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魁北克時,曾在餐館裡工作過一段時間。有一天,一對教授夫婦來吃飯。聊天時,他們告訴我他們兩口子都在一所法語大學任教。且夫婦二人都帶有中國留學生。該校本科階段的所有專業都用法語授課。碩士以上可用英語授課。聊着聊着,他們突然問我,為什麼他們帶的中國留學生說謊?我有些不解地問他們,這話怎麼講。他們告訴我,譬如說,一堂課結束前,老師一般都會布置些作業,要求學生課後完成。布置完後,老師都會反覆詢問是否清楚老師的要求直至每個學生都示意是的。可是,當他們在下一節課檢查時,發現中國學生準備的答案根本就是文不對題。由於此類事情經常發生,所以他們懷疑中國留學生是故意的。但是又不明白中國留學生為什麼明明沒有明白老師的要求卻說自己明白了。所以他們感到很困惑。聽到這裡,我基本上明白是怎麼回事。我問他們留學生撒謊的動機是什麼?兩夫婦都說搞不清楚,這也正是令他們感到困惑不解的地方。因為他們也認為說既然留學生本人不可能從說謊中得到任何好處,那他們為什麼要說謊。聽到這裡,我笑了。我說,其實他們根本就沒有說謊。實際情況是中國留學生是按自己的方式,認為明白了老師的要求。但留學生理解的與老師期望他們理解的壓根就不是一回事。我接着給他們舉了個例子。法文老師在講台上講某某人長有一張“馬臉”,在法國學生聽來,“馬臉”是個褒義詞,老師是在讚美此人,而在中國學生眼裡,“馬臉”是個貶義詞,老師是在抵毀此人。結果是,當老師問全體學生是否聽懂了時,大夥都認為自己聽懂了。顯然,中國學生在此時表示自己明白老師想說什麼時,並沒有說謊,充其量不過是誤解了法文老師的本意。
與這對教授夫婦聊完天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面對同一種現象,為什麼這對夫婦會認為中國留學生說謊,而我卻不會這樣去看?我找到自己認為最滿意的答案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三字經》在開篇就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這對我們的影響是,當我們與人打交道時,我們潛意識裡,不由自主地把對方假設成好人,把對方行為的動機假設成善意的,傾向於朝好的方面想,在接下來的互動中,就會以善意加以回報。從而有助於形成一種相對比較融洽,合諧的人際氛圍。
在西方的主流文化意識中, 人是有“原罪”的。人性是惡的。所以,在人與人的互動中,下意識的都處於某種戒備狀態,揣測對方的行為動機時,也會比較傾向於朝壞的方面去想。顯然,在這種狀態下的互動,也會攻擊性較強。因為他會覺得是對方先傷害了自己。我常常想,西方社會裡律師多於牛毛,應該與社會中比比皆是的衝突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