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周小燕:终身教授干终身
送交者: 震山雷 2012年01月17日12:29:29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周小燕:终身教授干终身


  2010年8月28日,是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94岁的生日。一个在30年前已该退休的老人,如今依然活跃在音乐教学讲台上,真是个奇迹。她 不仅带着本科学生,还带有研究生。周六的一天上午,我来到周老师的府上。如不是亲眼所见,怎能相信眼前这位精神矍铄、才思敏捷、体态轻盈的老人已过鲐背之 年。

  我:“周老师,你要干到什么时候才退休?”

  周小燕:“我没有退休,我是死而后已,终身教授干终身嘛!”

  我:“这是不是你常说的‘收支不平衡’的缘由?”

  周小燕:“是啊,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很多,但我做的很不够,我还愧对他们。”

  我:“你怎么看上去一点不老,你的心态,你的精神,至少与你实际年龄相差20岁。”

  周小燕:“是吗?这大概是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的原因,所以我不觉得自己老。有人说我坚决不把自己‘培养’老!这说对了。我不能过没有学生的生活,很奇怪,一离开他们我就生病,他们是我的生命……”

  老艺术家灿烂的笑容,融化在她特有的坦诚和可爱里,这无疑是一种博大、一种升华。看着自己哺育的“小小燕们”一个个长大,展翅高飞,“太祖母”级的教授周小燕感到浑身舒坦、内心溢满快乐。回首自己的教学生涯,放眼桃李满天下,怎么不让她心花怒放。

  “中国之莺”选择的是归国的旅途

  1917年,周小燕出生在湖北武汉的一个工商世家。周小燕的父亲周苍柏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银行家。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周小燕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1935年9月,周小燕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当时她的志愿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家。然而不到两年,梦想就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所打碎。抗战 爆发,中断学业的周小燕回到武汉就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她首唱的《长城谣》《歌八百壮士》等抗日名曲后来响遍全国。

  1938年年底,周小燕辗转来到巴黎,在那里她结识了法国著名作曲家齐尔品,并进入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学声乐。7年后——1945年10月,周小燕登 上了巴黎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次年,她在卢森堡举办首场独唱音乐会。报纸纷纷评论:她“嗓音纯净,像水晶般坚实,像钻石般光彩”,她成功了。自此,被称为 “中国之莺”的她,在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家的舞台上空翱翔。1947年6月,她参加世界乐坛盛会——首届“布拉格之春”,接着开始5大城市巡 演。随后,她又应波兰、瑞士、丹麦、挪威等国邀请,前去举办独唱音乐会……正值事业最为辉煌的时刻,她却踏上了归国的旅途。

  很多人不理解,唱红欧洲的周小燕回国后竟去上海陶行知育才学校担任声乐教师。当父亲问她准备什么时候访美时,她回答道:“爸爸,我不去了,这里需要我 留下。”原来,她没忘出国时父亲对自己的嘱咐:“第一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第二学成后回来报效祖国。”周小燕觉得自己学业已完成,也演出了,并且获得了 肯定和好评,应该回来了。直到今天,周小燕仍对我说:“一个人对祖国母亲要永远充满真挚情感和义无反顾的爱。”对当时的归国,至今无悔。

  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受聘回母校执教成为声乐系老师。这时的国立音专已改名为上海音乐学院。自此,她在这里从一名歌唱家变为一名声乐教育家,她为学生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爱。

  然而,这一切在文革期间却被剥夺了。

  魏松就是在文革中培养的

  文革让周小燕陷于黑暗之中:她回家“破四旧”,高跟鞋自己敲掉;唱片放在门槛上踩断,毁掉;书撕了、烧掉。最最痛苦的是不能教课,又不能唱歌。接着,夫妇俩被关进了“牛棚”。爱人张骏祥养猪,被称为“猪公”,她养鸡,被称为“鸡婆”。直到1975年她才被叫回到学校。

  那天,周小燕忐忑地来到工宣队办公室。她见到两个身穿军装的大兵,后来才知道,一个叫魏松,一个叫韩适,来自沈阳军区,是学校招收的第一批工农兵学 员。他们来到学校后却没有老师,没法才把周小燕召回到学校上课。工宣队一边警告周小燕要为工农兵服务,一边告诉魏松他们,要好好改造周小燕,千万别让她的 资产阶级思想染缸染白了。可结果,不幸被言中,周小燕反把魏松等“改造”了。

