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董胜今:第三位中国现代音乐的功臣元老:青主
送交者: 董胜今 2016年06月24日07:02:07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我的这个尝试本来是班门弄斧,因为我的音乐素养差,只不过是想抛砖引玉,在这里填补一些空白。为此我查阅国内网站有关民国时期音乐艺术的论述,这一查不禁使我大吃一惊,原来这方面的论文可谓汗牛充栋,多不胜捡。倒不一定是国内产生了民国音乐热,也没有见到在国内乐坛上出现过艺术歌曲花朵初开的苗头;而我以为是,一方面当然是真正的艺术珍品是不可能长期埋没的,而另一方面,国内大专音乐科系,(包括专业的和师范的,以及专业团体的,)虽难统计,至少50个以上是有的,这方面的音乐师资人才研究人员成百上千,人人需要做研究发表论文谋求职称晋升,多少年来当然一切可以研究的方方面面早已发掘巨细无遗,所以我这里的笔墨简直是小儿科了。故而,行文也不妨从简了。

    继萧友梅和赵元任之后,今天我们要介绍的第三位中国现代音乐的功臣元老是青主,即廖尙果。非常有趣的是,中国乐坛的赵廖两位元老,却都不是音乐专业的。但是他们的音乐作品,即青主的两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和“叫我如何不想他”一样,都已经被奉为中国艺术歌曲的永远的经典。

    如果追述历史,作为歌唱的一种音乐形式,艺术歌曲最早是出现在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所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之中,以舒伯特、舒曼为代表的德奥作曲家们最先赋予了这一音 乐形式以崭新的艺术形式。.而中国最初仅仅是把欧洲现有的歌曲拿来(那时没有版权问题)填上中文词而已,.考究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在中国作曲填词的艺术歌曲  ,是1922年萧友梅的“问”,和同年赵元任的“卖布谣”。而青主的“大江东去”却是他1920年在德国所作,这才应该是最早的,不过当时没有在国内传唱而已。 

    青主,原名廖尙果,广东惠阳人,1893年出生,1959年病故于上海,终年66岁。他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参加了进攻潮州府的武装行动,由于战功卓著,获得民国政府的银质军功章,1912年被选派到德国留学。1920年他获得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选修钢琴,作曲等课程,实际上他的志趣更多在音乐方面。在留学期间已经和德籍夫人华丽丝共同为中国诗词谱写歌曲演唱。

    1922年廖尙果回国,担任国民政府的职务,属于国民党左翼人士,1927年后,宁汉分裂,廖尙果受到国民党右派政府通缉,逃脱后隐姓埋名居住上海,用青主之名发表作品,1928年他的“大江东去“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此后他在萧友梅的帮助和掩护下,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事音乐学术教育工作。发表60多篇音乐评论,编写两本音乐美学专著,他是中国最早谈谈音乐美学问题的代表人物。

    青主创作的歌曲不多,但是他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的一二人,而他的两首名曲,以感情真挚,格调高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乐坛享誉不衰。   

    “大江东去“是为北宋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谱写的歌曲。青主这样说:”这首歌是我的《东坡乐府集》的第一首。创作年代压根是1920年,“当时是与女友在避暑山庄度假,她们在湖上泛舟时,突然雷鸣闪电,风雨交加,回到房间后,他突发灵感,听着风雨和松涛声,得到了这首歌的motive,思量一夜之后,早晨坐在钢琴前面,结合苏东坡的大江东去略微修改,随即写了下来。由于原著是抒情兼叙事,故青主采用德奥艺术歌曲的传统格式,写成一首ballade,即‘叙事曲’。第一部分用富有朗诵性的宣叙调手法,开始就以’天风海雨逼人‘的气势,唱出“大江东去”一句,既有宣叙格调,又有豪放的歌唱性;第二部分用咏叹调的手法,再现了’公瑾当年‘的’雄姿英发‘和豪迈风流,旋律在流畅的钢琴伴奏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尾声轻声唱出’人生如梦‘一句后,以较长的停顿,渲染出追思和迷惘的情绪;最后,又以雄浑的声调,高潮“一樽还酹江月”,戏剧性地再现了英雄豪迈的气概。


大江东去


沐岚的分析:

《大江东去》的风格是德国印象派音乐的描景手法,仔细辨认,不难听出德彪西和格里格作品中恢宏而优美的描绘色彩;在词曲结合的手法上,休止音符的反复使用,非常符合汉语单音节字的发声特点,同时使歌曲具有鲜明的动感和个人特色;中间过门钢琴独奏一段特别出彩,一共两个乐段八个小乐句组成,第一乐段采用了重复递进的手法,除了第一句,每一句都是第一句的重复,最后一个音落在比前一句最后一个音高一个音程的音上,造成了一种强大的紧张不安的力把音乐往前推进,达到第四句在高三度的平行变调上形成的高潮,接下来的四句可以说是前面高潮的回落和延续,第一句中一连串音符的连续下行,接下来三句在低音区以渐弱的方式递减以致平静。整个过门一气呵成,手法驯熟而高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惊涛骇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壮观,这一表现手法,是典型的以德彪西和格里格为代表的德国印象派音乐家的风格。和赵元任黄自等民国音乐家喜爱采用中国音乐和戏曲元素不同的是,《大江东去》里完全是西洋音乐元素,但和歌词的结合贴切而和谐,艺术性非常强。个人看法,这首歌也许还有其他的类似的歌曲是1949年后颂歌类歌曲的开山鼻祖,我们可以从文革时期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中找到它的影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的歌颂党和领袖以及祖国山河类的歌曲。这类颂歌的特点是无关中国音乐元素,但使用的频繁,形成专门的风格进而成为当代中国音乐中的中国音乐的一部分。

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在作曲手法上相对简单一些,6/8节奏型采用得非常好, 歌剧咏叹调手法揉进某些日本音乐元素,强调的不是戏剧效果而是抒情。同样是以长江为主题的歌曲,如果说在《大江东去》中作曲家采用了宏大的戏剧性的叙事描景方式表现了长江的壮观气势和男性的英雄情怀,这首曲子则是采用了没有节奏变化的音型,仅仅靠旋律的行进来推动乐句发展的手法,非常贴切地表现了长江水的永无尽歇以及女性的此情绵绵无绝期般的相思。两首歌曲一阳刚一阴柔,一复杂一洗练。作曲家青主对音乐的天才把握和表现力令人佩服,这两首歌曲放在一起欣赏比较能更深体会90年前天才作曲家的艺术功力。

    (按:据青主自称,此曲有怀念在大革命中牺牲和被迫害的同志的思绪,究竟是否为了配合形势,请读者自行解读)。

    他的《我住长江头》我已首感情真挚,格调优雅的抒情歌曲,曲调流畅,伴奏生动,富有民歌风格。原词表达了对恋人的纯真情义和忠贞信念。青主为词谱曲,赋予了新的涵义。寄托了他对大革命时期的同志的怀念。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一唱学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2015: 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音乐会 哎嘿!亲
2014: 【洪湖水 长又长,浪打浪 ~】
2014: 山上冷清,卡匪额绑着石头【走西口】热
2012: arrowing:【大珠小珠落玉盘~】-- 动听
2012: 周日快乐!ZT:央视八集电视记录片《问
2011: 凑热闹,瑞来学唱《大雪飘》
2011: 甘露寺 --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