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名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
这首诗《以梦为马》简单来说就是以理想为一生奋斗的目标。梦代表的是梦想,代表一个理想的世界。然而梦的世界却是遥远的,非眼前现实的世界;或许人类永远也达不到的一个理想世界。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的情人”,这一句显示出诗人直来直往,大刀阔斧的风格。这是诗人向世人的宣言,也道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无助。什么是“远方的”呢? 远方象征遥远的理想世界。是诗人所追求和期待的世界。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汉文学里有一种别的文华和文字所没有的对应句。对应句除了在对联和律诗上强制要求,在其他的文体,诗词歌赋里,处处可见其行迹。
与“物质的”世界对应的是什么呢?就是“精神的”世界,也就是理想的世界。作者用“物质的”对应句点出这“远方的”是一个理想的世界。相反地用“远方的”来点出这“物质的”文明是“眼前的”实际情况。这是一种非对称交叉的对应句,用非对称的方式含蓄的点出作者的用意。
同样的“忠诚的儿子”对应“短暂的情人”。“忠诚”的反义是“背叛”。作者在这里含蓄的对物质世界宣告说“有一天我会背叛你。因为我为了物质出卖自己去当二奶和小三已经受够了”。作者在这里用“儿子”,不用“孩子”或“孙子”,是有深意的。在中国文化里,儿子是继承人身份,子承父业,薪火相传。所以整句话就是“我要做一个对遥远理想世界忠诚不变的继承人,然而我却不甘愿地对目前物质的世界低头,出卖自己当物质短暂的情妇”。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这“以梦为马的诗人”就是有高尚理想和原则的诗人。为何说“以梦为马”呢?
原来马代表的是运载和战斗工具。 马把人从一个地方载到目的地。作者要说的是“我要骑着我的理想,让她带我到达一个理想的世界”。同时马也是一种战斗的工具,诗人要以理念向现实的洪流战斗,即使这是必定失败的结局。
大家都知道小丑的职业就是取悦他人。在这世界上有多少人的生活目的不是某种程度上取悦他人呢?在中国社会更是如此,要能升官,必学会用各种方式取悦上司。对作者来说,中国的社会只有一条路,就是小丑们走的路。
作者似乎对“烈士”并不满意,把烈士和小丑,这两个照常理因该为不同等级的人物并列,而且还表示不屑与他们同走一条路。这是什么原因呢?
烈士应该是品德高贵,有理想而且肯为祖国牺牲的人。怎么却与小丑同走一条路呢?小丑应当是没什么人品,没什么是非观, 被人贬低的小人物。
纵观中国历史,也许最脍炙人口的民族烈士是岳飞和文天祥。岳飞让其母在背上刺上“精忠报国”的故事和文天祥“正气歌”里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教育课本的正面代表。年轻人读了也成热血沸腾的愤青。可是仔细一想,他们所在意的是什么呢?他们所牺牲的是为了什么呢?岳飞收到十二道金牌班師回朝之際说,“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已收复之地的百姓跪地相阻,却无法挽回岳飞根深蒂固,忠于皇帝的儒家思想,或者说是“愚忠”。对作者来说,这种民族烈士其实也是小丑,只是他们取悦的对象为皇帝一家!这是何等的悲哀!若当日岳飞抗令不归,或许最后历史结局还是一样,以南宋灭亡收场。当然岳飞会成为历史上被人骂的军阀和叛国贼。但是至少他可以保护当地老百姓多活几年而不被金人所残害。让老百姓多活几年重要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岳飞的最终理想究竟是“卑微的老百姓的生命财产”,还是为了自己身后的名声和对皇帝的忠诚?若是后者,他同样是一位小丑,只是是一位高级的皇家小丑!
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究竟是什么样的理想呢?
“此火为大 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
以梦为上的敦煌--那七月也会寒冷的骨骼
如雪白的柴和坚硬的条条白雪 横放在众神之山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投入此火 这三者是囚禁我的灯盏 吐出光辉 ”
作者提出两个理想,语言的自由和公平的社会。语言的自由很容易看出来,“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去建筑祖国的语言”,这一句话是带有一点反讽。 表达“去建筑祖国的语言的人犹如要从刀口走过,一不下心,就被刀砍伤砍死”。什么是“去建构祖国的语言”呢?其实每个开口说话的人都在建构祖国的语言。原始社会语言的字汇非常有限。由于人类社会不断“有话要说”,才逐渐增加单字和扩充词义,成为丰富的语言。当一个族群,一个社会,不再使用某一个词的时候,这个词就会消失,成为历史。“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也愿将牢底坐穿”,表达了诗人为了争取语言的自由的决心,不惜坐牢。
第二个理想是一个公平的社会。敦煌最出名就是敦煌大约从北魏时代开始流传下来的壁画和佛像。这敦煌壁画大多数都是描绘佛教的理想世界,如地狱,轮回等等。有些壁画的内容是民间传说故事,主要虽为佛教思想,却也有部分中国本土道教思想和神话故事,目的是劝人行善,处事公正。这些壁画和佛像都藏在山凿出来的石窟里。由于这些人物都是神仙和佛,可以说敦煌石窟坐落于满山神佛之处。所以作者以“横放在终众神之山”来形容。 “我投入此火 ,。。。,吐出光辉”表达诗人愿意为此目的牺牲。
数千年来,古老的文明中有多少人义无反顾的为这样的梦想去奋斗。在数千年的王国里埋葬了许多这样有梦想而且为梦想奋斗的诗人的尸体;然而这些人的牺牲总累积,最终成为太阳的一部分,照亮人间。这是诗人在诗的最后三段所要表现出的一种比烈士更壮烈的豪情,一种明知如蜻蜓撼柱,一种明知必将失败还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精神。为了投注于那永恒的事业;如太阳一样的照亮人世间。像诗人宣告的“太阳是我的名字, 太阳是我的一生, 太阳的山顶埋葬 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 ”。
诗人用中国文化当中轮回的概念来强调自己对这个理念的执着;“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诗人自我表白得很清楚,“我不但在今生要这么做,若有来世,我还是要这么做”,因为这是诗人选择的事业。这是作者从人文的角度来看待今天的社会。认为有理想的文人(作者用诗人一词来代表文人,似乎觉得诗人比文人更有梦想)应当为社会的良心,应当成为社会不平的声音。应该成为照亮一个民族与文化的先锋和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