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听五款钢琴协奏曲《黄河》CD唱片
陈立
钢琴协奏曲《黄河》系根据我国著名音乐家洗星海的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改编
而成。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作品以宏伟的气势,寄黄河以抒民
族伟大情怀,在当时鼓舞了亿万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日寇入侵的决心,是中国音乐史
上划时代的巨作。
钢琴协奏曲《黄河》始创于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钢琴部分由钢琴家殷承宗主要构思,并与作曲家刘庄、储望华联手完成;乐队配器及总谱执笔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盛礼洪。这部作品的问世是艺术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1970年元旦,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在北京首演。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以标题性组曲的形式写成。今天,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已冲出国门,成为一部在世界范围内音乐会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曲目。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录音版本很多,先就五个版本的CD唱片做一简要介绍:
一、殷承宗和捷克广播交响乐团合作,艾德里.安利帕指挥,香港马可波罗公司出且,唱片号是8.223412,1991年以DDD形式录音。
二、石叔诚与中央乐团合作,由石叔诚自己指挥,中国唱片公司与香港宝利金
公司联合出品,唱片号是CCD90/096,1990年以DDD形式录音。
三、孔祥东和中央乐团合作,麦家乐(香港)指挥,唱片号是SP3.1G,1992年以
DDD形式录音。
四、石叔诚和中央乐团合作,胡炳旭指挥,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出品,唱片号是
HRP783一2,1990年以DDD形式录音。
五、爱泼斯坦〈美〉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合作,尤金.奥曼迪指挥,美国RCA唱片公司出品,唱片号是8.240158,1974年以MD形式录音。
这五个版本的诠释、演奏均有独到之处,各有所长,但也不乏差强人意的地方。囿于篇幅,仅就协奏曲第三乐章做一比较分析。
第三乐章《黄河愤》,音乐素材源于原作的“黄水谣"和“黄河愤”两段唱。从曲式上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引子;?呈示部分;?展开部分;?再现部分。“引子”是一段由笛子吹奏出的带有陕北信天游风格、明亮辽阔和充满生机的音调。接下去呈示部,钢琴模仿民族乐器奏出了一段欢快明亮的黄水谣音调。展开部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黄水谣后半部的音调与黄河怨联接,钢琴深沉的和弦及铜管乐器的阻塞音,表现出敌寇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钢琴的轮指演奏,表现人民正遭受著沉重的苦难。紧接下去,钢琴华彩乐段,控诉之声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情绪激昂怒不可遏。再现部中的黄水谣音调一改原貌,如同激荡的黄河之水,波涛翻滚、汹涌澎湃,势不可挡,表现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斗争力量。在正式出版的总谱中有四段解说词,分别提示演奏者注意掌握乐曲这四个层次的变化。
一、 殷承宗与捷克广播交响乐团版,利帕指挥。
殷承宗是该曲的首演者,一直被公认为权威诠释者。
这版录音笔者聆听后,却有些新的体会。首先殷承宗在此版中的弹奏和音乐构
思受原合唱歌词的分句和内容限制太多,这突出表现在句法的处理上过于细碎。乐
队协奏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呈示部黄水谣的旋律缺乏动感,音乐好象明显地被小节
线划分著,给人以一种顿挫有余而流畅不足之感。“自从鬼子来”这一乐句,渲染
的太过分,后来的钢琴华彩乐段速度较其它版本慢许多,冲击力也显得不够,以致
在乐队弦乐组本应当充满激情的再现黄水谣音乐旋律时,没能掀起最后激荡人心的
高潮,再现部前钢琴本应奋力冲向乐队,但不知怎的,却滑落了下来,从总谱上分
析看,可能是钢琴与乐队配合上的失误。作为协奏的捷克广播交响乐团,也缺乏应
有的动力及清晰可闻的层次变化。但作为一个外国乐团,对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还
是较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要认真得多。
二、石叔诚与中央乐团合作版,石叔诚弹奏钢琴并指挥。
石叔诚是继殷承宗之后在国内诠释黄河协奏曲较为权威的一位钢琴家。在这一
款录音中,他对该曲的诠释较有新意。听得出来他对这一乐章有较为严谨的构思和
想法,反映出演奏家较高的艺术修养与鲜明独立的演绎风格,不雷同于首演者。竹
笛吹奏的引子过后,呈示部黄水谣的音乐旋律轻盈流畅,转位的五声琶音滚奏,触
键优美华丽,整段乐曲的处理要较殷承宗的弹奏更具动感,但音乐分句还是没有脱
