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非常欣赏迩冬的朗诵。这篇《火车六年不到站》,迩东朗诵得抑扬顿错,字正腔圆,感情细腻拿捏到位,颇具专业水准。因为对文章的真实性存疑,虽然瑞来充分领略了迩东专业的朗诵技巧,但没有被这个作品感动。这篇文章的虚假之处,一个是弟弟住院时间之长,另一个是哥哥冬泳渡河之不可能。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真人真事不少见,遭受了重伤、甚至成了植物人的伤员,亲人长期地、数年甚至数十年精心护理,不离不弃。但那些长期护理都是在病人家里,而不会在医院里。这个弟弟,在医院里一住就是六年,现实中恐怕不可能。第一从医疗费用来讲,因为住院六年,费用肯定是天文数字。哪怕是由车祸的保险公司负责医药费也是有额度的,住院数个月恐怕就到顶了。自费恐怕也承受不起的。第二从病情来讲,弟弟的病情“能吃能睡,只是记忆力很差,不能走路”,是需要长期做康复理疗,现在都是住家里做康复练习,或到门诊理疗,而不是住在医院里治疗期待短期内的迅速好转。植物人住院几年的例子,比较闻名的就是巴金先生了,但那些天文数字的医药费是国家财政供养的。从这篇文章来看,这位弟弟好象不是国家供养的对象。文章设计的动人高潮是哥哥冬泳渡河赶回医院。作者设计得很周密,把渡船的艄公安排在下午4时回家吃饭,而且停业一个多小时,使得哥哥除了冬泳渡河,别无他法。“我 看着河面,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 作者没有交代河面有多宽,哥哥游了多久。但是哪怕河面很窄,作者所描述的哥哥的动作,也是不可能完成的。本人年轻时曾经尝试过一段时间的冬泳。充分的准备活动后,下到水中需要奋力地大动作游泳,以产生热量对抗寒冷,而且在水中的时间,当时我们从不超过三分钟,因为虽然我们奋力游泳,但所产生的热量根本就不足以对抗补充被凉水浸泡所迅速丢失的热量,体温就迅速下降,随着时间延长,四肢就逐渐僵硬不听使唤了。在水中身体皮肤的感觉就象被无数根针扎一样的麻、痛,当然锻炼久了,会稍好一些。上岸后,如果有风在吹,会比在水中更难受,我们得立马用棉大衣包住身体,迅速干身,穿衣。这位哥哥需要一只手护住头顶的一大堆冬天穿的衣服鞋帽和一只烧鸡,那么他在水中的姿势就只好尽可能保持直立,近乎踩水一样慢慢游进,动作较小,产生热量较少,体温下降会很快,四肢肌肉会迅速僵硬。如果河面不太宽,哥哥有幸还能挣扎上岸,肯定也是浑身哆嗦,四肢僵硬,无论如何也没有气力立马 “一边穿衣一边向医院跑去”。就是训练有素的冬泳运动员,也不带这样玩命的。作者看起来没有冬泳的经验,也没有采访一下冬泳者,自己臆造了一场冬泳渡河的戏,为了象真的,写得那么仔细,反而露怯了。
讨论的问题:
1。 作品非得要真实才感人吗?
2。 如果各位都象瑞来一样,立马看出文章在造假,你们还会被感动吗?
3。 八个样板戏也很虚假,但其中有很多地方感人(有人不同意,没关系)这又是为什么?
今天太晚了,明天来听歌。好久不见大家了,错过了很多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