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闲话感恩节
送交者: 黄杨 2005年11月23日19:03:42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黄 杨·

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美国人过感恩节比中国人过中秋节还要热闹,家家大摆火鸡宴。平时各奔东西的美国人,此时大都像回巢的鸟儿一样拼命往家奔,好与家人团聚。所以说,美国的这一节日和中国的中秋节春节多少有些相似之处。

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有着许多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情人节,等等。然而,许多节日都是从欧洲带过来的,这是美国早期移民大都来自欧洲的缘故。但“感恩节”则是美国本土的节日,它是美国早期移民自己创造的一个节日。

提起感恩节,人们往往联想起“五月花”号帆船,最早移民北美的英国清教徒(Puritans),印第安人和火鸡。有人甚至认为这个节日是早期来美的英国移民为感谢帮助他们在北美安家的印第安人而举行的庆祝活动。

感恩节这一习俗的原创者的确是早期移民北美的英国清教徒。但说它是感谢印第安人的节日就不大对劲。

“五月花”和清教徒

1620年11月11日,经过66天在大西洋上的艰苦航行,“五月花”号木制帆船载着102名英国移民抵达麻萨诸塞州的普列茅斯(Plymouth),这批人上岸后安营扎寨,建立了英国人在北美的第二个殖民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定居于这里及后来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徒及其文化奠定了美国早期社会的根基。

其实,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是佛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顿(Jamestown),建于1607年。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往新大陆大量移民,大批的往国内倒腾黄金,法国人也跑到北美跑马占地传教做买卖,具有商业头脑的英国人看见这阵势,能闲着吗?因此,英国人也跑到北美做生意,暂时在詹姆斯顿落脚的英国人都是以做生意为主的,没想在那儿扎根。

可是,乘“五月花”号来美的这批英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为逃避在英国遭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他们离开英国的目的就是想跑到新大陆来定居,寻找一片自由的天地。

清教徒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是一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但在英国属于少数派激进改革团体。在十七世纪初的英国,詹姆斯一世(James I)宣扬“君权神授”,大权独揽,推行绝对君主专制。虽然,经过宗教改革的英国属于新教一边,但是,以詹姆斯国王为首领的英国国教会并没有代表人民意愿进行尊重圣经而非依靠僧侣的宗教改革,而是实施一种尊重僧侣,注重圣事,代表君主意愿的宗教改革。说白了,就是利用原有的神权机制为实施绝对君主专制服务。

清教徒认为,尽管英国教会同罗马教廷分了家,但其改革的步伐迈得不够大。他们要求以新约圣经来制定教会的准则,摆脱所有与罗马教会的传统关系,反腐倡廉,净化(purify)教会,因此,被人们称作“清教徒”(Puritans)。但是,他们的改革要求不但未被采纳,反而还遭到镇压。于是,一部分人便脱离国家教会而建立起以新约圣经为指南的新团契,以家庭教会和秘密教会的形式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因而,他们又被称为分裂主义分子(Separatists)。他们原期待新国王詹姆士一世会比前任统治者宽容,没想到他却宣告所有的异议分子必须认同国家教会,同中央保持一致,否则严惩不贷。

您瞧瞧,改革改了半天,整个一换汤不换药,所不同的是,君主取代了教皇。真正有信仰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信仰的。清教徒在宗教信仰上受到压制和迫害,但又不准备改变自己的信仰。得,咱惹不起还躲不起?于是,1607年,一批清教徒逃往荷兰。过去之后,旧的矛盾解决了,又出现了新矛盾。当时的荷兰也是居亦不易,一天到晚得忙着挣钱填饱肚子不说,没工夫教育孩子,孩子长大了说荷兰话,一点儿不像英国人了。

清教徒既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又要保持民族文化,荷兰对他们来说就不是理想的定居地。比较来比较去,还是美洲“新大陆”最理想,就是忒远了点儿,去一趟不容易。但是,为了理想,为了孩子,咱豁出去了,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也认了。反正“新大陆”有的是地方,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咱走!远走高飞,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去,省得在这儿受这份窝囊气。