  魏松曾唱过几年男中音,周小燕听后却发现他是男高音,于是因材施教,以男高音来培养。周小燕还对魏松说,你还是个洋嗓子,很适合唱外国歌剧里的男高 音。说到外国歌剧,魏松懵懂地根本没有概念。看着非常苦恼的学生,周小燕说,这样吧,到我家里去。下课后,周小燕把魏松和另一名学生罗魏带到自己家, 拉上窗帘,找出几张没有被抄走的法国旧唱片,让他们贴着耳朵听起了歌剧。多美妙的歌呀,他们陶醉了。就是从这里,魏松和罗魏获得了西洋音乐的启蒙教育。须 知那时“动乱”没有结束,周小燕完全是冒着风险,一旦被发现,不是批斗,就是被逐出教师队伍。

  魏松毕业后回到部队,因他岳父母都在上海,趁着每年探亲,他仍到周小燕那儿上课,这样坚持了8年。其间,魏松也怀疑过自己是不是搞声乐这块料,周小燕 总是鼓励他,成功在于坚持,在于努力。1986年,上海歌剧院排演一部歌剧,缺一名男高音。周小燕闻讯马上写信给当时的院长,推荐魏松。第二年,歌剧院向 社会招聘,周小燕知道后又动员魏松去应聘。这样,魏松从老家锦州来到上海,在音乐事业上开始又一轮攀登。今天的魏松已是上海歌剧院副院长,曾出访美国、日 本、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和地区,担任过国家级声乐比赛评委、法国巴黎国际声乐比赛评委等。

  我的学生:

  工农兵一个不差

  1984年夏,世界247名歌唱好手云集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争夺第三届国际歌唱家声乐比赛的桂冠。中国派出了4名选手。作为领队与教练,周小燕与 他们同行。过五关斩六将,中国选手全部站在决赛台上。最终花落谁手?当评委报出中国男高音张建一和中国女中音詹曼华同获第一名时,全场沸腾了。张建一是周 小燕的学生,众目睽睽之下,他一下扑在了老师的肩上,他感觉到老师的身体也在颤动,贴着老师的耳朵,他激动地说:“老师,谢谢您,今天是我30岁生日,我 该怎样报答您啊。”张建一原来是浙江湖州玻璃厂的一名工人,是周小燕,将这位没有一点乐理知识的青年人,培养成世界一流的歌唱家。

  在周小燕一长串学生名单中,先后获得法国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大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的廖昌永,是一位赤着脚走 进上海音乐学院的农家孩子。他记得,第一次在校门口见到周小燕,紧张的心怦怦乱跳,“吓”得逃到马路对面,连照面也不敢打。他不仅钢琴、乐理基础差,而且 一开口就有浓浓的四川口音,是周小燕把他带回家,一句一句地纠正。在廖昌永心中,周小燕不仅是自己的老师,更是母亲、朋友。因此在功成名就的今天,廖昌永 在众多演唱场合,最爱唱的一首歌是《老师,我总是想起您》。

  旅美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也是周小燕的学生。1994年,她由山东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一年后,她对声音的感觉仍不清晰,周小燕每天完课后让她再到自己家 里来“开小灶”。后来,李秀英的父母退休,在经济上不可能给予她太多的支持。周小燕知道她在外租房经济拮据,于是就让她住到自己家里来。1998年,李秀 英获得参加“第四届国际布达佩斯歌剧比赛”的资格,周小燕忙拿出2000元,为学生买件漂亮的演出服。1999年,李秀英考取全额奖学金的美国纽约曼因斯 音乐学院,周小燕又高兴地把学生带到了西餐厅,对她说:“你到美国去,对西方的一些礼仪不懂,人家会看不起你。现在,我就教你一些常识,免得到了国外不知 所措。”李秀英这才明白老师请她吃这顿饭的用心。当然李秀英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2004年在“第五十五届维奥蒂国际歌剧演唱比赛”中她荣获银奖,现在已 是纽约大剧院的第一女主角。

  周小燕笑着告诉我:“在我的学生中,张建一来自‘工’,小廖(廖昌永)来自‘农’,魏松是‘兵’,工农兵全了!”

  是啊,她精心培养的学生何止这些,就我知道的还有——鞠秀芳、高曼华、刘捷、顾欣、顾平、雷岩、李彩琴、万山红、杨小勇、殷桂兰、李秀英、朱秋玲、王作欣、王丰、王歌群、张峰、方琼、郭森……不是著名歌唱家,就是一线教学人才。

  望着周家客厅墙上挂着的“春华秋实”的横幅,我不由想说,周先生,你桃李满天下,太伟大了!

