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王洛宾作品演唱会】南郭先生《在银色的月光下》(王洛宾版)
送交者: 南郭先生 2007年04月05日08:55:48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前几天听古钟先生演唱《在银色的月光下》时,和名捕惊人(名不惊人)谈到了王洛宾先生的“六段歌词版”(我记错了),名捕让我贴上来,我当时没找着,今天又听了八六、柔情和圆月演唱的和声版,我就赶紧把这个“五段歌词”版找出来了和大家分享。

这个版本是王骆冰先生演唱的(据下载来源),这段歌词一共有五段,我以前没有在正式演出场合听见过,可能有别的朋友听过。我认为这个版本的歌词更接近原意。因为少数民族的许多歌曲都是叙事性的(当然也包括许多汉族的民间歌曲)。既然是“叙事”的,一般都会“有头有尾”,这段歌词基本上就是叙述了一个小伙子的爱情悲剧故事。我们现在常听到和演唱的这个版本,是一个较为抒情化的版本,悲剧色彩减弱了许多,更多的是使人体会到一丝惆怅。

之所以会有这两个版本,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政治”原因。在王版的歌词中有姑娘躲在经堂边的的描述,这使得这首歌具有了一丝宗教“意味”,这是非常不利于这个版本的歌词传播的。有人会以为我这是小题大做,需要了解的是,在中国少数民族的问题是很敏感的。这种敏感来自政府,也来自少数民族本身。举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大概是1986年,重庆电视台的潘晓阳、何为拍摄了一部反映拉萨当代生活的电视剧《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受到了很大的反响,参加了当年“飞天奖”的评选。我在中央电视台为《巴》剧召开的作品讨论会上,大唱赞歌,我认为是自电影《农奴》以来,最好的反应西藏当代生活的作品。可是就在“飞天奖”正在评比之时,北京也在开两会,有来自西藏的藏族代表对《巴》剧提出了意见,说“我们拉萨也有新房子,为什么要拍那么多旧房子?”,中宣部把这个意见反应到了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处,胡耀邦为此做了一个很原则性的批示,原文是:“如果一味地反映少数民族落后的一面,恐怕不是我们文艺工作的方向。”这样一来,“飞天奖”评委会就通知编导人员,要把《巴》剧撤下来。潘、何觉得很委屈,因为他们是带着一腔热爱西藏的感情去拍的,而且主要演员全部是藏族,包括小说原作者扎西达瓦。我也给有关部门写信,说明《巴》剧是真实地反应了拉萨的深刻变化的,并没有刻意反映“落后的一面”,可是我们都没有成功。由于提意见的人是藏族代表,我建议潘、何找人大副委员长阿沛,结果我们成功的。阿沛写了一封信,表示他看了电视剧,认为是“好的”。《巴桑和他的弟妹们》获得了当年“飞天”一等奖!(当然,没我什么事。为人做嫁衣裳了。)

我相信高山上会有人看过这部电视剧。我在这里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那时候在中国搞文艺是很危险的,且不说好的作品不一定会流行,就是有意拍马屁也可能拍到蹄子上。

最后要说的是王洛宾先生的“原味”歌词恐怕是不会被中宣部认可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听到的不是这个版本的原因了。

心中挺悲凉的。


《在银色的月光下》

在那金色沙滩上
撒着银白的月光
寻找往事踪影
往事踪影迷茫
寻找往事踪影
往事踪影迷茫

往事踪影迷茫
犹如幻梦一样
背弃我的姑娘
你在何处躲藏
背弃我的姑娘
你在何处躲藏

找到山中老教堂
人们正在歌唱
背弃我的姑娘
正挤在经坛旁
背弃我的姑娘
正挤在经坛旁

当她看到我的马
眼睛那样惊慌
手中烛火摇晃
烛泪滴在裙上
手中烛火摇晃
烛泪滴在裙上

飞吧,飞吧,我的马
箭一样地飞翔
飞向无际宇宙
摆脱人世沧桑
飞向无际宇宙
摆脱人世沧桑


原帖链接:ttp://bbs2.creaders.net/music/messages/649353.html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洛歌〈思乡亲情〉系列:今秋老师来宁(
2006: 木然:殷承宗:走过失败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