于是,有个叫威廉·布莱福特(William Bradford)清教徒牧师,就联络了几十家去意已决的清教徒,秘密组织起去美洲大陆的移民之旅。没盘缠怎么办?有风险资本家嘛,人家负责把人运到美洲大陆,条件是过去之后你得给人家白干七年活儿。现如今,中国的偷渡集团要的价码也没这么高。不管怎么说,对清教徒们来说,能离开英国去新大陆,花多钱咱也不在乎。

1620年9月6日,第一批44个清教徒拖家带口地挤上了开往美洲的“五月花”号帆船。虽说清教徒在全船人口中也就占三分之一强些,但是,属于秘密教会的人就是心齐,船到美洲登陆之前,先制定个“五月花公约”,甭管您是不是清教徒,咱们一律平等,对外统称“Pilgrims.”现在是天高皇帝远,除了上帝,咱就得靠自己了,怎么着也得成立个政治组织不是?11月11日,当“五月花号”在马萨诸塞州的Cap Cod登陆,这些人对天发誓,成立了一个殖民者自治团体(政府),威廉。布莱福特牧师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个团体的领导(Governor),大家遵守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

后来,威廉·布莱福特于一六二二——一六五六年间,三十六次被选为自治政府的领导人。不堪在英国忍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陆续移民,使马萨诸塞湾区成为清教徒文化发展的基地,也对美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说佛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顿是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但是,它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就远不如麻萨诸塞州的普列茅斯,今天,人们庆祝感恩节的习俗则起源于1621年普列茅斯清教徒移民的一次庆祝丰收的活动。

说实在的,第一批乘“五月花”号帆船在普列茅斯登陆的清教徒运气不是太好,来到新大陆刚好遇上个严冬,那年的天气特别冷,再加上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来的时候准备又不充分,赶上这么个冬天,实实在在的体验了一回什么是真正的饥寒交迫。死挨活挨地熬了一冬天,就有一半儿的人到上帝那报道去了。剩下来的人,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但在北美大陆站稳了脚跟,还在新大陆打出自己的江山,为一百多年后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恩节和印第安人

感恩节和印第安人没什么直接关系。只是由于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有印第安人参加,而且,印第安人的的确确曾给予英国新移民极大的帮助,所以,很多人总是把感恩节和印第安人扯到一起。清教徒举办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对印第安人是表达谢意,很难上升到感恩的高度。

1620 年英国清教徒来到普列茅斯的时候,当地的印第安人不是很多。这是因为1614年曾有一批英国探险者来过马萨诸塞湾区,他们把能够抓到的印第安人抓来当奴隶卖了,留下的天花病毒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印第安人消灭得所剩无几。可是,这些清教徒好像并不清楚这码事,心里还一劲儿犯嘀咕,从英国跑到人家的家园来逃难,占人家的地盘,人家能答应吗?所以,一开始,清教徒们最担心的就是印第安人会不会袭击他们这些不速之客。

转过年的3月16日,一个印第安人突然出现在普列茅斯定居点,清教徒们吓了一跳,以为下战书的来了,让他们又下了一跳的是,这个印第安人张口说英文。好在他说的是“欢迎”(Welcome),才让清教徒们放下心来。原来,这个名叫Samoset的印第安人跟曾来北美海岸打鱼的欧洲船员学了几句英文。没过几天,他又带来一个英语说得更好的印第安人,这个叫作Squanto的印第安人曾经作为奴隶被带到西班牙和英国,在英国学会了英语。

