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杨闲士9264
万维读者网 > 摄友部落 > 帖子
小楼一夜听春雨:《摄影入门讲座》第一讲
送交者: 白杨 2008年11月19日01:28:15 于 [摄友部落] 发送悄悄话
给阪大摄影爱好者的《摄影入门讲座》的第一讲讲稿 作者:小楼一夜听春雨 吾友O君,酷爱摄影,尤喜美女人像;又喜户外活动,于阪大组织了一个“糗窝登上摄影协会”。隔三岔五的组织登上摄影活动。有感于协会成员们的摄影水平之不足,欲开设一《摄影入门讲座》,给会员诸君们扫扫盲。问道于吾。握手相谈,一言即合,引为知己。遂于公元2008年11月12日晚之8时整,于阪大吹田校区之职员会馆“さわらび”大会议室,正式开始了这门讲座。吾滥竽充数,笨鸟先飞,先充了回人师,权且当作是抛砖引玉罢了。以下即为第一讲的讲稿,与上课时的内容略有更改。) 《摄影入门讲座》第一讲 培养你的眼力 1.序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策划已久的摄影快速入门讲座正式开讲了,感谢在座的各位能来参加这个讲座,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最大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给了我们一种动力,促使我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办好这一系列的讲座。我们举办这个讲座的目的就是为了丰富一下大家的业余生活,提高一下大家的照相水平,让大家逐渐学会如何观察,如何发现和如何再现日常生活中所蕴藏的无穷无尽的美。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讲座能够认识更多的摄影爱好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喜欢上摄影这门艺术,并希望大家都能通过摄影培养出一种独特的艺术修养和健全的生活理念来。 这个摄影入门讲座是由糗窝登山摄影协会主办,阪大学友会协办的,讲师有如下的几位:周逸凯老师,他是非常老资格的摄影爱好者了,家学渊源,功底深厚。欧剑虹同学,不用我介绍了,大家肯定都比我还要熟悉他,是我们这儿的人像摄影专家。张朔源同学,我们阪大学友会的现任会长,也是老资格的摄影爱好者了。还有一个就是我了,尚属无名小卒之辈。我们虽然都算不上什么专业人士,不过我们从自己的摄影实践和心得体会出发,所涉及到的问题可能会更加贴近大家平时所遇到的问题,更有利于大家的提高。 我们这个摄影讲座的课程安排如下:第一讲,培养你的眼力;第二讲,摄影技术入门;第三讲,构图的艺术;第四讲,光线的艺术;第五讲,人像摄影专题;第六讲,风景摄影专题;第七讲,人文摄影专题;每讲的讲师都列在了这里。在每个摄影专题结束后的那个周末,我们都会组织一次相应的外拍摄影活动,让大家能够尽快理解和消化课上学到的一些知识。另外第八讲,本来是计划邀请一位专家来给大家做个讲座的,不过因为预订的时间正好是年末,场地和人员都很困难,所以决定改为在我家开个糗窝摄影爱好者观片忘年会,可以让大家感受一下胶片摄影的味道,那是一种很有别于数码的味道。现在说起胶片摄影,似乎已经很落伍,和时代格格不入了;而那些还在玩胶片的人,则都带有一种清末民初的遗老遗少的古朽气息,就和我的为人一样。不过呢,能够去感受一下这种老古董的玩意儿,体会一下逐渐逝去的一种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也是很不错的一种全新的体验。 如果这一系列的讲座能够受到大家的好评的话,我们将会在明年继续举行一系列的后续讲座,内容包括数码相片的PS后期处理等等,希望大家继续关注。 2.摄影中应该追求什么 上面是这个摄影入门讲座的一些简单的说明。今天的第一讲就由我来给大家主讲。不好意思,心情有5分的激动,外加3分的紧张,还有2分的害羞,所以如果有讲错的地方希望大家及时指出来。 第一讲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培养大家摄影的眼力,也就是如何像一个优秀的摄影家那样观察外面的精彩世界。 如今数码相机的发展真可谓是日新月异。几年前我刚到日本的时候,最先进的数码单反相机的像素才刚突破500万,可是如今连手机上的照相机的像素都已经超过500万了。数码相机的高速发展,以及日益家电化,大大降低了摄影的门榄,使得以前只属于少数人享受的高尚艺术的摄影,成为了我们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论我们是想在外出旅游的时候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还是想记录下身边亲朋好友的音容笑貌,又或者是想拍摄下恋人们的绝代风华,我们都必须知道如何才能拍出美丽的影像和动人的画面,如何能够让我们手中的相机成为我们艺术创作的工具。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自己拍摄的照片简直是糟糕得一塌糊涂,根本没法看。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在书籍杂志上都已经看到过成千上万的漂亮的照片。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喔,如果我也能拍出那种水平的照片该多好!然而事实上,仅仅只是欣赏别人的照片是没法帮你拍出自己的好作品来。