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初,日本为达到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野心,成立了不少如“亚细亚写真大观社”这样的情报机构,并向中国派出了很多探险家和学者,以摄影的方式对中国全境进行全方位的扫描。
此后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被发行在了一本名叫《亚细亚大观》的摄影集里,本期为大家19张老照片就出自于此。话不多说,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来感受下20年代苏州独特的人文风貌吧。(注:以下黑白照片均进行了上色修复处理)
100年前的苏州俯瞰,仿佛一幅水墨画卷,充满了古朴典雅的气息。城市的街道纵横交错,古朴的建筑依水而建,白墙黛瓦的民居、精美的园林、繁华的商业街区,共同构成了苏州独特的城市风貌。
远望云岩寺,仿佛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卷。这座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历经千年风霜的虎丘塔向人们诉说着苏州悠久的历史。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沉浸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中。
100年前的苏州女子,清秀婉约,犹如一幅水墨画中的佳人。她们身着旗袍,行走在古老的街巷中,步态轻盈,神态娴静。她们的容貌清秀,眉目如画,宛如江南水乡的清泉般清澈。
玄妙观大殿坐北朝南,面阔7间,进深6间,结构简朴严谨。殿内木构抬梁式梁架承托在20根直径54厘米的大石柱之上,柱头微具卷杀,柱础为莲花覆盆形,十分古朴。
宝带桥,这座古老的桥梁,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玉带,横跨在玳玳河口上,将苏州的古运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紧密相连。它以其精巧的构思和华美的造型,成为了中国古代桥梁的典范。
枫桥始建于唐代,因唐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而闻名。 南宋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自张继以下,题咏枫桥的诗篇不胜枚举。
寒山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当时,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来到苏州,创建了寒山寺。唐 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 城外 寒山寺,夜半鐘声到客船。正是描述的此处。60年代特殊时期,寺院遭到破坏,后被修复。
沧浪亭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后归宋苏舜钦。舜钦在园内建亭曰“沧浪”,遂因亭名园。后又为韩世忠所有,俗称韩王园。园内假山起伏,古木葱茏,径幽水曲,颇具一格。
东吴大学于1900年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
苏州双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由王文罕、王文华兄弟捐资所建。双塔一座叫舍利塔,另一座叫功德塔,型制相同,比肩而立,为七层八角楼阁式仿木砖塔。
瑞光寺塔,位于苏州市城西南的盘门内。据志书的记载,在三国东吴赤乌四年(241年)时,康居国僧人性康来到苏州,吴主孙权为他创建了这座佛寺,是苏州的著名佛寺之一。
支硎山寺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这里就有寺庙存在。在支硎山寺内,有着众多的佛教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开元寺无梁殿,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原先供奉无量寿佛,又名无量殿。该建筑以纯为磨砖嵌缝纵横拱券结构,不用梁柱,故称无梁殿。
报恩寺塔始建于南朝梁时(502-557年)。该塔为九级八面砖身木檐混合结构,高76米,占地878平方米。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备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
沿着石板路前行,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招牌悬挂在店铺门前,五颜六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这些招牌或大或小,或高或矮,或长或短,但它们都共同构成了一幅热闹而繁忙的商业画卷。这就是100年前的苏州,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
苏州,这座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城市,以其水路密布的独特风貌而闻名。苏州的水路如同城市的血脉,贯穿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河流、湖泊、池塘、运河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将苏州装点得如诗如画。
100年前,一位少女静静地坐在街边。她的面容清秀,眼神明亮,透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纯净。她的衣着简朴,却整洁得体,彰显出她的朴素和自然。
苏州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重要分支,也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始于吴江,流经苏州古城,穿越太湖,最终汇入长江。大运河不仅见证了苏州的繁荣和发展,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吴门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当时由两座木桥和一座石桥组成。南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年-1233年)重建为三孔石桥,取“吴中门户”之意,称“吴门桥”。
写在最后:回望这些照片仿佛让我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苏州的历史变迁。照片中的古朴建筑和街道,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都让我感受到了苏州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些老照片不仅记录了苏州的历史,也见证了苏州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看到这些照片,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加期待苏州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