Squanto这人不但不记仇,反而非常热心地帮助英国新移民。这是什么精神!?整个一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嘛。据说,他手把手地教这些新移民怎样种庄稼,怎样识别草药和有毒的植物,怎样打渔摸虾,以及在新大陆的生存之道。他还帮助清教徒同普列茅斯定居点最近的印第安部落--the Wampanoag谈判达成和平共处协议,使清教徒们获得十多年和平发展的机会。很多历史学家都给予Squanto很高的评价,可以说,Squanto这个人的出现,对于清教徒在新大陆站住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年,新移民忙完秋收之后,都咧嘴笑了。丰收了,怎么也该庆祝庆祝吧。于是,威廉·布莱福特发话,选个吉日良辰,把Squanto和其他印第安朋友请来,咱们好好地吃一顿,谢谢人家帮忙。Squanto来了,印第安首领Massasoit带着九十个弟兄也来了,大吃大喝三天,共庆丰收。这个吉日良辰,就是后来的感恩节。这一天大约是在十月中旬,现在没人能够考证出它的确切日子,但它绝不是十一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这次活动虽然号称“感恩节”,但感恩的意味远不如庆祝丰收的意味。第二年收成不好,“感恩节”庆祝活动就没举行。第三年遇到大旱,威廉。布莱福特选了个日子要求全体新移民绝食祈祷一天,还真灵,第二天就喜逢甘露。这一年的收成又不错,为了庆祝丰收,当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又举办了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照例是大吃大喝一通。后来的感恩节庆祝活动大都是随机的,有了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全体同胞聚在一块儿,弄个仪式,把成绩归功于上帝,叩首谢恩。这种做法,实际上还是沿袭了基督教的文化传统。

由于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有印第安人参加,更由于清教徒的第一次丰收是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取得的,有些人往往想当然地以为感恩节是清教徒向印第安人表达谢意的纪念日。尽管清教徒同印第安人有过短暂的和平共处时期,但是,还没等感恩节成为传统节日,清教徒们已经对印第安人挥刀相向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英国清教徒为逃避宗教迫害跑到马萨诸塞湾区定居,和印第安人争夺土地的矛盾终于浮上水面,这一矛盾最终导致清教徒们反客为主。

照理说,清教徒跑到人家印第安人的地盘上建殖民地,设土围子,人家没说什么,不但没把你当成外来侵略者,反倒像对待搬来的新街坊一样热情帮忙,你怎么着也不能生出鸠占鹊巢的坏心眼儿吧?在这方面,如果能跟人家印第安人学学,联合国的和平目标早就实现了。不幸的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不这么想,他们觉得印第安人傻,文化落后,白捡的便宜不占白不占。你印第安人不是没把自己的土地插上地标画上地界用法律的形式证明是你的吗,好,那咱就撒开了跑马占地,连你们家门口都给占了,叫你乖乖地滚蛋。这种做法,连一些第一批来的清教徒都看不过去了,提出反对意见。结果,这些人反倒被踢出教会:好你个内奸,跟异教徒穿一条裤子,阶级立场站哪去了?

就这么着,清教徒们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洋枪,开始从沿海地区向内陆武装扫荡。圣经给了他们精神力量,洋枪则保证了他们无往不胜。印第安人无不望风披靡,抓住年轻的身强力壮的,留下活口给咱当奴隶干活儿,其他的人,甭废话,格杀勿论。

当年鬼子进村都还是提心吊胆的,瞧人家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大地就显得大气多了,纵横驰骋,肩负上帝赋予的历史使命,开疆拓土。可是,也有的印第安人,脑子就是不开窍,对殖民主义的宏伟计划就是不理解,所以,在行动上就不配合。

1633年,在康涅狄格河谷地区的印第安部落—The Pequot Nation,竟敢自恃强大,顽固抵抗。那好,咱给你点儿厉害看看。要说打仗,还是人家英国人厉害。印第安人落后啊,没什么正经打仗的经验啊!这不,没几个回合,就叫人家打得稀里哗啦。英国人这回又乐了,这回不是庄稼丰收,而是俘虏大丰收。当时正是奴隶贸易火的时候,抓奴隶卖可比种庄稼好赚钱。所以,所有妇女和十四岁以上的孩子全都抓起来当奴隶卖,剩下的一律处死,一了百了。

杀人杀多了似乎上瘾。1641年,荷兰殖民地曼哈顿的首领倡议设立人头奖,看谁砍下印第安人的人头最多。英国清教徒积极响应,于是,英荷两国殖民者合兵一处,在新英格兰地区逐村扫荡印第安人,在一次重大胜利之后,曼哈顿教会提出再过一次“感恩节”。除了例行的大吃大喝外,他们在曼哈顿的大街小巷玩起踢球的游戏,那些球都是印第安人的脑袋。