为什么呢?因为你并不懂得该拍什么,该怎么拍。当你看到一幅美妙的照片,就觉得它的确很美。然而你说不出它为什么美,你也说不出作者是怎样拍的。也许在照片上会标明摄影师使用的是什么相机,什么镜头,也许甚至会告诉你具体使用的光圈,曝光时间和胶片。然而这些都是技术细节,并不能帮你拍出好照片来。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如果我有一部好的高级数码相机,比如尼康D3或者佳能大兔子,我也能拍出好作品来。如果这样子想问题的话我们就要走进唯器材论的巨大误区了。事实上,不论你用的是傻瓜数码相机还是高级的单反相机,这些都和摄影的本质无关。好的器材当然能给你更大的创作自由度,让你能够更好表达自己的创意来。但是并不是说,用烂器材就拍不出好照片来。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即使用手机也能拍出很棒的照片来。 在摄影中,想拍出好照片,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应当追求什么。 我们常听到许多人说,不知道拍些什么东西好。其实这恰恰就是因为你不知道应该去追求什么。事实上,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因为我们不善于把他们发掘出来。大雕塑家罗丹说过,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说过,任何事物,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激动了我,我就拍摄它。我不是专门去物色那些不寻常的题材,而是要使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著名风景摄影家大卫明奇也说,自然界总有许多奇妙的瞬间,你把握好时间,就能得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的。韦斯顿还有一个精彩的概括:“摄影美这个词只能用在最终完成的照片上。然而,有志于此的摄影家必须记住,是他的观察创造了他的照片;曝光记录了它,冲印完成了它——而最根本的是他的观察方式决定了作品的最终价值;在他动用技术手段记录之前,他的观察已经发现了。”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注意到昨天那绚烂的夕阳和晚霞。我是昨天开完会骑车会学校经过万博公园的时候看到的。说实话,那如火一般鲜艳热烈的晚霞真的把我给震撼住了,使我为之心神俱醉魂不守舍,结果一个不小心一头栽倒在了地上,很惨很重的摔了一跤,手也伤了,屁股也快成四瓣了。当然我不是说希望大家都去不我的后尘摔一跤,我只是想说,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充满了美,充满了惊喜。我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份会因为美而感动的赤子之心。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美丽的女孩子时,总会由衷的情不自禁的发出“Woo!”的赞美声,这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美的欣赏。我们看到雄伟的万里长城,庄严巍峨的故宫,险峻的泰山,波澜壮阔的雅鲁藏布江,都会发出类似的惊叹赞美之声。这也正是古语所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意思。但是,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美之外,我们更应该静下心去,仔细的观察与发掘生活所蕴藏的美来。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一个普通的陌生人,感受到他(她)身上所蕴藏的种种美德,并为之而感动呢?你是否曾经欣赏过路边一朵小野花在寒风中的怒放,并为那弱小的躯体中所迸发出的生命的赞歌而喝彩呢?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知道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将要在这第一讲里头要讨论的内容。在这里我们将学习到一些简单明了的指导原则,并通过欣赏一些精彩的照片来具体理解这些原则。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你们在做的每一位能够培养出自己的一种审美主体意识,懂得在这个美丽精彩的大千世界中应该追求什么。这种能在周围世界中发现和捕捉到美好画面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摄影家的眼力”。我的哈大叔相机,因为G君而挂了;我的iphone手机,还是因为G君而挂了;这好像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摄影机的眼力”哦!@@! 3.摄影名作欣赏 下面我们先欣赏几幅摄影史上有名的杰作,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具体讨论一下应该“追求什么”的基本原则 我们欣赏到的第一副摄影杰作,是法国摄影大师布勒松拍摄的《男孩》。