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管風琴: 布克斯特胡德管風琴作品隨手記
送交者: 力刀 2005年08月18日09:25:15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布克斯特胡德管風琴作品隨手記

管風琴


這個夏季最熱的一天裡,我回家發現信用卡被無理地扣了錢,於是在網上急火火地查記錄,煩惱,生氣。那時正在無意地播放一曲《托卡塔與賦格》,清涼乾淨的琴聲輕輕來伴,讓人發怔。那是一張名叫《巴赫,布克斯特胡德和朋友們》的CD,都是北德管風琴學派的作品,布克斯特胡德僅有這一首,緊張熱烈然而抽象,有點拒人千里之外,骨子裡卻厚道,充滿期待。也許這就是所謂素心人吧。照我自己的經驗,煩惱常常是理解別人的好機會,因為這時心思敏感,稍有觸動便能撥轉意識的航向。在這個悶熱的下午,我沒法不對那一絲清涼和寬慰心生感激,於是打算系統了解一下這個人。
說來他也算老朋友了。老師霍夫曼博士每開音樂會必彈布克斯特胡德。我對管風琴音樂自然不陌生,可是對布克斯特胡德每每只聞煙火喧譁,風光無限,旋律卻難記,如果沒有譜子在手,簡直不知所云。但可以想象其中必有無窮奧妙,只是如對管風琴歷史和當時的北德管風琴學派一無所知,自不能閱讀其中氣象—如今他只為比較專業的管風琴師和學生所知。天才的布克斯特胡德即在這種語彙和環境的疏離中淹沒於紅塵,不做掙扎。而我便是這樣跟他若即若離,達一年之久。

我理解他的日子本來遙遙無期,可是碰巧彈過他的一首眾讚歌,算是有機會小小相知。老師一本正經地說這首你要保持住,可以彈一輩子,我呵呵笑,覺得老師果然是純粹的教堂音樂家,把這些讚美詩音樂奉為圭臬,目不斜視。可是,那個時代的教堂音樂,實在規矩重重,相當多的作品簡直就是應制之作,何見音樂性情?不過我還是老老實實地練習了它。結果還真有點感動,它無比溫存,安詳,好像女高女低男高男低通力合作,中聲部的層次如柔風細雨,動機顛倒相從,邊顯現邊融化。

一首小曲當然不足了解他。後來我索性到圖書館去弄全集。他的管風琴作品只有四冊,形式單調得整齊。教堂音樂是若干眾讚歌前奏曲,世俗音樂是前奏與賦格,托卡塔與賦格,帕薩卡里亞,等等。其中形式較自由的前奏曲主要受北德和意大利風格的影響。翻開他的譜子一看,我差點啞然失笑,這不是巴赫嘛!若干首前奏與賦格中的旋律的口吻聲氣連同性情的隱匿和發揚,居然都可算作巴赫的先聲,連右手三五指保持和聲,一二指進行中聲部和左手三連音的手法,還有那以毫米計算“長寬高”的精確對位,點式的旋律進行,高潮之間的張弛,都驚人地相似,從技術上來說,比巴赫還難。只是巴赫這樣的大天才不會局限在布克斯特胡德裡面,又拼命吸取法國學派的營養。

布克斯特胡德生於1637年的丹麥,父親在赫爾森伯格的大教堂里當了近40年管風琴師。在布克斯特胡德逐漸成年,往北德意志的呂北克發展事業的時期,正是北德管風琴派稱霸的年代。天知道那時怎麼出了那麼多管風琴天才,這些名字至今令我們彈琴的人激動:瓦爾特,斯威林克,普萊托里俄斯(這幾位我都喜歡),當然,還有最顯赫的巴赫—他曾經步行300英里去呂北克聽布克斯特胡德指揮的系列音樂會。傳說他暮年時有意挑選巴赫繼任聖瑪麗大教堂的職位,條件是巴赫要娶他的女兒,最後嚇跑了巴赫。但此說並不足信。雖然當時教堂職位常常傳給與前任之女結婚的人,布克斯特胡德本人即與前任的女兒結婚,但這並不是規定,也並無證據表明布克斯特胡德很認真地把巴赫作為候選人。

歷史名城呂貝克在十七世紀恰恰處於文化低迷狀態,研究城市歷史的學者說,要不是布克斯特胡德,他們簡直一無所有。作為巴赫先人的布克斯特胡德年代太早,生平鮮有細節記錄,他沒有遺囑及任何與雇主的合同存世,人們不知他的外貌,性情,財產,見於記載的僅僅是他供職於呂北克的聖瑪麗大教堂三十年,作曲演奏兼指揮,是個極虔誠的基督徒,此外,從他主辦的系列音樂會來看,又不乏世俗趣味。他甚至沒有象巴赫那樣留下一些流溢着天才的驕傲和可愛的軼事。這也好,避免後人根據他的“生平”生出若干春秋筆法,硬把他的音樂往“人格”上套。

可是我長在世俗世界,又有讀史癖,除了音樂,難免對這種幾十年在教堂供職的人好奇不已,不過也只能以世俗之心度之,在書裡翻看布克斯特胡德時代的大教堂和管風琴的畫像。在我們這裡,至今仍然如此:做禮拜的時候,人們進來要有琴聲,中間除了牧師和會眾唱讚美詩之外,還有領聖餐,教徒捐獻,以及人們走出教堂時也要有琴聲。布克斯特胡德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在牧師換上袍子的時候奏樂,每周如此。這些儀式看似簡單刻板,然而說它們造就了西方輝煌的管風琴文化並不過分。

他的錄音我倒零碎找到一些,於是熟悉了他的一半左右的作品。咦,只消對着譜子聽上幾首,便不難緊跟他的心思了。《前奏和賦格》寫得很多,形式近似,不露匠氣也難,但仍不乏鮮嫩柔軟的性靈浮現。前奏的Free進行常常是艱難無比的雙音滾動,飛揚跋扈一陣就靜下來,開始玲瓏的賦格,重巒疊嶂間居然常有“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素淡風致,然後再是Free, 再賦格。他的若干《眾讚歌前奏曲》我最喜歡,尤其是開始部分的清幽綿長,讓人想起中古的悲笳夜吟之聲。唉,相比昔時宗教氣氛的濃厚和管風琴音樂在教堂里的王者之風(除了加爾文時期禁用管風琴做禮拜),技藝境界皆高的布克斯特胡德如今已作為 “傳統” 走進歷史,只供管風琴學生弄技,真是魂銷夢盡啊。他大概不曾擔心過這樣的“下場”—也許我們眼中的殘酷命運,在他只是一種妥貼的放置,就象那些精巧的賦格。他於是慨然打碎血肉化進巴赫等等後人,自己則索性冷麵冷心,不留故事。象我這樣偶爾翻出那發黃的全集聽聽讀讀的痴人,打擾過後的感想,居然只能是與他默契着棄絕言說而已。

注: 布克斯特胡德( Dietrich Buxtehude, 1637—1707)

8/18/2005 刀客論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