如果非说感恩节和印第安人有什么干系的话,那就是每逢他们取得屠杀印第安人的“重大胜利”后,经常会举办“感恩节”庆祝活动。北美大陆上的欧洲殖民者同当地印第安人的关系除了早期那段短暂的和睦共处外,基本上一种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您可能会问,清教徒刚来时,Wampanoag部落的印第安人不是非常友好吗?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他们不是也参加了吗?您要想找到答案,最好看看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欧洲人倡导的现代文明只强调永恒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朋友。Wampanoag部落的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扩张中也没逃脱被消灭的命运,Wampanoag部落头人的脑袋被砍下来挂在普列茅斯的一个旗杆上长达二十四年。

说感恩节是新移民对印第安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而设立的节日,至少是忽略了这段历史。有些中国人存在这种误解,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知恩图报的观点来想当然地诠释感恩节造成的。它不但忽略了美国早期历史,也辜负了党多年来的教育和培养。您要是个党员干部,工作做出了成绩,记者采访,您能不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党,而归功于党外人士(即使他真帮您搞出了成绩)吗?当然,有些人觉得印第安人今日的状况可怜,把感恩节和印第安人联系起来,这种愿望不能不说是善良的,但是,历史无法改变。

看看美国早期历史,可以多少了解一些现代文明的本质。要说这清教徒,在英国也属于弱势团体,受压迫,受迫害,挺可怜的,怎么跑到美洲来,对比他们更弱的印第安人出手就那么狠呢?人家是招你惹你啦?想当初您在英国受欺负的时候,心里不好受吧,您跑出来了,跑到美洲来欺负人家印第安人,您怎么不想想人家印第安人的感受呀?《圣经》上不是说了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人怎么就这德行啊?咳!

早期的殖民者过感恩节,感谢的是上帝给了他们传播文明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能够心安理得地屠杀印第安人。可能,他们确实认为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尽管用现在文明社会的价值观来衡量,他们的做法无疑是不人道的。西方文化很少强调人与人之间知恩图报,更多的倒是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设立感恩节的初衷完全没有向印第安人表达感恩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屠杀印第安人时毫无愧色的原因。

感恩节的历史

自从1621年清教徒在普列茅斯举办的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后,不管是庆丰收也好,庆胜利也罢,感恩节活动时常举行,但就是没个准日子。美洲大陆光英国的殖民地就有十三个,全都自治,谁听谁的呀?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大家信的都是一个共同的上帝。后来,有些殖民地政府就立法规定庆祝感恩节。不管怎么说,能有今天不容易,咱要感谢上帝!

美国独立后,华盛顿总统曾发布法令,规定感恩节,以感谢上帝,激励人们继承祖先的开拓精神。但是,碍于各州强调各自的主权,感恩节未能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感恩节最终成为全国性节日应该归功于萨拉·黑奥(Sarah Josepha Hale)。作为杂志编辑,萨拉为使感恩节成为全国性节日奋笔疾书,奔走呼号凡40年,终于促使林肯总统发布法令,规定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为全国性的感恩节。虽然,林肯以后的各位总统都萧规曹随,但感恩节的具体日期仍出现过变动。直到1941年,罗斯福总统签署国会提交的一份提案,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的感恩节才最终正式成为全国性的法定节日。

以上所讲,都出自正史。关于感恩节的起源,还有一些野史传闻。一说是1620年那个严冬,清教徒们饥寒交迫,快要撑不住的时候,来了一群火鸡,解了他们的饥荒,救了他们的命。按说,火鸡也可以说是有恩于他们了。可我有时想不通,美国人在感恩节时干吗专吃火鸡呢?这不是有点儿“恩将仇报”吗?

每当过感恩节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它的来历,也就不免想起生活在保留地中可怜的印第安人。虽说过感恩节已成为一种民俗,但每当看到商店里一堆堆火鸡的尸体,我总会联想起印第安人,想起历史上的那一幕。社会达尔文主义,“白种人的负担”,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等等,等等,会不请自来,引起我对历史的思考。正像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写,“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我知道很多印第安人过感恩节的时候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台海近况的分析和应对 (三)
2004: 一个小测验
2003: ZT:斯人寂寞——聂绀弩晚年片断 (1)
2003: 斯人寂寞——聂绀弩晚年片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