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西北行之敦煌(二) |
送交者: 讀你千遍 2012年03月07日18:49:22 於 [攝友部落] 發送悄悄話 |
秦時明月漢時怨,浪花淘盡千古愁。 巍巍大地屹祁連,此地空留玉門關。 2009年7月4日,一大早約好的司機就已將小車停在旅店樓下,老弟在旅店對面的小吃店買了些素菜包子作為早點,上了車,一遍吃着早餐一遍聽着司機導遊開始為我們介紹今天的行程。 第一站玉門關,從敦煌到玉門關約90公里的車程。提起玉門關,人們馬上會想到唐代大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強烈地激發起人們對這座古老而神奇關塞的嚮往。 玉門關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隘。自西漢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以來,通過玉門關這座 關隘,中原所盛產的絲綢、茶葉等物品便源源不斷地輸向西域諸國。西域個國的宗教文化和美酒、瓜果相繼傳入中原。當時玉門關,商隊絡繹不絕,商賈們穿梭於鬧 市之間,各國的使者也都在這裡相聚,好一派繁榮景象。西漢時西域最有名的和田玉,就是經此關口進入中原,從而名聲大振。 現如今遊客前往玉門關景區,既可以欣賞到一望無際的戈壁風光,又可見到古城關的雄偉,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藍天下的大漠加之綠草構成了一逼遼闊壯美的神奇畫面。 車子開出敦煌沒多久就拋錨了,還好我們沒離開敦煌市多遠,司機和旅行社電話聯繫過後,旅行社又發了一輛車子給我們。這次意外事故真的要感謝中國電訊,如果在大漠中沒有信號那就麻煩了。30分鐘後,新的小車到了,我們又再次起程,到達玉門關時差不多上午10點。從遠處就看見一座方形的城堡矗立的戈壁中。 ▼車子拋錨很可拍,老弟還很開心的樣子,再次感謝中國電訊。 ▼戈壁灘
神奇雅丹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大自然神奇塑造力,為神秘的戈壁增添了奇光異彩,而光怪 陸離的雅丹本身也充滿了令人迷惘的謎。雅丹地貌被認為是世界一大奇觀。地球的外貌是內營力與外營力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內因與外因。地貌的內 營力是地球內部結構變化在外表的反應,而外營力則類型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流水和風力。 在魔域雅丹我們坐上了這裡自己營運的小巴士,車上配有導遊,車子一路開着,我們向外看去,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雅丹,大自然的魔力實在太大,它可以將那些岩石塑造成各式各樣的形狀,其中最著名的一些包括“獅身人面像”、“孔雀”、“金獅迎賓”等,其中又以“|艦隊出航”最為壯觀。整個戈壁一眼望不到盡頭中,整齊的排滿了那些被風沙化的石丘,大自然的傑作,壯觀之至。
提起陽關,人們馬上又會想到一首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就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傑作,可謂千古絕句,廣為流傳。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嘆萬千,寫下不朽詩篇。盛唐時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就是走絲路南道,東入陽關返回長安的。 陽關位於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鄉“古董灘”上,因 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取名陽關。陽關始建於漢武帝年間,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關隘,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陽關有“一夫當關,萬人莫 開”之險要地勢。宋、元以後隨着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也因此被逐漸廢棄。舊“敦煌縣誌”把玉門關與陽關合稱“兩關遺蹟”並列敦煌八景之一。古代陽關向北至 玉門關一線,每隔數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陽關附近亦有十幾座烽燧。尤以古董灘北側墩墩山頂上的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勢最高,保存比較完整。 而今,昔日的陽關城早已蕩然無存,僅存一座漢代烽燧遺址,聳立在墩墩山上,讓後人憑弔。在山南面,那裡的沙丘縱橫,有一道道沙梁,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當地人稱為“古董灘”。在古董灘沙丘之間,傳說散落着許多古代的錢幣。 陽關古塞何以建在這片荒漠之中?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在古時這裡附近水源充足,早在三四千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綠洲盆地,有發達的火燒溝文化。直到後來時有山洪暴發,還有風化的泥沙形成條條沙壟,陽關古城才逐漸逝去。 遊客到敦煌必到陽關,其實陽關古蹟並沒有多少好看,去大都是去憑弔歷史,在想象的空間裡去延續歷史的哀鴻。遊人還可以登上古烽火台遠眺綠洲、沙漠、雪山的自然風光。
來到陽關已是下午3點多了,進入陽關我們先登上了如今新修的城樓,從這可以看到遠處沙丘之上的“陽關耳目”,那種蒼涼感油然而生,仿佛聽到那金戈鐵舞、戰馬嘶鳴。下了城樓導遊向我們介紹了沙漠裡特有的“胡楊樹”。還有“關照”一詞的由來,要出關必須出示過關文書,那就是“關照,關照”,再就是那打開陽關直通長安的“陽關大道”。 導遊介紹完後,正準備打開關口帶我們去那墩墩山上的“陽關耳目”,女兒覺得肚子不適,也許累了,又或許夏季里食物不適,想想我們離開溫哥華已經15天了,每日裡都起早貪黑出去玩,連我們成年人都覺得很疲累,何況一個未滿12歲的孩子。沒法,我和老弟只好折回陪着小女。
更多相關博文請點擊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