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牢头推介:面哥早期作品---《演奏的时代》(5)
送交者: 邹一眠 2005年04月29日11:47:45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虽然,帕格尼尼演奏的曲子也都是自己创作的,不过,他的演奏动机,既不是作曲,也不是为了发表自己的作品。在帕格尼尼之前,还没有一部作品能使演奏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演奏技巧,所以,为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己魔鬼私生子般的特技,他不得不自己为自己创作。

这样,帕格尼尼就开创了“作曲”不以作曲自身为目的(而是作为阐释演奏技术的工具)的先例。同时,这也是演奏家作曲的最初尝试。由于演奏技术的惊人飞跃,在把演奏行为从“作曲”的概念下分离出来的同时,“演奏是作曲的最终环节”和“作曲是演奏的表现材料”这种传统的观念开始被颠覆了。

弗朗兹-李斯特,是受帕格尼尼启发和影响的演奏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在钢琴演奏上的成就和贡献与帕格尼尼在小提琴上可谓异器同工(李斯特自视甚高,他认为自己的创作的质,比之老帕要胜过一筹)。李斯特大大丰富和拓展了钢琴的表现力,如果说,小提琴这个“乐器王后”是经过老帕之手才荣登音乐圣殿的宝座,那么,李斯特则至少是在相同的意义上实现了“乐器之王”---钢琴的登基礼。李斯特的牛叉时有道理的,他不但作曲、演奏、评论,而且还企图改编意释别人的作品。这是我们想起了巴赫对维瓦尔蒂作品所进行的全部“似是而非”的“改编”。不同的是,巴赫仅仅是在“改编”的名义下将别人的曲子移花接木,李斯特干脆将其变成了炫示自己演奏技巧的的工具。

老李的这一创举,在把演奏行为从作曲的卵翼下独立出来而自立门户方面,起了功成一篑的作用。因为,人们对于把以往既知的经典作品经过“处理”,使之产生煌煌扈扈、照耀钜野的效果,多半是欢迎的。演奏的技术水平,经由老帕和老李,证明了其自身在音乐中可以超越“作品”,给与听众以更多的感受和联想,从而达到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境界。这就是演奏的特殊作用,也是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新高度。与杂技的效果相若,听众对于炫奇斗巧的“演奏”,也常常报以喝彩击节。从前是希望再“俺阔儿”一遍曲子,现在则是渴望“再来一遍刚才的绝技!”李斯特为了炫示自己的演奏艺术,对于上至管弦乐和交响曲,下到著名歌剧片断和流行歌曲,无不进行了集大成般的“释义演奏”,青出于蓝,冰源于水,无所不用其极,无处不达其功。

这恰像今天的唱片、网络,可以使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能够依靠他的演奏,再现音乐的体验。从前那些经由作曲家本人的演奏而曾激起听众美感的作品,人亡曲在,现在通过老李的“拷贝”,重新给人们提供了震撼般的音响效果,这与当年效果比,显然有着本质的区别。还要提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所谓的“商业化”。随着演奏技术的飞跃,演奏和演奏会不可避免要沾上“铜臭”。像在其他艺术领域一样,表演、演奏的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力无所不及,使得在许多场合,比之作品的优劣,人们---特别是粉丝们---更多关心的是演奏(演唱)者的名气,功力,技术的巧拙。。。更有甚者,在演奏大师迭出的当代,由于辉煌的无与伦比的演奏技术和剧院效果,使得诸多的发烧友、立体声迷、CD粉丝们动摇了他们对于完美无瑕的高科技的录音技术的信念,谓然长叹:科学还是难敌人技啊!。。。这就是题外话了。

待续/嘿嘿---

说明:原帖丢失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