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新歌》一曲是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到1973在广播电台正式播出后,成为家喻户晓的笛子金曲。《牧民新歌》吸收了多种演奏技巧,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灵活爽朗的风格,又兼有南方曲笛圆润含蓄、抒情柔美的特点,是笛子演奏史上的一大创新。它以其独具“雄而雌、强而弱、刚而柔、狂而雅、神而洁”的神韵风糜海内外,成为笛子曲的代表作,又是唯一被选入联合国科教文音乐教材的中国笛曲。
这首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引子运用蒙古传统长调音乐素材,仿佛牧人在马背上欣然吟唱,把我们带入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蓝天白云,红日金风,牛羊成群,毡帐炊烟......短暂的离调,使动人的引子增添了明亮向上的色彩。第一段是优美深情的慢板,羽调式(以“6”为主音)的旋律富于内蒙古民歌风味,倾吐着牧民对新生活的热爱。第二段是跳跃的小快板,把前面慢板曲调加以变奏处理,运用吐音技巧和跳跃的节奏型,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驰骋的欢乐景象。接下来第三段将主题音调的节奏拉宽,旋律热情舒展,表达了牧民们对新生活衷情歌颂。第四段巧妙地运用了调式对比的手段,以明亮的宫调式(以“1”为主音)色彩,使音乐情绪更为高涨。第五段运用了花舌、飞指、颤音等技巧,生动地模拟骏马的嘶鸣声。最后,急速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和强烈的节奏,渲染了辽阔草原上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使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身在海外,心系故土。近年来每遇到到中美文化交流机会时常想,如果只吹一首笛曲来介绍中国民族音乐,选哪首呢?从各方面看,《牧民新歌》大概最合适不过了。三年前在为欢送一些退休同事的PARTY上就演奏了此曲。当时在一所海滨乡村运动俱乐部里在摇滚吉它、乡村音乐的阵阵鼓乐歌声间,吹起竹笛忽悠中国风,令老美朋友们耳目一新。还即兴演奏了西方名曲《友谊地久天长》、《扬基歌》和《波尔卡舞曲》等,展示了一点中华文化的风采。记得当时雷鸣般的掌声叫好声,差点把酒吧的顶棚掀翻了呵。
这首曲子是习笛者必修的经典,虽然在技术上不算特别高难,但是处处演奏到位并吹出新意实在不易,学吹了多年也体现不好其中丰富内涵。在天高气爽时节秋重游草原献上新版《牧民新歌》凑个热闹吧。再次感谢美装大师小声音才女的精美仙帖!祝朋友们中秋佳节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