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遊記 – 5 Wat Na Phra Mane |
送交者: 小樓一夜聽春雨 2009年12月17日19:30:34 於 [攝友部落] 發送悄悄話 |
泰國游記 – 5 Wat Na Phra Mane 離開瑪哈泰寺,我們直奔下一站Wat Na Phra Mane而去。 Wat Na Phra Mane,中文音譯為納菩梅汝寺,是“須彌山寺”或者“火葬台”的意思。Wat Na Phra Mane位於古都艾尤塔雅城的北邊,正面對着南面的大城王朝的古皇宮。據史學家們考證,這座寺院始建於公元1503年,最早的初衷可能是為大城王朝的某位國王舉行火化大典的地方。其後,在King Prasat Thong(普拉薩通王)時期大規模整修擴建,才具有今天的規模,這座寺院具有非常典型的艾尤塔雅建築風格。 由於Wat Na Phra Mane正對着皇宮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大城王朝的歷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這座寺院不僅經歷了泰國緬甸之間發生的多次戰爭,也親眼見證了艾尤塔雅城的淪陷和泰國第二王朝大城王朝的滅亡,同時它也是在泰緬戰爭中唯一沒有被緬甸軍隊破壞的寺廟。史書記載,公元1569年大城王朝與緬甸之間發生第一次戰爭,Wat Na Phra Mane寺院就是兩國國王舉行和談的地方。在那之後泰緬兩國之間發生了多次戰爭,幾乎都是在這兒簽署和平協議的。公元1760年,緬甸國王又率兵進犯,一直攻打到艾尤塔雅城下,並在Wat Na Phra Mane寺院裡架設起了大炮,準備轟擊對面艾尤塔雅城的皇宮。不料緬甸國王在親自上陣發射大炮時,因操作不慎,炮彈走火爆炸,國王身受重傷,緬軍只好退兵。緬甸國王還沒回到緬甸國土時就因傷勢過重而死了。之後又過了幾年,1767年,緬甸再度進犯泰國,攻陷了國都艾尤塔雅城,泰國的第二個王朝大城王朝歷經四百餘年的輝煌之後終於滅亡了。緬軍在艾尤塔雅城內大肆燒殺搶掠,泰國數百年間積累下來的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珍貴的文明遺產幾乎全部就此毀於一旦。然而,因為Wat Na Phra Mane寺院在戰爭中被用作為緬甸軍隊的總部,寺院中也有許多緬甸和尚在修行,緬甸王還曾經在此身受重傷,因此在艾尤塔雅城淪陷時,只有這座寺院未遭戰火波及,得以一直完好地保存至今。 大城王朝滅亡之後,國都南遷,艾尤塔雅空留一片廢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雖然Wat Na Phra Mane未被毀於戰火,但也一直被荒廢,野草叢生。直到曼谷王朝的拉瑪三世開始,重新將其整修一新,這座寺院才又煥發出往日的風采來。 Wat Na Phra Mane寺的大雄寶殿是大城王朝所建立的寺廟中最大的殿宇,一共擁有9個房間(在泰國,一般的寺廟只有3-5個房間)。大殿前建有兩排繪着蓮花的方柱,每排8根。迴廊中的支柱更加高大,蔚為壯觀。大雄寶殿的主佛像高達6公尺,寬4.4公尺,渾身金飾,穿着皇袍,但是臉上卻露出一副憤世惡俗的表情來。這種表情的佛像,是典型的艾尤塔雅晚期的雕塑風格。這座佛像也是泰國同一類型佛像中最大的一座。而它的名字,“Phra Puttha-Nimit-Wichit-Marnmolee-Shisanphet-Borommatri-Lokkanat”,也長得令人印象深刻,就好象曼谷的名字一樣。 