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玛格南图片社的创立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也是我心目中现代摄影史上最伟大的摄影家。“决定性瞬间”是布列松1952年在他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中提出的摄影美学观念,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他认为,世界凡事都有其决定性瞬间,而摄影家的使命就是捕捉平凡人生的决定性的瞬间,使之成为永恒。布列松认为,摄影作品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每个摄影师都应深具尊严感,都应意识到:无论一幅摄影作品画面多么辉煌、技术多么到位,如果它远离了爱,远离了对人类的理解,远离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布列松的立意是高远的,但他选取的题材通常都是很平常的。“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因此,他把相机对准了我们现实中平凡的熟悉的人和物,是他让我们发现,在这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美和感动。《男孩》是布勒松拍摄的最著名的一副人像摄影杰作,就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它的题材并不重大,却成为了绝世经典。照片上是一个兴致勃勃地给父亲买酒归来的男孩。他抱着两个大酒瓶,迈着轻快的步子, 踌躇满志地走回家,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那得意洋洋的神气,透出少年的天真可爱。即使在左右邻舍女孩子们的注视下,甚至有的取笑他,他仍然昂首阔步,充满了生活的乐观情趣。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在布列松之前,摄影更多的是作为一门技术在发展,而布列松使摄影艺术成为自觉。布列松通过自己的镜头借给了世人一双慧眼,让人们在自己身边发现了从前不曾发现的美的真谛。 第二副摄影作品,是埃迪.亚当斯拍摄的《枪毙越共》。亚当斯是美国著名摄影记者,他一生中一共获得过500多项摄影奖项,而这幅《枪毙越共》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这幅照片也是来自于瞬间的抓拍,没有经过任何精雕细琢,却留给人永恒的印象。照片记录了越战期间一名南越警官在西贡街头未经任何审讯就当场枪毙一名越共战俘的骇人一刻。亚当斯当时正在西贡街头给照片中的那个被捕的越共战俘拍照,南越警官阮隆上尉走近时,他并没有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当警官手中的枪举起,他的相机也同时举起。而就在子弹穿过战俘头颅那一刹那,快门也被按下,照片永远定格在了这永恒的一刻。手枪在近距离对准人头,战俘的表情充满对死亡的恐惧。这场突如起来的枪决画面传达的含义远远超过事件本身。照片传达赤裸裸的暴力如此直接,这致命的一枪似乎也击穿了照片的平面世界,让人们亲历了战争的恐怖,每一个观看照片的人都会因此而反思越战的正义性和道德性。这幅照片很快就传遍世界,成为越南战争题材中最为著名的摄影作品。这张照片以及其他的越战报道改变了美国人民对越战的态度,导致了全国性的反战运动,直接影响到了当年的美国大选结果,并最终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这张照片为亚当斯赢得了当年度所有的世界性新闻摄影大奖。当亚当斯在荷兰领取荷赛大奖时,一位记者问道:“你为什么不阻止他开枪?”亚当斯认为这是他遇见的“最愚蠢的问题”,他说:“这是正在进行的战争,你不可能阻止人们的自相残杀。”但是他的内心却无法如此冷静,此后两年间,他都无法使自己直面这张照片。在获得普利策奖后,亚当斯说:“我从展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杀戮中获取了利益。有两个人因此被毁,而我却为此得奖,成为了一个英雄。”此后亚当斯一生都致力于为越战的创伤赎罪。 第三幅杰作,是南非自由摄影师凯文.卡特拍摄的一张苏丹小女孩的照片。1993年,卡特和好友一起到战乱贫穷、遍地饿孚的非洲国家苏丹采访,他们到了苏丹北部边界去拍摄的当地的叛乱活动。一天,他看到这样一幅令人震惊的场景: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远处,蹲着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卡特抢拍下这一镜头。他拍完之后,实在不愿再看下去那个极端对立、极其冷酷的场面,于是,他把秃鹰轰走了。过了一段时间,他看到那个小女孩用尽所有力气爬起来,重新艰难地向救济中心挪动……望着小女孩的身影,卡特内心充满了矛盾、愧疚和痛苦。他在一棵树旁坐了下来,点起一支烟,念着上帝的名字放声恸哭,不停地嘟嚷着想要拥抱他的女儿。1993年3月26日,美国《纽约时报》首家刊登了卡特的这幅照片。接着,其他媒体很快转载将其传遍世界,在各国人民中激起强烈反响。这张照片也获得了普利策新闻摄影大奖。这张照片传遍世界后,人们在寄予非洲人民巨大的同情的同时,更加关注那个小女孩的命运。