  做中国歌唱家,

  先唱好中国歌

  有年,周老师一位门生举办音乐会,整场都唱外国歌,只在返唱曲目中加了首《长江之歌》。周小燕厉声责问:你是中国歌唱家,为什么不把中国歌曲列入正式曲目?

  当我向周先生证实这件事时,周先生说,是的。自那后,我向声乐系建议,每位学生每学期攻下的 10首作品中,必须有 4首中国歌曲。

  说到这里,周小燕有点激动:“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什么时候忘了祖国音乐,那不是数典忘祖?当年,我参加第一届布拉格之春,唱得差不多 都是中国歌,贺绿汀的《神女》、刘雪庵的《红豆词》,还有齐尔品专门替我写的《春眠不觉晓》,还有民歌改编的《大河》《杨柳》,外国人觉得美得不得了。”

  吴祖光先生曾告诉周小燕一件事,那次他出访法国,碰到一个法国汉学家,便问,你怎么会对中文有兴趣?汉学家告诉说,是听了一个中国姑娘唱的中国歌,觉得中国语言美极了,才开始学中文的。老外说的那个中国姑娘就是周小燕,当年她在巴黎唱的《紫竹调》,吸引了他。

  周小燕常问学生,学美声为了什么?很多人答不上来。她说,是要追求西方那种纯粹技术性上的先进吗?错了!我们要学的是西方人如何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学别人的唱法,是为本民族音乐文化服务,最终是能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歌声,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

  正因为如此,她对廖昌永说,你唱外国歌,要唱到他们服你。但光会唱他们的东西,不会唱自己本国的东西,人家依然看不起你。他们不光觉得你是个瘸子,还 认为你们国家没有文化,或觉得没有悠久的文化。所以这种民族自尊心一定要有,而且越在国外越要有这种自尊心,人家才会尊重你,信任你。

  “做中国歌唱家,先唱好中国歌。”渐行渐近中,学生们才理解了老师这话的真正苦心。

  前年,杨学进在法国香榭丽舍剧院开个人独唱会,周小燕指导的《绣荷包》一曲唱罢,国外观众惊呼好极了。

  世界大师多明戈等,听到张建一、廖昌永传唱的中国歌曲后,大喜过望,主动要求学唱、翻版……

  谋划一部完全

  “中国制造”的歌剧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歌唱演员屡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正当人们沉浸在喜悦之中,周小燕却清醒地看到其中的问题:中国演员可以将一部歌剧中的某一段 唱得十分精致,因而在比赛中拿奖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要演一部歌剧就不行。因为,演歌剧不仅需要演唱技巧,更需要综合文化素养。况且,中国演员储存的 节目不多,底子不厚实。而当时,国内歌剧并不景气,没有更多的舞台让演员得到实践和提高。由此,办一个歌剧中心的念头油然而生。

  1988年,几经周折,周小燕歌剧中心成立了,这时她已经72岁了。不久,歌剧中心北上南京,与江苏省歌舞剧团合演威尔弟的《弄臣》,《弄臣》这时还 没有在亚洲演出过。周小燕赶赴南京指导排演,一天,她正与演员说戏,不留神,一脚踩空摔了下去,送到医院,她被诊断为股骨粉碎性骨折。她抱怨自己怎么惹出 这样的麻烦,担心《弄臣》要弄不成了,为了继续给大家说戏,不耽误排演,她留在南京治疗。医生在她的体内打进一根9寸长的钢针,手术后,高烧刚退,她就让 演员到病房一一给予指导。演出那天,她坐着轮椅到现场观看,观众和演员发现了她,欢呼中她被抬上了舞台。

  《茶花女》《唐伯斯夸勒》《乡村骑士》《原野》……周小燕歌剧中心一部接一部排演中外歌剧。1991年,中心赴香港举办歌剧专场音乐会。他们演唱了 《纳布柯》《弄臣》《茶花女》《蝴蝶夫人》《魔笛》《图兰多》《波希米亚人》《拉克美》《原野》等10多部中外歌剧名段,轰动香港。紧接着,中心又与美国 旧金山歌剧中心联合举办3场歌剧专场音乐会,并且签订了10年交流计划。这个计划开创了中国歌剧史上长期与国外交往的先例。2000年,中心成功举办上海 国际歌剧大师班,一发不可收,以后年年举办一期,学员遍布全国。

