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楊閒士9264
萬維讀者網 > 攝友部落 > 帖子
zt 行家點評60年大閱兵電視導播的一系列失誤
送交者: 北美天涯 2009年10月02日18:08:06 於 [攝友部落] 發送悄悄話

60周年,士兵們把臉操練成黑色和血色,把靴子操練成殘疾,各部分協調統籌,連天氣,部隊都硬給調成了大晴天……,各就各位,萬事俱備,就等cctv現場直播了。  

國慶日,一架直升機從頭領掠過,開篇的鏡頭還算氣勢磅礴,很不錯,可後面,就慘不忍睹了,完全沒有表達出應該表達的效果來。  

導播能夠說清楚一件事情的武器只有一個,就是:鏡頭。導播首先要做到的是:把事情敘述清楚,當然,他要用電視的手段,調動攝影設備,搖臂也好,飛貓也好,固定機位也好,機載移動設備也好,……,一切的手段,來把國慶閱兵這個事情敘述清楚。  

可惜。  

(1)事先缺乏準備。至少包括兩個方面:機器放在哪個位置?鏡頭如何切換?  

這兩個基礎的方面第一個需要知道閱兵的流程,第一步是做什麼,然後,依次,等等,分別在哪個地方作為起點和結束點,最好的機位和角度在哪,有沒有對光線的要求,如會不會逆光等。有了這個講述邏輯,再去細化鏡頭和抓關鍵節點。  


在儀仗隊升國旗的敘述中,儀仗兵從哪開始,哪個地方會踢正步,哪個地方會亮劍,哪個地方哪個兵會升起國旗,然後安排鏡頭切換的時間,在這個流程中,大概多長時間,可以切換出多少個鏡頭,這些在頭腦中預演後,才能提前準確切換到最佳角度的機位和極具衝擊力的特定動作,可惜,本次直播在分列式和裝備檢閱兩個環節,不但角度問題多多,而且基本沒有抓到有衝擊力的關鍵性動作,都是動作完成後的滯後跟抓。  

(2)對歷史閱兵鏡頭切換沒有學習。如果轉播沒底,可以去翻看國內國際是如何抓鏡頭的,什麼景別、什麼角度、多長時間,切換了哪些細節,……,這些不知道是導播覺得自己胸有成竹還是自我覺得夠用了,實際轉播的時候,一塌糊塗。  

具體說說導播犯的幾個大錯誤:  

(1)鏡頭語言混亂(致命),作為大眾傳播載體,電視依託鏡頭語言,來交代事情的時間地點要素,以及起始發展結果。  

所以,有很多鏡頭不是想當然地切換。  

第一個鏡頭,必須告訴受眾準確的空間,建立事件敘述的明晰的空間概念,而不能讓受眾看第一個鏡頭就建立一個混亂無序的空間感受,(第一個飛機航拍的很漂亮,也很宏觀,我們知道了是在天安門搞慶典。這個可以作為模板,搬到閱兵式上,可惜,後來不是這樣的。)  

 

我們可以假想一下,如果分列式第一個鏡頭是正面的大全景,效果會怎麼樣?這個鏡頭直到反覆在側面切了若幹個鏡頭後才有短暫的驚鴻一瞥(鏡頭剪輯的時間機械化,3秒一變,而忘記了不同景別需要不同的鏡頭時間,不同的表意需要不同的時間,當快則快,當慢則慢!  

沒有大全景的交代,空間感就建立不起來,觀眾就會困惑:這些人從哪來的?怎麼就走到這裡了?其次,大全景是表現宏觀場面的必須鏡頭,有了這個大全景後,後面的鏡頭切換才會有合理的邏輯。  

 

第二個鏡頭,儀仗隊方隊的小全景,鏡頭集中到他們這一個方隊,給一個群像,同樣,必須是正面的,而不能是側面的。  


第三個鏡頭(也可以是一組),我們可以拍側面了,但切忌逆光的側面,對側逆的偏好與濫用這是本次轉播最大的敗筆之一,大量的逆光、且景別全景不像全景、近景不像近景的鏡頭,完全破壞了一場莊重嚴肅的視覺盛宴,讓大家感受到的是侷促、狹小和壓抑。  

第四個(也可以是一組)鏡頭,我們可以抓特寫,如旗手、如一些有特色的臉龐、整齊的腳步等。  

 

