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歌曲介绍转载于薛范先生网站。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涌现出了很多反映战争的歌曲,但是像这样一首采用圆舞曲体裁,抒情、深沉甚至略带感伤的歌曲却不多见。
米·伊萨柯夫斯基(1900~1973)在回忆这首诗的创作过程时写道:“诗写于卡玛河上的契斯托波里亚市,当时正是战争的第二年。俄罗斯森林被染上了一
片秋色,四下里静悄悄的,是刚下战场的战士们不习惯的宁静,是甚至连手风琴都不能打破的宁静”。他把诗捎给了布朗介尔,几个月后,他就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叶
甫瑞姆·弗拉克斯演唱的《在靠近前线的森林里》。
歌曲前半部分的小调性旋律唤醒人们对家乡、对和平生活的回忆。作曲家在原来的基调上“掺入”了人们非常熟悉的俄罗斯古老圆舞曲《秋之梦》的音调,使得这首
歌曲同某种十分珍贵的东西——无论战争怎样严酷都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东西——联系起来。布朗介尔后来写道:“我们战时创作的一些抒情歌曲是想让战士们有可
能和他的亲人们交流,向远在大后方的、相隔千里的女友、未婚妻和妻子吐露自己隐秘的思念。”
但这首歌的成功不光是由于它是一首战地抒情曲。这首感人至深的圆舞曲还蕴含着高尚的公民感情和英勇的力量。歌曲后半部的大调性旋律是战斗的召唤,激励战士们为了祖国、为了亲人、为了美好的一切狠狠打击法西斯敌人。
据说,当1943年这首歌曲第一次在广播中播放时,莫斯科一家医院有位伤员打电话到电台,说:“我是个手风琴手,常演奏《秋之梦》。你们播放《在靠近前线
的森林里》这首歌,我没有听清楚作者的姓名,大概也是我们的战友吧?难道不是?那么他从哪儿知道我的?好像整个战役都在我们身边似的……”这首这首歌在战后获得1946年的苏联国家文艺二等奖。
玛特维·布朗介尔(1903~1990)出生于乌克兰,少年时就学于莫斯科爱乐学校,后来未获得机会接受音乐高等教育。布朗介尔以歌曲作品驰名。1938
年,一曲《卡秋莎》使他获得全民声誉。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我亲爱的姑娘》《在巴尔干的繁星下》《没有比那花儿更好》《金色的小麦》《太阳落山》等。布朗介
尔歌曲的特点是抒情、真挚、纯朴、坦诚,反映了人民热爱自己祖国的感情,体现了苏联青年人的精神风貌和他们高尚的意向和追求。布朗介尔1975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
在靠近前线的森林里 歌词:
薛范 编译
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轻轻飘落地上,
手风琴奏着《秋之梦》在林间轻回荡,
低音琴键如怨如诉,真令人心迷惘,
战友们默默在倾听,思绪飞向远方……
1、当年也在这乐曲下,
春天里在家乡,
当年也在这乐曲下,
啊,爱上好姑娘,
我们也在这乐曲下,
彼此含情凝望,
有时候乐曲也感伤,
当爱人不在旁。
如今音乐重又响起
在前线森林里,
往日情景重又浮现,
令人心驰神往,
人人怀念家乡亲人,
想起当年春光,
都知道惟有去战斗
才能重返家乡。
2、就让往日会见的欢乐
常盘桓在心房,
它在我们艰苦时刻
把我们心照亮,
任凭前面炮火连天,
决不退缩彷徨,
无论那任务多艰巨,
人人抢先承当。
一旦祖国需要我们,
人人坚强如钢,
我们的手决不颤栗,
这心儿不发慌,
战斗的时刻已经来到,
同志们,奔前方,
为了昨天珍贵的一切,
也为了明天希望!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