  然而,周小燕对此并没有满足。她至今还想谋划一部在世界艺术舞台中站得住脚的原创的中国歌剧,从题材、内容、剧本、导演和演员全部“中国制造”。那天 我在她家,周小燕描绘着可根据中国一部经典电影改编的设想,并说,现在演员没有问题,关键是剧本。看到她老人家满怀信心的样子,真为她94岁还有此雄心而 激动和高兴。

  我想尽力教到 100岁

  周小燕的一对子女都在美国,虽然没有从事艺术职业,但均有建树。当父亲张骏祥过世后,大女儿与小儿子都劝在美探亲的母亲留下来安享晚年生活。在美的亲 朋好友也说:周老师,你在中国那么辛苦教学生,没有车、没有秘书,孤苦伶仃,歌剧的生存环境也不好,留下来与儿女共享天伦之乐吧。

  周小燕理解他们的好意,却语重心长地说:“美国不缺我,中国需要我,正在努力实现科教兴市的上海需要我,我还有一大批学生等着我去上课呢。”

  周老师告诉我,现在女儿、儿子已完全理解了妈妈:虽然妈妈把爱全给了学生,没有时间享受天伦之乐,但妈妈已培养出几代人才,值!现在女儿和儿子有时间就来看望母亲,以此来支持妈妈未了的事业。

  几年前,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室,周小燕跟院长杨立青请缨:“我(身体)情况还行,如果我能活100岁,我想尽力教到 100岁,教到我教不动的那一天。答应我吧!”杨立青面对周小燕先生孩子似的一脸真诚,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考虑到周小燕的年龄和身体,好在她的家就在音乐学院附近,所以特将课堂搬进了她的家,她家的大厅由此成了声乐室。3位本科生、5个研究生,周小燕现在 每天都在这里为他们上课,上午2节、下午2—3节。这对周小燕来说已是超负荷了,但她那独特的教学方式,对那些研究生、本科生来说,能听上周小燕的课真是 求之不得。或许不久,这音乐殿堂里又能诞生让世界瞩目的声乐人才。

  有人曾告诉我,只要说到上课、说到学生,周小燕的眼睛会发亮。这次面对面与周先生交谈,果然如此。我们原说好访谈一小时,没想到一谈竟是三小时,还意 犹未尽,急得保姆阿姨出来打“招呼”。阿姨告诉我,其实周老师很累,别看她上课时精神十足,学生一走,她常常瘫倒在沙发上。所以学院领导、市里有关领导都 要我管好周老师,特别是她的休息。

  我问:“周老师听你吗?”

  阿姨:“当然听的,因她知道,不休息,怎么能上好课,所以每天午睡是必须的。但晚上我控制不住她,这两天世界杯,周老师有时要看到半夜,真让我担心。”

  听到周小燕迷足球,真是新鲜事!一旁的周小燕也笑了。

  原来周小燕喜看足球从四年前的“世界杯”就开始了。她看着看着,悟出了个“团队”要旨:要让球“进门”,前锋、中锋、边锋、后卫、守门,个个须密切配 合。谁要出风头,耍动作,那永远甭想赢。周小燕说,这与我们艺术同理,一台歌剧,编、导、演、舞美、灯光,一样不可缺,且须协作配合。这就是团队作战。

  周小燕为此而大声疾呼,声乐系和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她的意见,“团队”思想由此大大发扬。2005年,周小燕的教学获得精品奖。去年,她所在的声乐系被评为“国家级声乐团队”。

  说到这里,周先生哈哈大笑,“你说,这世界杯能不让我看吗?”这完全是年轻人的举动,如今发生在90余岁的老奶奶身上,对她可贵的“返老还童”,我们真是由衷地高兴。我们恭祝周先生健康、长寿、快乐。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前门情思大碗茶》--梦萍韵
2011: 【今日,蓝天 ~ - Today, Blue Sky ~
2010: 【沙 漏】
2010: 四部混声合唱《掀起你的盖头来》by 叠
2009: 你那里下雪了吗--哈哈珠子
2009: 青春日记 by 石头
2008: 春妮儿 相见恨晚
2008: 诗朗诵《乡愁》寒夜星空
2007: Ω: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2007: liv4lov: 黄河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