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曝光(ETTR)和ISO Invariant的体验 |
送交者: dan7901042 2016年12月16日14:08:27 于 [摄友部落] 发送悄悄话 |
我想许多朋友和我一样知道在数字摄影中提倡的所谓“向右曝光”原则 (英文是Exposing to the Right,一般缩写成ETTR)。其大概意思是在决定曝光量时应尽量加大曝光量值使得直方图(histogram)的右端尽可能贴近右边的极限(但绝对不能溢出),如果结果有些过亮,则可在后期把它调暗。向右曝光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它首先是由今年5月去世的风光摄影大师Michael Reichmann在2003年提出并得到Photoshop和Camera Raw的软件开发者Thomas Knoll的支持。有兴趣的朋友可参考维基百科有关的解释: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posing_to_the_right 我在摄影中一直试图遵循这个原则,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一个困难是因为要提前设定曝光量,很难保证其结果的直方图不溢出,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照完一张后察看一下直方图,如果溢出了就减一点曝光,如果离溢出差的太远就加一点曝光。在拍风景时如果用三脚架,向右曝光不难实现,因为除了构图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用光圈控制景深,这样就可以相对自由地用速度来“向右”推了。一个难以解决的困难是在拍运动物体时(包括动物,体育,等),因为我们面临的限制太多,比如我在照鸟类时,因为鸟的动作很快,快门速度就至少要在1/1000秒以上,而sigma 1500-600 mm在600mm附近的最大光圈也只有F/6.3,可以选择的光圈和快门组合十分有限。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光靠调整光圈和快门是无法实现向右曝光的,这时应该怎么办?传统的做法是提高ISO值直到达到向右曝光的目的。这么做的理由如下:数字式相机在摄影中得到的真实图像信息完全是由光圈和快门的设定决定的。这些由模拟信号表达的信息本身包含了一定的噪点(来自光子辐射的量子性质,即间断和随机性),被称为“摄入噪点”(shot noise)。在把这些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前要根据当前的ISO值加以放大,而在放大的过程中这些摄入噪点也被放大了。接下来被放大后的模拟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保存起来。在转换的过程中由于电子干扰又会引入新的噪点,被称为“读入噪点”(read noise)。这种噪点的大小与ISO值或者放大的倍数基本无关。最后的影像结果是由放大后的正常信号+放大后的摄入噪点+没被放大的读入噪点组成,而放大后的正常信号让画面整体亮度提高使得读入噪点的影响几乎被掩没掉。如果不加大ISO,不让信号在转换前被放大,而是在后期用软件来放大,得到的结果将是由放大后的正常信号+放大后的摄入噪点+放大后的读入噪点组成,这样读入噪点在整个画面的影响就增大了。近几年,另一个概念“ISO Invariant”(ISO恒定性)又流行起来。根据这种概念,某些新设计的相机设法减小在读入时的电子干扰,使得读入噪点几乎为零。这样一来,在相机里通过提高ISO把信号放大,和先用低ISO拍摄,再在后期调亮的结果就差不多了,都是由放大后的正常信号+放大后的摄入噪点组成。 在下面的这张图里(来自“Improved Photography” http://improvephotography.com/34818/iso-invariance/)左右两边分别显示了典型的非ISO Invariant相机Canon 5D III,和典型的ISO Invariant相机Fuji XT1在作高ISO与低ISO+后期加亮结果的比较(每张图的右下部分是ISO 3200下的结果,左上角是先用基础ISO(佳能的ISO100,富士的ISO200)再在后期把亮度调到在ISO 3200相似的程度。可以看出5D III的结果很差劲,略带紫色的噪点应该很大程度上是由被放大的读入噪点组成的,而富士的结果就很令人满意,几乎看不出差别。
我新买的尼康D7200根据DPReview的说法也是典型的ISO Invariant相机。我虽然觉得这对我拍鸟应该很有用,但从未敢去“以身试法”。在上周末雪地拍鸟时却意外地被动尝试了一下ISO Invariant法则。我当时正在拍雪中的天鹅,设定的快门为1/1250s,光圈F/8,ISO400。忽然一只雌性cardinal飞到我附近的树枝上。我来不及改曝光量,只好掉转相机硬着头皮拍下去。因为它在树影下面,感觉低了两档多。连照了几十张后,想看看效果,只见后屏幕上一片灰黑,直方图也是一根小棍。回家后在Adobe Camera Raw(ACR)里打开,把曝光量加了2.45档,竟没有看到太明显的噪点!果然跟ISO1600的噪点情况差不多。下面是改变前后的截屏:
以下是100%比例的截图:
从100%比例下看加大曝光量后,噪点的增加很有限。经过简单的去噪、锐化,这张照片就变得能要了。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相机是不是ISO Invariant并不能成为判断它是不是好相机的标准,只是一个我们需要注意的性质。我的一个国内的朋友今年夏天来美旅游顺便来看我,我试用过她带来的一台5DIII,感觉它的成像质量非常高,特别是在低光高ISO的情形下。她的确说过在低ISO下,比如ISO100、200下需要小心不要严重曝光不足。我觉得向右曝光还是王道。ISO Invariant对我拍鸟的最大方便是给了我更多的自由度。此外我还可以想象在拍日出日落前后的梦幻时刻时这种方法可以更好保持天空亮部的层次:如果根据亮部曝光然后在后期在暗部局部提亮,就比在拍摄时用ISO调整整个画面的亮度有更大的自由。此外很多人谈到ISO Invariant相机在拍摄星空时很有用。 这么做的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很难在拍摄后察看结果或是用后屏幕取景和聚焦。 另一个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讨论都是在以下的两个前提下进行的:1. 照片必须存成Raw格式,2. 后期的编辑必须是在支持直接编辑Raw文件的软件上进行,比如Lightroom,ACR或者是相机厂家提供的Raw编辑工具,比如尼康的NX2。一旦进入了非Raw格式的环境,比如Photoshop的RGB 8 bit格式,上面的讨论就都不成立了。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5: | 日落后的美丽(密西根湖,芝加哥) | |
2015: | 湖畔秋色 康州即景 | |
2014: | 原来…… | |
2014: | 河边房的景覌 | |
2013: | 小松鼠(4) | |
2013: | 【最后的爱... ...】 | |
2012: | 领导的2011年 | |
2012: | Nikon D5200 或 D600 ? | |
2011: | 无边的风景 | |
2011: | 潇湘风雨情之梦中的凤凰(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