繞着大雄寶殿走一圈,你會發現這個大殿的奇特之處--沒有窗子。只是在牆上開了一些長條的孔,讓外界的自然光線能夠射入,同時保持空氣流通。這個建築風格在泰國成千上萬的寺廟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在大雄寶殿的旁邊還有一間小佛殿,殿裡供奉着一尊用綠色石頭做成的佛像。這尊佛像的名字為“Phra Khan Thavaraj Buddha”。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既非站立,也非盤膝而坐,而是端坐於椅子之上的。它也是泰國唯一一尊端坐的佛像。根據史書記載,這尊佛像並非是泰國本土的產物,而是專程從鄰國斯里蘭卡請來的,距今已經有大約1400年的歷史了。 說個題外的典故。史書記載,大城王朝滅亡之後,緬軍繼續向泰國南部侵略,意圖占領泰國全境。在這國家存亡的生死關頭,泰國東南沿海的一支以華人子弟為主的義勇軍在將領鄭信的率領之下,在泰國南部的羅勇府建立了根據地,並組織力量乘戰船沿湄南河北上抗擊緬甸侵略軍。他們英勇善戰,迅速攻破湄南河西岸的軍事重鎮吞武里,並乘勝追擊到達舊都艾尤塔雅城與緬軍展開血戰,一舉收復了舊都,並將緬甸軍隊趕出了泰國。由於艾尤塔雅城只剩下一片廢墟,鄭信決定將都城遷到吞武里城,並在那兒受萬民擁戴為王,建立起了泰國歷史上的第三個王朝--吞武里王朝。這位吞武里王朝的開國之君,其實是一位華人後裔,原籍廣東海澄,在中國史書中都稱其為鄭昭。鄭信的父親名為鄭鏞,清朝雍正年間由於家貧闖南洋前往泰國謀生,並與當地的泰族女子結婚後,1734年生下鄭信。 鄭信稱王后,由於內部爭權奪利,後宮妃子爭寵,最終導致他神經錯亂,並於1782年在朝廷內訌倒戈事件中被殺,死時只有48歲。吞武里王朝只維繫了短短的15年時間就覆滅了。吞武里王朝覆滅後,鄭信的手下部將昭披耶節基登上王位,遷都曼谷,建立起了泰國的第四王朝--曼谷王朝。這位昭披耶節基就是泰國歷史上的拉瑪一世,也就是當今泰國蒲密蓬國王(拉瑪九世)的先祖。 鄭信執政時間雖然不長,但他能以大無畏精神抗擊外國侵略者,保住泰國江山,大展泰國民族威風,他的豐功偉績被永遠銘刻在泰國人民的心中。泰國人民為紀念鄭信立下的不朽功勛,在古都吞武里城內建立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鄭王廟(又稱為黎明寺),在寺院的廣場中央為他塑造了一座紀念碑,碑上立着他策馬揮劍的戎裝銅像。廣場後面還建有一座高達79米的佛塔。在每年12月28日鄭信登基加冕之日,泰國人民都會循例在銅像面前舉行朝祭大典,並舉行兩晝夜的娛樂慶典活動。 1. Wat Na Phra Mane外觀。那些八角四方柱子,相當壯觀。 2. Wat Na Phra Mane大雄寶殿內部。主佛像面目略顯猙獰,這是典型的艾尤塔雅晚期的雕塑風格。 3. 大殿兩旁的的佛像。那一排小佛像,據說只要把硬幣在佛像面前逐個投一圈,就會給自己帶來財富與幸運。可惜,我一直覺得自己夠幸運的了,沒敢奢望更多的好運,所以沒有一試。 4. 香火不絕。 5. 大雄寶殿旁的側殿。 6. 側殿裡供奉的佛像“Phra Khan Thavaraj Buddha”。其坐像在泰國是獨一無二的。同行的一位泰國小mm在虔誠的頂禮膜拜。 7. 大雄寶殿外的小景。 8. 一位大媽正在出售用椰子葉折成的螳螂,蟋蟀等小玩意兒。這東西,是我小時候最喜歡做的玩具之一。在這兒看到,真是好懷念啊,於是也買了一個,好讓自己能夠暫時回到童年的幸福時光,找回往日的歡樂。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