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在60年代初花了10元买了一个相机,就是那种单镜头,毛玻璃对焦的。但是是不会让我动的,因为我太小了。后来文化大革命被造反派抄家给抄走了。那帮狗孙子们玩坏了就扔了。所以到了也没挨过那台相机。
从小就对图形,影像感兴趣,爱画画,但从来没敢想会有自己的相机。直到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去参加化工部的一个培训班,第一次去北京。觉得应该留点纪念,就在街上花了13元买了一个塑料玩具的相机。用它留下了在北京一个星期的回忆。
又过了一年,攒了点钱,就买了一个双镜头海鸥120B型相机(那相机应该还在父亲的家里,但一直没能找到)。用了大约2年,觉得一卷胶卷只能照12张照片,太亏了。而且135相机逐渐成了主流,就在86年买了一台虎丘135相机。这太相机伴随我多年,从单身到成家,从中国到美国。我出差,旅游;与夫人当年的花前月下,女儿出生前几年的记忆,等等等等。我所有关于光圈,快门设置等曝光知识,景深,速度的确定等成像技巧都是通过这台相机学来的。后来,后盖好象出了点问题,有时有跑光现象。但因为问题不大,又没有太多钱,所以一直到了美国才更新。
93年刚来美国,夫人(她早来一年多来)就陪我到专卖店买了一台尼康6006单反相机,那是我的第一台真家伙!这台相机一用就是8年。直到2001年,数码相机开始普及了,我才买了一台Olympus 2002Z数码机。一旦数码机在手,那个尼康老朋友就被凉到一边了。因为玩数码机又方便,又便宜。两年后,加入DSLR大军(佳能300D),从此把更多的精力,时间和钱投入到了这一爱好之中。
我从来没有参加什么培训,或课程,只是自娱自乐,凭直觉拍摄。拍出的照片可能老百姓喜闻乐见,但总感觉缺乏艺术性。很多时候拍的照片被女儿批评为平淡无奇。女儿一直对艺术有兴趣,秋天将成为美术学院的新生。她对画面,摄影的构图等有独到的见解。这令我非常羡慕,却自叹佛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