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yang:门德尔松音乐作品欣赏 (1) |
送交者: feiyang 2007年01月22日10:01:21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欣赏 (1)
我一直很喜欢、欣赏予白的音乐文章,不仅因为予白一贯带给大家精品音乐欣赏,而且予白的独到音乐见解总是带给我很多启示,在回顾了文库中予白的《门德尔松音乐艺术魅力之永恒》音乐帖之后,我有了写门德尔松音乐欣赏的计划,依然是学习笔记式的,我个人认为欣赏音乐最好能了解一些背景,然后不断聆听、赏析、与音乐爱好者交流和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等,从这些过程中陶冶音乐情操、开阔视野,收获更深层的音乐理解,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个人的独立音乐见解,达到《辛丰年音乐笔记》中倡导的“审美我为主”的境界。 门德尔松一生短暂,却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他创作手法既有古典乐派清晰、精准的音乐特点,又充满浪漫主义的感情色彩,因此有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风景画大师等美誉。 而门德尔松对于音乐的贡献不仅仅是音乐创作,1829年, 门德尔松不顾当时音乐权威的反对,亲自指挥演出巴赫 (J.S. Bach) 的马太受难曲 (St. Mathew Passion), 令这部作品在巴赫去世后79年后重见天日,为巴赫的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做出了贡献。 1835年,门德尔松受邀担任德国莱比锡 Gewandhaus 管弦乐团指挥,他和瓦格纳开创了两个迥然不同的指挥风格,不同于酒神式人物瓦格纳,他被称为阿波罗神式人物,简洁、精准、强调逻辑,古典气息十足。1843年他协助舒曼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 莱比锡音乐学院, 并担任首任校长。 1947年,在门德尔松逝世百周年纪念日,瓦格纳指挥风格的传承人威廉·富特文格勒这样评价门德尔松:“我认为,他最令人器重之处在于是一种文化领域内的创造者、一座学府的主持人、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人物,这是最中肯的评价。门德尔松是最早了解到贝多芬和巴赫如何共同创造德国古典音乐之基础的人。门德尔松创办的音乐院以及莱比锡学派名闻19世纪。莱比锡学派代表的德国音乐风靡世界,至今盛誉不衰。这一学派是讲究规律的学派。门德尔松的条规重提了今天已经丧失的、被我们称之为 ’自然性’的那种东西。” 今天首先欣赏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部迷人、唯美的作品甚至被人赞叹为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而我觉得最贴切的评价,莫过于英国作曲家兼评论家本奈特,“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本质上是英雄的、男性的;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本质上是优美的、女性的。若是将前者比喻成协奏曲中的亚当,则后者就是夏娃了。 ”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是一部表达感激的友谊之作。门德尔松少年时代就显出了音乐天赋,16岁那一年就创作出了《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Octet, Op. 20) ,同一年他与莱比锡万豪斯管弦乐团小提琴手大卫 (Ferdinand David, 1810–1871) 相识并成为好朋友。后来,门德尔松出任该乐团指挥,在他创作协奏曲时,大卫凭其丰富的演奏经验,经常为门德尔松作曲给予宝贵的参考建议。为了感谢这位好朋友,1838年,门德尔松写信给大卫,表示要为他谱写一个小提琴协奏曲,并说在心中已经形成了旋律。然而繁忙的演出、指挥生活,使得一向以“快速”著称的门德尔松六年后(1844年)才实现这一美好心愿。
高山上已经有小提琴家 Anne-Sophie Mutter 和 Hilary Hahn 等演奏的版本,这里欣赏的是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 (Fritz Kreisler 1875-1962)于1926年的音乐会演出录音,年代久远,但沙沙的声音却掩不住流经岁月长河、经久不衰的经典音乐魅力。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2. Andante & 3. Allegretto Non Troppo - Allegro Molto Vivace
|
原贴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