成千上万的人打电话给《纽约时报》,询问小女孩最后是否得救。而与此同时,来自各方的批评也不绝于耳,人们纷纷质问,身在现场的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把?!就连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他当时应当放下照相机去帮助小女孩。事实上,正如前面所说的,卡特本人从一开始就因为自己没能进一步帮助那个小女孩而陷于一种空前的精神的煎熬和自我道德良心的遣责。他曾说,“我没有抱起那个小女孩,我感到十分、十分后悔。”因为无法忍受外界公众的指责批评与自己内心的道德困惑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卡特在获得普利策奖仅3个月后即走上了自杀的不归之路。他留下的遗书充溢着恶梦般的呓语。他极力想写下自己的一生,分析自己的性格,还要向世人解释与道歉。他写到:“心情恶劣,没有电话……没有付房租的钱……钱!!!我被鲜明的杀人、尸体、愤怒、痛苦、饥饿、受伤的儿童、快乐的疯子的记忆纠缠不休,总是警察、总是屠夫……”他留下的最后一句遗言是:“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看到这幅摄影作品,听到这个幕后故事,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因该好好的反思一下生活的意义。 这是一幅拍摄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风景杰作。当太阳的余晖还没有散尽,明亮的圆月已经冉冉升起。山顶飘飞着层层云雾。山脚下,静静的村庄旁,是一片静静的墓地,十字架碑闪着灼灼白光。天上地下,仿佛回荡着一曲深沉的生死交响乐。这幅摄影作品就是安塞尔.亚当斯的《月升》。这幅作品不仅是亚当斯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受人欢迎的一张作品。创作这幅作品可以说是机遇与熟练运用技术的产物。当时,亚当斯正乘车在公路上行驶,他扭头往右边一看,发现画面上这令人激动的景色,急忙下车,架好相机,安好滤镜,调好光圈与曝光时间,又经过精心冲洗与印制,才得到这幅杰作。这幅作品,充分展示了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的巨大魅力,也是对摄影本质、摄影语言探索的最有力的证明。每次看到它,都不能不使我为亚当斯对摄影决定性瞬间的深刻的洞察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对构图的炉火纯青以及对后期冲洗技术的娴熟应用而感到惊叹。亚当斯是美国著名的风光摄影家,他所创立的区域曝光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复杂,然而极其实用。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摄影者就会学会分析景物,对景物进行更为准确的测光,并根据测光的结果作出适当的曝光,从而把对景物视觉印象忠实地或者创造性地再现在照片上。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我会在第二讲中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的。亚当斯还是历史上著名的“f64学派”的创立者,一生致力于拍摄美国的大好自然风光。他用“纯粹”的摄影艺术去表现真实美丽的世界,唤起摄影家对纯粹摄影艺术表现特性和伟大潜力的注意。他的风景照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上没有人物,与社会、历史不发生联系,也没有新闻要素,但是他的作品所表现的美感,是超乎人的一般感受的。他还是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象征性的代表人物。由于他的长期不懈的努力,美国国会在1916年通过了国家公园法,而他所拍摄过的美国风景区,后来全都一一被开辟为国家公园。纯粹艺术摄影居然发挥了如此显著的社会功用是亚当斯预料所不及并一生都引以为豪的。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即使是十分内向和善于隐藏自己感情的人,他的喜怒哀乐也会从眼神中透出消息来。人像摄影贵在传神。所以在拍摄人像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把表现的焦点集中在眼神上。这幅作品,是著名摄影师史蒂夫·麦卡瑞的《阿富汗少女》,又名《绿眼睛的少女》。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曾经在杂志报刊上看到过这幅杰作。这幅照片1984年拍摄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的一所难民营里,发表于1985年6月号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上。照片中的阿富汗少女有着一双清澈的绿眼睛,这双绿色的眼睛曾使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因为少女的目光中充满了对整个世界的恐惧和忧伤。