因而,一個成型的轉播景別切換應包含大全—全—中—近—特、甚至大特寫的邏輯順序,或許是央視導播不屑於這種小兒科的基本功,可玩高級的又沒玩起來,最後的結果是鏡頭完全沒有體系,變成了流水賬:隊列—前兩個人—敬禮—擺腿—走人。你還不知怎麼回事,人就到了,還沒看全,人就過去了。那個忙亂,就好像着急趕場一樣。  



(2)轉播理念僵化  

如果說第一個方隊屬於試驗,那麼轉播第二個方隊的時候,就應該意識到要對某些鏡頭進行調整。由於導播把大部分主鏡頭機位設立在了天安門城樓一側(北面),故拍攝的時候,機位形成了側面逆光的效果,這些機位被導播當成了主機位不停地來回切畫面。  

非常可惜,後來看到南面也有鏡頭,正面也有鏡頭,表明正面和順光側面都有機位,當我們看到正面大全的時候,畫面正、視角寬,整個閱兵方隊一覽無餘,順光側面拍攝的時候,藍藍的天,裝飾一新的城牆,視角上幾多舒服。  

 

可惜,導播沒有意識到攝影其實是光影這個本質,一廂情願地繼續側逆、側逆、側逆,於是混亂、混雜、壓抑、小氣之情被導播一步步地醞釀出來。  

方隊沒了氣勢(猶如挑刺一樣的視角掃出不整齊)、士兵沒了陣容(就不給你看正面全景),還沒看清楚來龍去脈,人就過去了。反正就一個感覺:他們在踢,踢、踢、踢,很2也很無聊。  

(3)導播沒有敘述清楚這些事情之後,人們自然體會不到閱兵的意義,啥閱兵啊,不就是走着走着就過去了。其實不是,他們通過走分列式來表達他們的精、氣、神,表達中國軍人的精神風貌。走正步是他們的一個表達方式,導播失敗啊,完全無視他們的語言,而自我地不停側逆側逆。——按照自我的理解,閱兵就是踢踢踢,於是士兵的 正 臉 以及整個閱兵方隊的 正 面, 除了儀仗隊等少數幾個一閃而過,其他的基本沒有,士兵只有手和腳,像機器一樣,擺、踢,然後過去。  

欲哭無淚。  

 

似乎他要告訴大家,我就不正臉看你,咋的?  

(4)攝像機還有一個視角意義。很多時候,攝影機代表了觀眾的眼睛,當然,除了主觀視覺之外,還會有客觀視角。有時候,為了需要,會在主客觀視角之間進行切換,從這個角度看,那些正面大全景的缺失實際上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間離。  

把觀眾的全面的看閱兵的視角封住,不讓你看。取代以狹小的、帶仰視的、還看不清人臉的鏡頭,來增加你內心對閱兵的壓抑感受,因為,從第一個鏡頭開始,他就開始在離間你,不給你想看的,而給你看的,又是畫面殘缺不全或曝光嚴重不足(因為逆光,又懶沒開手動調節光圈),要把你從故事現場拉走。  

 

(5)舉個更細微的例子,在hu坐車檢閱部隊過王府井的時候,大家都看到了鏡頭裡的那個東芝的廣告牌的鏡頭,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大的問題,但足以表現這個導播完全沒有意識。如果有意識,可以用小景別限制觀眾的視角,讓你看不到這個,實在不行,換一個角度的機位,但這兩點都沒有,這個傻子傻乎乎地盯着這個鏡頭毫無感覺,(東芝老闆高興的很,在這麼重大的場合,還是在h閱兵式出現的,這麼多人看轉播,免費做的超過5秒的廣告,那個廣告真他娘的掛得好,當然,導播也功不可沒)。  

(6)cctv真不行,建議以後國家在重大場合搞競標,哪個台方案好,轉播技術好,就給誰做,私人的國外的,也行。  


這次的亮點在飛機,導演除了偏愛側逆之外,還偏愛玩前後景,前景擺一個兵,後景是方隊、裝備部隊,但這兩個敘述都不成功,原因前面說了,側逆的角度和不合理的景別已經破壞了整個敘述的基調。  

而空軍由於有了距離,空—地的空間差,前後景有了效果,而曝光不足也沒有再出現,因為空地的存在,仰視的視角變得合理,因而,對這部分轉播沒什麼意見,但最後15架女兵方隊的轉播再次出了問題,我一直以為是5架,而不是15架。原因在於轉播女兵教練機的時候,導演突然改變了敘述的方式,而這種方式的毫無症兆的跳躍,讓大家覺得他們是在說同一批飛機,而不是3批。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作客溫哥華(9,完)
2008: 柞里子:春日不曾播種,秋來顆粒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