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蔡司鏡頭和它的歷史
河神
最近看到幾張用蔡司鏡頭拍的片子,色彩和銳度給人印象太深了,(進來看 http://forum.xitek.com/showarchives.php?threadid=498332) 上網查了蔡司鏡頭的價格,還去找了些蔡司鏡頭的資料看。雖然過去對蔡司鏡頭有些了解,這次重新看了後還是感到蠻有意思。
蔡司鏡頭也稱卡爾蔡司鏡頭,是著名的德國品牌。蔡司鏡頭在傳統相機領域向來都以高貴著稱,許多人以擁有蔡司鏡頭為榮。也有的公司,如索尼公司,在自己出產的數碼相機上使用了蔡司鏡頭,並以此來擴大自已影響和產品的銷路。蔡司鏡頭一向享有良好的聲譽。因其成像的超清晰能力,被稱為鷹眼。蔡司鏡頭分辨率極高,顏色還原出色,四角畸變很小,其獨有的色彩還原和成像特點令全世界攝影家及愛好者愛不釋手。有些攝影高手一旦用了蔡司鏡頭,立馬對其它名牌鏡頭說再見。
卡爾·蔡司公司歷史悠久,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當然,卡爾·蔡司是人名。他原本是一位僅高中畢業的學徒工。德國古鎮耶拿(Jena)是他的故鄉,古鎮上的人也許沒有想到,這位普通的學徒,會成為世界光學巨子。卡爾·蔡司很小就對光學和化學有濃厚興趣,在學徒期滿之後,跑到當地的耶拿大學旁聽,學到了很多必要的知識。1846年,年僅30歲的卡爾創辦了自已的工作室,產品是放大鏡片和顯微鏡。得益於兩位科學家,恩斯特·阿貝和奧托·肖特的幫助,蔡司生產的鏡頭質量很快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他的事業因此發展很快。二戰以前卡爾·蔡司設在德累斯頓的工廠,已經是當時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的照相機工廠。
二戰爆發後,災難降臨。1945年2月14日晚,德累斯頓照相機工廠被盟軍炸毀。二戰將近結束時,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占領了耶拿,美國人十分精明,巴頓將軍立即派人掠走了126名蔡司公司的關鍵管理人員和技師。後來,耶拿和德累斯頓又由蘇軍占領。作為戰爭勝利者,蘇軍拆除了剩下的94%的工廠設備。用這些設備,蘇聯在基輔建立了現在的Kiev照相機製造廠。美國人搶人才,蘇聯人搶設備,誰更精明?但是,德國的技術是搶不走的,在耶拿大學的支持下“Carl Zeiss Jena”的標誌很快又出現,並在東德重新建廠。當然,美國人也不甘示弱,那些被掠走的蔡司公司的管理人員和技師,在美國的支持下,在聯邦德國(西德)的奧伯考亨重新建廠。蔡司公司從此被東、西德一分為二。
東德的蔡司冠名Carl Zeiss Jena,被稱為東蔡司,西德的蔡司冠名Carl Zeiss,被稱為西蔡司。東西蔡司都標榜自己為是蔡司正宗,其實雙方在設計製造上都秉承了蔡司傳統。蔡司廠被一分為二,好像兩個廠的技術力量都減弱了,但卻由此引進了蔡司之間的高水平競爭。正是這種競爭使得蔡司在光學技術上的更臻完美。兩德統一後,東西德的蔡司廠又合二為一。總部仍設在奧伯考亨,現有員工3500名,在世界各地都設有分廠。東西德的蔡司雙劍合壁,終成世界一流的光學鏡頭設計製造廠商。
蔡司創造了鏡頭工業中的很多經典。蔡司的創始人之一,保羅·魯道夫就是鏡頭製造史上最有名的設計師。1890年,他設計出第一隻消像散正光攝影鏡,開創了蔡司鏡頭的新紀元。1896年魯道夫又發表了大名鼎鼎的普蘭納雙高斯結構的鏡頭,對各種像差都進行了出色的糾正。世界各地生產的各種品牌的標準鏡頭(包括徠卡)無不借鑑普蘭納鏡頭的設計。1902年,他又設計出四片三組的“鷹之眼”——天塞鏡頭,雖然結構簡單、價格也不高,但成像質量卻是驚世駭俗,極其明亮銳利。其他諸如廣角鏡頭的典範Holgon、大光圈鏡頭的典範Sonnar、專為旁軸相機設計的Bio-gon等等,都是蔡司創造的經典名鏡。
數碼時代的來臨,給蔡司代來了新的挑戰。市面上老型號的蔡司鏡頭都是手動,就是說無論是測光還是對焦,都要手動完成。蔡司最近推出了新產品,為鏡頭加上了電子接口Electronic interface (CPU),這使蔡司鏡頭有了部分自動功能。如果您是菜鳥,應當慎重考慮購買蔡司鏡頭,因為蔡司鏡頭的高品質體現在光學成像方面,電子自動功能方面是弱項。比如,對菜鳥來講,手動對焦是往往是痛苦的,這種痛苦往往超過了對成像和色彩的追求。菜鳥對手動不熟悉,拍出的片子可能很不如意,還不如一般的自動對焦鏡頭。另一方面,對很多攝影高手來說,手動對焦則是一種樂趣,手動往往輕車熟路。這時高品質成像和色彩成了第一重要的。所以,丟掉其它品牌的鏡頭,最終擁有蔡司鏡頭,成為他們義無反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