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檀香扇:凤飞飞--掌声响起来
送交者: 檀香扇 2005年12月05日16:31:27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凤飞飞--掌声响起来)

ZT

  时至今日,凤飞飞依然属于那种最大的歌手。她是台湾超级明星,其歌声传至内地,却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如此情形,在近30年台湾音乐史上,好像是一个孤例。

  东南亚,30年的惊艳

  上世纪70至80年代,凤飞飞红遍了东南亚。

  那时的凤飞飞有多红。看看两个数字就知道了:《你我他》杂志举办台湾金嗓奖,凤飞飞从1979年首届拿起,一直拿到1986年,连续8届蝉联最受欢迎歌星榜首;台湾当时最重要的音乐奖项金钟奖,凤飞飞1982和1983年,蝉联了两届最佳(女歌星奖)。

  从1972年至1997年最后一张专辑,凤飞飞足足红了26年。如果算至2005年举行演唱会,则是34年。所以在台湾,凤飞飞称得上传唱曲目最多、流行时间最长的一个歌手。

  在台湾,凤飞飞被称为三、四、五、六年级学生的偶像。现年40~50岁的台湾人,凤飞飞陪伴了他们26年。每个时期风行的歌,都成为那几代人成长岁月中集体记忆的定格。尤其是70年代她第一个黄金期期间的九张金唱片精选集(1976),及鼎盛时期的《我是一片云》(1977)、《月朦胧,鸟朦胧》(1978)、《雁儿在林梢》(东尼,1979)、《好好爱我》(1981)、《我是中国人》(1982)、《出外的人》(1983)、《掌声响起》(1986),简直就是打开他们生命记忆的密钥。而凤飞飞每隔一段时间推出的台湾歌谣专辑,更使她的听众扩大到阿公阿婆一级。

  台湾社会观察家詹宏志有一个相当著名的说法:“台湾人心目中的台湾,可能是:城隍庙、担仔面、鱼丸汤和凤飞飞。”一个台湾北方农村长大的乡下孩子,通过刻苦努力成为那个年代各界通吃的超级偶像,是那个年代的台湾才可能有的传奇故事。凤飞飞不靠娘胎带来的美,而是靠“艺”而红。凤飞飞不是美女,但是她兢兢业业,落落大方,比美女更招人喜欢。有时候,她的模样就像是全台湾人的邻家小妹,各个阶层的人都觉得有一种亲切。凤飞飞不是天生奇嗓,但是她锤炼吐音,讲究行韵,一吐字一念腔,虽非佳人天美,但暗魅丛生。

  现在,是凤飞飞的第五个时期回忆时期。2003年,5年没录音、3年半没上台的凤飞飞重返舞台举行演唱会,此时凤飞飞50岁,从艺35年,看着当天票房全满的听众,凤飞飞才唱了第一首歌就哭了。

  这是台湾人35年的记忆,也是凤飞飞自己的记忆由不得不哭。

  在大陆,凤过无痕

  上世纪80年代初私下流行港台音乐时期,邓丽君、刘文正、张帝悄然攻占内地各大中城市之时,凤飞飞也是其中一个人物。但与邓、刘、张的流传不同,凤的流传隐性得多,其他几位成了那一个时期的流行符号,凤飞飞却始终不是。

  稍后到80年代的后期和90年代初,大陆歌史更展开一段港台原唱取代内地翻唱并被港台歌手一一收复失地的历史,凤飞飞是大门开启后最早进入内地的台湾歌星,但奇怪的是她并没能收复失地,她的歌多数不复记忆,而继续传唱的曲目,也被大陆歌手牢牢占据。天赋尖嗓的张蔷夺取了她西洋俏皮风格的曲目;盘桓十年之久、久唱不衰的《掌声响起》,成了毛阿敏的代表曲目。而模仿凤飞飞、挖取了“凤飞飞唱腔”之冰山一角的港台东南亚歌手,奇怪地在大陆风行了或长或短的时期。她们代表了凤飞飞本来影响的广度,取代风飞飞,甚至比凤飞飞更响、更红、更风格化、更受欢迎,这些歌手包括林淑蓉、龙飘飘、韩宝仪和谢采女云,她们占据了80年代后五年的大陆歌迷的记忆。