这双震慑人的眼神,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并让人们联想到少女的生活所发生的重大变故,这就是当年苏军入侵阿富汗后给阿富汗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悲伤。这位少女原来居住在阿富汗东部的一个小村庄里,拍照片的几天前,她家的房子被苏军的飞机炸毁,父母当场被炸死了。祖母带着她和哥哥趁天黑把父母埋葬之后就冒着被轰炸的危险连夜投奔到了阿巴边境的难民营。他们刚一到达难民营,就遇上了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所以她的眼神是如此的恐惧和忧伤。这幅照片被无数次引用,出现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已经成为世界受苦难的社会底层妇女以及儿童的标志,并由此而成立了《国家地理》阿富汗妇女基金,该基金将大部分钱用来资助那些失学的女童,并在阿富汗的许多村庄建立了小学和诊所。这幅照片背后还有一个故事。这幅照片发表后,无数的观众都在关心着这位少女的情况生活。2002年,史蒂夫和国家地理的同事开始寻找这位少女,在经历了诸多波折后,终于找到了那个少女。当他见到少女的时候,发现这少女的容貌已经改变了,苍老了很多,眼睛也没有那么清澈了,可有一点却没有变:她的眼神中依然还带着原来的惊恐!这就是当时美军打着反恐的旗号入侵阿富汗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之一。 无独有偶,解海龙拍摄的这幅《大眼睛》的作品,也曾经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这幅照片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全都耳熟能详。这张照片摄于1991年,《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在安徽省金寨县采访时,捕捉到了小学生苏明娟一刹那的眼神,最初以《我要上学》为题发表。照片中朴实、可爱的小女孩张大眼睛向前看着未被照片摄入的东西,那似乎就是她心中的“希望”。这是一双贫穷地区儿童注视而渴望的目光,这是一双刺痛过民族心灵的大眼睛。《大眼睛》所流露出的无助、惊恐和期待,将所有失学儿童的处境具象地表达出来,直指人心,唤起了全社会对失学儿童的关注。许多人都曾在这张照片面前潸然泪下,并起而行动,积极加入到希望工程的行列中去。照片很快被国内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并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这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摄影与社会现实互动的最佳范例。我当年就曾经被这幅照片所深深的感动过。十年前我还在念高中的时候,第一次无偿献血,学校给补助了200大元,加上期末考试的奖励,凑了300圆整,就捐给了希望工程了。那时候300人民币就可以资助一个失学儿童小学六年的所有学费;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上涨,现在300元只能够资助一个非洲儿童一个月!但是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今年开始国家已经正式实行义务教育全免学费的制度了,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我希望有一天希望工程能够彻底的成为历史。那才是中国社会真正获得了进步的明证。解海龙的《希望工程》系列摄影作品是中国最重要的纪实摄影作品之一,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改变了千百万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的生存状况,同时也为中国纪实摄影正了名。想想看,亚当斯的《枪毙越共》,改变了越南战争,改变了世界的进程;解海龙的《大眼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这就是摄影,这就是优秀的摄影作品所具有的巨大的力量。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校园里的一副公益广告招贴画,好多地方都有张贴的,在产研与生协食堂前的三岔路口的看板上就有一张,每天去生协食堂的时候我都会看上几眼。画面上是一个小男孩,瞪着一双迷惘的大眼睛,注视着路人。广告词是:ババ残業、ママ夜勤、私はどうする?这张广告和解海龙的《大眼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能够迅速地唤起大家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注与关怀。我希望大家有机会的话好好仔细的欣赏一下这幅摄影作品。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扯这么远,就在今年发生的5.12大地震中,我们就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摄影,尤其是新闻纪实摄影所带来的巨大的力量了。