壁么!
半山全景。
Northstar全景图。 (1)Village at Northstar 滑雪用具租赁处与Gondola的起点。如果嫌人多,也可以坐旁边的Village Express,只是到达半山的(8)处时,要滑一小段黑道。难度不大,就是有点窄。 (2)午餐大本营。这里是交通枢纽,什么时候都是人头汹涌的,尤其是以等候Arrow Express的人最多。很多伴滑华人妈妈在(1)处等候山上滑雪的老公和子女,其实,只要花10块钱买一张Gondola的票,就可以上到(2)处,在午餐休息处烤火等待,要比山下来的惬意,至少有View可以欣赏。补充一下,成人Lift票款是76元,雪具租赁是45元,加起来是121美刀,实在是价格不菲。 (3)Arrow Express与Comstock Express的转接点。这里等候的人也是不少,大概是因为蓝道选手上山顶的唯一通道。 (4)山顶。 (5)蓝道的入口。从山顶有三条蓝道下山,东西两翼各一条,这个是中间一条的入口。沿虚线走过一段短短的通道,在(9)处与黑道会合,就是下山的蓝道了。 (6)Rendezvous缆车等候处。从这里上山,下缆车处,刚好是(5)。 (7)下午,俺一个人按照图示的东麓蓝道,滑到了这里,哈哈,完全是黑道的坡度,俺差点就脱下雪板走下去了。后来跟在一个训练班的后面,一点一点地蹭了下去,一脑门子的汗!过了这段就是蓝道了,沿虚线斜切到(6),再坐缆车上山。下午,俺上下了5个来回。
到了下午4点,是缆车关闭的时刻,俺从山顶出发,准备全程下滑到山脚。因为高山丛林的遮蔽,雪道上的阳光已经很稀少了。漫长的滑行过程中,俺的体力开始透支,大腿阵阵酸痛,膝关节也隐隐不适。雪道上的一堆堆的虛雪,在树荫下面看起来不是很明显,俺在转弯时,接连打了几个趔趄。忙摘下太阳镜,以便能够更清楚地看清路面。最后不得不时不时停下来喘息片刻,再继续下滑。如此,行行复行行,用了近半个钟头方才下到山脚。廉颇老矣。。。
暮色之中,Village的游客们,行色匆匆地各奔东西了。
有些中亚人相貌特征的女子在路边烤火取暖,很有几分担心旁边那黑女郎的一抹酥胸是否能够抵御寒风的侵袭。。。
回家的路上,顺便拐到湖边转转。暮霭中的Lake Tahoe处子般的宁静。
湖畔的豪宅,不知市价几何,何人居住?
晚7时许,挥别暮色四合的Lake Tahoe,踏上了归家的旅途。。。开启车库门的时候,俺看了一下表:11PM。
最后上一段胡乱拍摄的Video,最后一段是相机挂在脖子上面,滑雪下山拍摄的。从俺在雪地上的身影判断,俺滑雪的身姿可是不怎么优美:)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