  内地人感触到凤飞飞的最具体的记忆,出现在1991年电视连续剧《雪山飞狐》上映之时,片尾响起了《追梦人》——凤飞飞37岁、已经做妈妈的声音。极少有人知道它其实是罗大佑写给三毛的挽歌,写于三毛去世那一年,并在同一年(1990年)于台湾风行。

  她和她的时代

  凤飞飞喜欢戴帽子,帽子是她的形象。她台上的典型做派是淡妆、休闲衣裤,并以戴帽子为招牌,身边常有四骑士相舞相伴。据称,凤飞飞总共有400多顶不同样式的帽子。每到一地,必逛帽市。为了照顾这么多帽子,凤飞飞订制了一个超大号帽柜。凤飞飞平时花时间照顾她这些宝贝,硬的挂起来,软的塞纸固定形状再叠放,浅色的用布盖起来防褪色,梅雨季节用除湿机去潮,每隔两三月还要换新樟脑丸防霉防虫。

  凤飞飞被称为“帽子歌后”,说的就是她这个特色。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歌手,却很少有人说起,也很少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包括痴迷她的千千万万“凤迷”。

  首先,凤飞飞是那种风格非常杂的歌手。她比较风格化的演唱类型有三种源于旧上海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小调;源于日本演歌和日据时代岛内风格的台湾小调;源于民谣和西洋流行风的更轻型的、有时表现为俏皮风格的城市歌谣。

  第一种风格,给人的整体印象是软、甜、像小曲;第二种,硬、重、像演歌;第三种,轻、柔、似现代流行乐。这是中文流行音乐中非常不同的几类,即使从同一个人嘴里发出来,它也不可能是统一的。所以凤飞飞这仨字,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声音概念。并且,这些风格并非凤飞飞独创,她只是精巧地引用它们。

  其次,凤飞飞属于那种黑胶时代的歌手。截至1997年,凤飞飞一共出版过81张专辑,演唱过大约1000个不同的歌曲曲目。在最鼎盛期间,她一两个月就出一张唱片,一年有六七十首歌在市面上同时流通!但那是黑胶时代。台湾黑胶时代的特色是:缺乏专辑制作概念,唱片就是一大堆歌的杂烩(通常是一张黑胶12首);歌曲这个歌手唱过,那个歌手随便拿过来也能唱。所以同一首歌,有凤飞飞版本,有邓丽君版本,还可能有青山版本,有刘文正版本。黑胶时代歌手的特色是,歌曲多、杂,出歌快,歌曲不为歌手专有。

  再次,凤飞飞是那种定性不强、风格一直在漂移的歌手,令任何统一识别体系完全无效。

  最后,凤飞飞是那种技艺派歌手。她的天赋一般,声线绝非天成,其歌艺主要不是靠天赐绝嗓,而是靠用功、靠“艺”。这种美感有点像她的容貌,不漂亮,底子里甚至有一点土,但是后天的涵养气质,让人着迷。所以凤飞飞的歌往往没有扑面而来的天赋特征,她的招牌不在于模样,不在于与众不同的独有音色,而在于讲究、锤炼的行腔,细部的韵致和精益求精到了极致的“艺”。

  在凤飞飞面前,邓丽君更柔美、更飘然、更有天赋魅力和化尽一切皆姓邓的嗓音同化力,所以在柔情万种的中国小调风格这边,最终是邓丽君统一了大陆人的全部记忆。而源自演歌的粗声粗调的情歌风格,又有龙飘飘这样一种唱法、一种调调、完全类型化的声音来继承和强化,迅速覆盖掉凤飞飞另一侧面的形象。至于现代城市歌谣,虽然凤飞飞有越琢磨越有味的行腔韵致,但一股改朝换代的新风已悄然袭来:校园民歌、陈淑桦、潘越云、邓妙华、黄莺莺……这些新型的歌谣,比凤飞飞更城市、更新颖、更生活、更个人、更少舞台味儿,由此将凤飞飞式歌谣推到了时过境迁的旧货架上。

  而今天的凤飞飞,无论掀起多大的波澜,更是都属于过去时了。


 

 

原帖链接:http://bbs2.creaders.net/music/messages/145770.html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