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小皇宮” |
送交者: dan7901042 2019年03月09日11:23:26 於 [攝友部落] 發送悄悄話 |
其實把“Petit Palais”叫小皇宮有點不太準確。和大皇宮(Grand Palais)一樣,是法國政府為1900年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建的一座宮殿式展覽館,與“皇上”無關。博覽會後被贈予巴黎市政府。現在的正式名稱是巴黎市美術博物館(Musée des beaux-arts de la ville de Paris)。它是巴黎市15個對市民免費開放的市屬博物館之一。 P1 博物館內的裝飾很精美 P2
雖然有一些文物和古代藝術品,展覽的主要內容是法國十九世紀的作品。 P4 “浪子出行” 雅姆 蒂索(James Tissot)1863。 他還畫了一幅“浪子歸來”一同展出,可惜忘記拍了。 P5 “塞納河上的日落”莫奈 1880 很多作品都和當時巴黎市民的生活有關。 P6 “Les Halles 市場”Leon Lhermitte 1895。現實主義藝術的代表作。Les Halles現在仍然是巴黎的購物中心之一。 P7 “巴黎街景 送麵粉” Carrier-Belleuse, Louis-Robert 1885 P8 “泉邊的瑙西卡” Lucien Simon 1915。荷馬史詩《奧德賽》裡舍利亞島上的公主瑙西卡與奧德修斯相遇前的情景。感覺跟牛郎和織女見面前的情節差不多。 P9 “1830年7月28日在市政廳前的戰鬥” Jean-Victor Schnetz 1833 。十九世紀正是法國的多事之秋。一場場革命、一次次起義,在巴黎上演了一出出壯麗而又血腥的大戲。這幅畫和收藏在盧浮宮裡德拉特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都是表現1839年推翻了大革命後又復辟的波旁王朝的7月革命。兩幅畫都有巨大的畫幅,畫面上都有街壘、三色旗。但這幅畫裡沒有象徵性的自由女神。畫面上負傷仍高舉三色旗的少年令人想起《悲慘世界》裡在街壘戰中死去的那個兒童,讓人耳邊仿佛迴響起同名音樂劇里“Song of Angry Men”那一段。雨果用作小說背景的真實街壘戰發生在1832年,而這幅畫作於1833年,很難說畫家有沒有在畫面上也反映了那次的流血場面。 小皇宮的重頭戲是它的雕塑收藏。在二戰前巴黎的街道上布滿了許多美輪美奐的雕塑,使得市民無需進博物館就可以隨時欣賞美妙的藝術品。這些雕塑大部分都是在十九世紀末由巴黎市政府出資並組織和建造的。十分可惜的是,這些無價之寶之中的大多數都在二戰中毀於德國人和傀儡政權之手:幾乎全部的銅像都被融化做成彈殼,任何不符合占領者口味的大理石雕像也都被毀掉了。好在當年由市政府出資的那部分雕塑都留下了石膏模型。在雕塑展廊展出的這些模型能讓我們一睹他們當年的風采,也算是幸運了。 P10 “小呂利” Adrien étienne 。表現十七世紀著名法籍意大利音樂家讓-巴普蒂斯特·呂利青少年時在宮廷樂隊裡的風采。 P11 P12 “舞娘薩莎 莉鷗”謝爾蓋 葉若維奇 1932-1933。葉若維奇出身俄羅斯貴族,是羅丹的學生。這件作品表現的是也來自俄國的舞蹈家的形象。 P13 P14 “兜着麵包的女子” 儒勒.古丹1882。 此作品表現的形象我在聖雷米時也見過:每天早上到民宿門口的麵包店時都看到一個年輕的女子在招呼客人的間隙還要抽空不斷地把後店烤好的各種麵包兜到前店的筐里。 P15 P16 “第一個葬禮” 路易斯-歐內斯特·巴里亞斯 1883。雕塑表現了《創世紀》裡描述的亞當和夏娃抱着剛被他們的大兒子該隱因嫉妒殺死的老二亞伯的屍體,可謂人類的第一例死亡,第一樁謀殺案和第一個葬禮。 P17 “保衛巴黎” 路易斯-歐內斯特·巴里亞斯 1880。在1870-1871年普法戰爭十周年紀念的前夕,巴黎市政府的下屬委員會為了紀念在戰爭中巴黎市民的英雄主義行為發起了紀念雕塑創作的競賽。在近一百件包括羅丹作品在內的雕塑中,巴里亞斯的作品勝出。 下面的作品沒來得及記下有關的信息。 P18 P19 P20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8: | 那一段記憶 (手機) | |
2017: | 一帆風順 -- 為網友送行 | |
2017: | 美景何必高大上 | |
2016: | 幾度夕陽紅 | |
2016: | 美國記者1941年拍攝的四川農村 | |
2015: | 飛將軍(可惜有兩張脫了焦) | |
2015: | 說說看,它的本相是啥? | |
2014: | 鵜鶘2 | |
2014: | 早春二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