离唱词的影响。乐队协奏显得有些拘谨,缺乏贯通的气势,与钢琴相互推动、呼应
不足。在描述日寇铁蹄践踏祖国大好河山时,乐队缺乏紧张度。尤其是总谱标明圆
号此时应用阻塞音吹奏,但这一强化乐曲气氛的特殊音响效果在这版中却听不清楚,直接影响了乐曲的表现力。
三、孔祥东与中央乐团合作,麦家乐指挥版。
孔祥东师从上海音乐学院范大雷教授,1985年在全国钢琴比赛中夺魁,从而崭
露头角。其后,演出足迹遍及世界许多国家,是现今世界乐坛华人中颇富才华的一
位青年钢琴家。
孔祥东的演奏较大器,气息宽广,走动感较强。遗憾的是孔祥东对作品的理解
有失肤浅,弹奏中错音较多,乐队配合也不尽人意:管乐与弦乐音量不平衡,乐队
重音经常“砸”在错位上,在结束句莫名其妙地奏了个强音弱收。这是笔者所聆听
多版《黄河》协奏曲中制作较为粗糙的一版。但有一点,竹笛演奏者--我国著名笛
子演奏家詹永明表现颇佳,那段陕北信天游风的竹笛引子,至甜至美,不是其它版
本所能企及的。
四、爱泼斯坦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合作,尤金.奥曼迪指挥版。
这是一款由外国艺术家诠释中国作品的珍贵录音。它气势宏大、分句宽广,充
分体现了指挥家驾驭乐队的非凡能力和费城乐团所具有的一流的演奏素质。乐队与
钢琴水乳交溶,这是在其它版《黄河》中所感受不到的。但最大的遗憾是对中国竹
笛的处理过于草率,以致这件音色优美、表现力极强的民族乐器,难于入耳。
美国钢琴家爱泼斯坦没有按照我国钢琴家那样以《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为蓝本
来弹奏这首协奏曲,而是以独立的器乐作品形式来处理。在我国钢琴家大抒其惰的
黄水谣音乐旋律时,爱泼斯坦则把它演奏成一段轻盈的小快板,乐队与之紧相呼应。展开部分,爱泼斯坦不过分渲染,这样便为以后音乐的发展留有余地。钢琴华彩段,爱泼斯坦处理得很激情,速度也比我国钢琴家的弹奏都快,有一种猛烈的撞击感,难能可贵的是,并没有让人有力竭之感。另外,乐队雄浑的交响味也是在其它版本中所感受不到的。这张唱片突出地表现了指挥家的宏图大略。奥曼迪把乐队的每一个细小的技术手段都贯通予音乐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中,乐队层次清晰、错落有致,步步推进,加以钢琴游刃其中,相互推波助澜,如鱼得水,真令人叹为观止。
奥曼迪从不在细枝末节上过分雕琢,表现了西方文化的一种特殊气质。展开部
因号的阻塞音嘶裂响亮,仿佛“青天已被罪恶的血手撕裂,大地飞闪著血雨腥风”。钢琴悲愤的华彩乐段爱泼斯坦处理得极为激情。虽然他遵循了原总谱的分句,但爱泼斯坦对钢琴延音踏瓣的巧妙运用,使人领略到一种声断意不断的中国写意风格,让人感觉到一种贯通的气势。最后黄水谣音乐旋律再现时,乐队与钢琴奏出的那种伟岸的气势,真是不可名状。
顺便提一下石叔诚与指挥家胡炳旭合作的一版《黄河》协奏曲中的第四乐章的诠释风格。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是一个最富战斗性的乐章。乐章在“保卫黄河',的音调中,钢琴与乐队起伏跌岩,相互推助至最高潮,另导出大家所熟悉的《东方红》音乐旋律,在弦乐激情的歌颂后,尾声在坚定的步伐中出现《东方红》和《国际歌》结合的音调,表现出中国人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石叔诚作为当时黄河协奏曲的创作人员之一,八十年代后期,他在总结了多年来演出这首作品的心得和体会后,对该作品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主要是针对第四乐章高潮时的《东方红》音调和《国际歌》的旋律。这版录音中,石叔诚则选用了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中“我们看到宁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这段展望的主题旋律作为高潮乐段,以此和第一乐章首尾呼应,用以象征人民战胜日寇的侵略和争取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了演奏者深刻控掘乐曲内涵、不断创新的精神。
从以上《黄河》五个版本的比较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几位钢琴家在技巧与艺
术上都无可指摘,只是在音乐上表现出东西方文化的一种差异,因此在理解作品上
和对乐曲,总休把握上以及诠释上也就各有千秋。
基于以上各版的分析,总的印象是,中国钢琴家的演奏版,基本都没有处理好
钢琴与乐队两者之间的关系,过分注重“协奏”这两个字,所以在录音上钢琴明显
突出于管弦乐队,好象乐队总是处于一种伴奏的被动地位,是一种从属关系,因此
也就大大地影响了乐队在音乐上的表现力,没有发挥出它的全部潜在能量,给人一
种“水载舟”的感觉。而在费城版中,指挥家奥曼迪则令人满意地解决了钢琴与乐
队的关系问题,他把视点和艺术构思的重点放在器乐表现形式要为音乐内容服务上,所以在这版录音中,钢琴的音色并不很突出,钢琴与乐队互相紧密呼应,明显地感觉到钢琴在乐队中“如鱼得水”,在相互碰撞中,释放出火一般的热情,深深地感染著听者。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所以它并不局限于国界和种族,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可以自
如地交流。那么,音乐的交流,也正是人类情感、气质以及先进技术与思想的交溶,这种交溶势必带来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进步。
http://www.av-2000.com/list.asp?unid=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