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從黃石公園回來,就收到最新的一期《國家地理》雜誌。封面上一行小字一下就跳入我的眼帘:Yellowstone’s Supervolcano。
1870年8月29日,一位叫Gustavus Doane 的陸軍中尉在黃石探險。當他爬上了黃石河畔的一座高峰向南眺望,他發現有什麼東西從綿延不斷的落基山脈中缺失了。那缺失的到底是什麼呢?山脈!落基山脈在黃石谷地中斷了!Doane 認為對此只有一種方式去解釋, 那就是這片谷地曾經是超級火山的火山口,只是現在這火山已經成為死火山了。
中尉的推斷不錯,這個美國最有歷史、最著名的國家公園正是坐落在地球上最大的一座火山之上。只是這座火山並非死火山。
就是這樣一個火山口上的公園讓我一夢十年。初識黃石,是兒子六歲時,在天津的科技館,那天的球幕電影演的就是黃石。黃石公園以它獨特的地貌,色彩斑斕的地熱泉,一下就攫住了我的心。記得我對兒子說:以後我們一定會去黃石。 今夏終於有緣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我來擁抱你了,黃石!
我們自北門進入公園,雖說眼前只是十分開闊的一派荒涼的景象,十年的等待,一千五百公里的跋涉,就在這一刻美夢成真了,內心的激動卻是不由自主地。車行不遠,路邊就有木牌提示,我們正在跨越北緯四十五度線。
第一站便是聞名的猛獁象溫泉(Mammoth Hot Springs)。車剛停在遊客中心的停車場上, 就有數隻麋鹿慢悠悠的來到停車場的草地上吃草了。我們一直都耳聞黃石的野生動物很多, 今日目睹,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在黃石眾多的溫泉區域,只有猛獁象溫泉的地質特徵是獨特的。它那白色的高台,層層疊疊,有的地方還會拔地而起一個十幾米高的灰白色石柱,其成因是因為這個區域的地下岩層屬石灰岩構造,不同於其他溫泉區的流紋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它是微溶於水的。當吸收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偏酸性的地熱泉噴出時,其所溶的碳酸鈣就隨之被帶到了地表。水分被蒸發後,析出的碳酸鈣經過經年累月的積累就堆出了這潔白如雪的石灰岩高台。而流紋岩與花崗岩、玄武岩相似,屬火成岩,是火山噴發時噴出的岩漿經快速冷卻後形成的岩石,其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硅。因此黃石大部分的溫泉區儘管泉眼眾多,但大都是呈小盆地的地質特徵。
踏上溫泉遊覽區木板鋪就的棧道,藍天映襯下,由溫泉而形成的一座座銀白色的高台如堆雪,高高低低錯落有致。這些白色的岩石雖說是靜止的,但給人以流動的感覺,似要從這坡上傾瀉而下,仿佛向人們強調着它竟曾是流淌的地熱泉的一分子。
岩間可以看到稀稀落落的樹木的殘骸。想象着,這裡曾是鬱鬱蔥蔥的山林,地下的“猛獁”發威,統治了這片土地。大片的樹木一定是被掩埋在這岩下了,只有少數倔強者仍挺立其間。這些枯枝嶙峋的樹木給這片土地抹上了蒼涼的一筆。
間或,可看到一叢叢氤氳的熱氣在這蒼涼中升騰,這正是來自黃石地下的“猛獁”對不遠千萬里來頂禮膜拜它的人們的致意。往往氤氳升起處總會有地熱泉流出,而熱泉流過處,便是一條彩色的河流,這色彩或黃、或綠、或橙、或棕。難以想象,這種種的色彩竟出自小小的嗜熱微生物,而且不同溫度下會有不同顏色的微生物滋生其間。極熱的水中會有無色和黃色的微生物,而橙色、棕色和綠色的微生物就會在溫度稍低水中大量繁殖。正是這變幻無窮的色彩為這一派蒼涼又加了生動的一筆。自然是最好的畫師!
(待續)
相關文章:
2009 夏日遊記(一)德國風情小鎮
2009 夏日遊記(二)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