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播放
千手观音乐曲下载
《千手观音》与禅
2005年春晚这幕《千手观音》歌舞,感动了亿万华夏儿女。古典韵味的乐曲让人如闻佛界的梵音,圣洁灵动的舞姿让人如见观音的宝像。而这“盛世开屏”的画面,千只玉手曼颤,千只慧眼闪烁,成为经典的舞台艺术造型。
在上面的贴图中(感谢海石大画师的精美设计)展现了茂盛绿色的菩提树叶。佛教界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又名思维树。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义。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因此佛教视菩提树为圣树。
中国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这首《千手观音》舞曲,别具匠心,透露出一种禅的审美意趣。古往今来,中国许多文人墨客都对“禅”情有独衷,创作了大批禅语、禅诗、禅画。。。连书法、茶道等都寻觅内在的“禅”意。真是禅味浓浓,雅趣横生,表达出中国文化一种的睿智和风雅,一种情操和追求。禅宗被认为是一种经过改造的最具中国特色的佛学,在某些方面与老庄哲学相通,又与儒学殊途同归。唐代有“诗佛”美誉的王维的《秋夜独坐》就相当典型地描叙了禅悟过程,是一首很有意味的以禅入诗之作:“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自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宋代的苏轼,更是以禅理、禅趣、禅诗而领一代文宗之风骚。因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对禅并不陌生。
在这首《千手观音》中我们聆听到,引子部分以钟鼓和女声合唱为主,刻意渲染一种山光鸟鸣、身心和悦,远离尘世烦嚣礼佛参禅的理想境界。第一段,在万籁寂静中响起了悠扬的竹笛声,营造出一种微妙至深的空灵淡泊、幽深清远的风格和氛围,引人思考和神往。又加以琵琶的轻快和行云流水般的音乐,让人感悟禅思的质朴清新、透彻洒脱和生动活泼的特色。第二段,激越的鼓声震撼人心。那高亢的乐曲、铿镪的节拍,表达了禅宗所特有的,电光火石般的顿悟式和直指人心的思维方式,以及“百草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山深处啼”的精进与求索。而结尾部分以交响乐为主,配以钟鼓,合唱加入了男声,使声音更加浑厚,并归复于平静。这样令人身心与乐曲圆融地契合在一起,任运而自然,可以说是体验一种禅的喜悦。
。。。。。。。。。。。。。。。。。。。。。。。。。
禅的音乐__《超意境》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禅的音乐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可以激发人的潜智,使参禅者生起“疑情”。禅门是无门之门,参禅要证悟菩提,明心见性是超难。所以,历代祖师就用机峰、棒喝、公案来启发、诱导佛子。
这里的《超意境》是禅的音乐,是用音乐来引导参禅的。其中选编了十三则公案和正觉发愿文。是以多种曲风,将佛教禅门中超意境的妙词呈现出来。乘优美之曲风,发思古之幽情。千古之绝响,涤荡心灵,体现佛法的奥妙无穷。这则《沩山大用》,是用黄梅调风格演唱的,别具一格,乃禅门之经典。作词、作曲 萧平实。编曲 张正明。演唱、独白莊蕙如。
歌词:
大机大用非等闲,下山到庵问根源,
踏倒当时已错过,归山蹭蹬心犹腆。
更向沩山重举似,招得大笑夜难眠,
夜未眠,难分辨,平实今日为君拈。
且道:教我拈个什么?
蹴破毬子君莫嫌!
本事:
这是古时潭州沩山灵祐禅师的公案。有一天,沩山灵祐禅师向大众说:“譬如有许多人,只能得到大根机,却不能对这些大根机的参禅人现起大作用。”弟子仰山慧寂禅师当时还没有开悟,听了不懂,就将师傅沩山禅师这些话,去说给山下庵主听,就请问道:“我家和尚如此说,他要表达的意思究竟是如何?”庵主就说:“你再重新问一遍看看!”仰山禅师准备再问一遍时,却被庵主蹋倒在地。仰山慧寂回到山上,把这个过程说给师傅沩山灵祐禅师听,沩山禅师听了以后就大笑起来。
这超越意境之颂词,加上曲风优美的旋律、歌曲,可供学禅爱好者吟咏,有助於见道。而把禅门公案直接放入音乐中唱、念,也是一种音乐形式的创造和尝试。对禅宗感兴趣的人不妨一听,好好品味其中的禅味哟!正是:“豁然春意现,鹃鸣百花新。羸鹤翘枯木,俯见众雏迷。”
请点击播放
超意境乐曲下载
原帖链接:http://bbs2.creaders.net/music/messages/90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