看着这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照片,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彻底的碎了。这些照片,也在极大的激励了全国人民投入抗震救灾的活动中去。有人说,5.12大地震的抗震救灾活动,是中国公民社会的开端。我相信摄影,也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摄影的三个原则 好了,看了上述这些摄影杰作,我们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但是,可能有人会说,你举的例子全都是摄影大师的例子,我只是个普通的初学者,怎么能和他们比呢?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做横向的比较,只要自己比起过去有所进步和提高,就是一种成功的表现。诚如亚当斯所说,摄影在一定程度上是机遇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能够发现和把握住机遇呢?我们所有人一生中可能都拍摄不出这么优秀的作品,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学会如何观察,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所以呢,接下来我们要集中讨论三条基本的摄影原则,这是所有好的照片都具有的共性。这三条原则就是:1.主题鲜明;2.主体明确;3.画面简洁。只要根据这三条基本原则开始思考,我想你可能就会发现你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你会用新的标准去欣赏一幅美丽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你会用全新的方式去观察这大千世界,从而用全新的方式捕捉画面!这里所讲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你拍摄好照片的基础。 a.主题鲜明 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这是我们拍摄每幅照片时必须树立的一个基本目标。 我们先来看看解海龙的这幅名为《我要读书》的照片,这也是希望工程系列作品之一。这幅照片的画面很简单,然后但却有着动人心弦的力量,为什么? 原因之一是画面正中这位小男孩的姿态:他在放声呐喊,目光中充满了坚强与渴望。原因之二是他的衣着:他身上破旧简朴的衣着,破烂的板凳,无不充分揭示了他是什么样的人和他一向是怎样生活的。原因之三是他所处的环境与气氛:周围的孩子,书本等都强调了这是贫困地区的一种普遍的现象。 因此,当我们看到这幅作品,就会迅速的联想起那些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用渴望的声音发出来自心底的“我要读书”的呐喊,从而在内心中产生出救救孩子的共鸣来。 我们来看看这幅名为《罚》的照片。作者精确的抓住了小男孩蓄劲待发,小女孩闭眼等待惩罚到来的这个决定性的瞬间,拍下了这幅佳作。画面上两个孩子的动作,表情,神态,全都非常富于生活气息,洋溢着一股童真。看到这幅作品,你会想起什么?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是不是?这就是优秀的作品的感人魅力所在----它能触动我们每一个观众心底的深处的美好回忆,给予我们巨大的震撼,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 我们再看看这一幅《在幼儿园门口》,一位父亲正在亲吻他的孩子。画面很简洁,利用景深效果虚化模糊了背景,不看标题我们不会知道拍摄的地点等等信息,唯有那辆自行车,表明了父亲骑车送孩子的事件背景。我们甚至连他们的脸都看不到,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我们理解这幅作品。因为这幅作品的主题非常的鲜明,以至于我们一看到它,就能深深的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父爱扑面而来。超越了具体的人物,时间,空间,唯有人世间的普遍性的父爱才是永恒的。不管是你是我,是今天还是昨天,是此间还是彼岸,父爱都是永存于每个人心底的崇高美好的情感。每次看到这幅照片,我总是会在瞬间联想起罗伯托.贝尼尼导演的那部电影《美丽人生》来,片中贝尼尼饰演的那位父亲和孩子吻别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和这幅照片合二为一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会有这种感觉。 从一幅好的作品中可以讲出一个故事,可以交流一种思想,可以表达一种感情。在任何情况下,一幅好的作品所表现的人或事物不应该仅对你个人来说是有意义的,它应当对于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同样是有意义的。这就意味着,它不仅要有明确的个别性的主题,还要能表现普遍性的主题。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形象的选择、提练和凝聚,表现了作者深刻、独创的艺术构思,以其真实、自然、生动、诚挚,拨动观者的心弦,给人强烈地震撼和共鸣。这幅《在幼儿园门口》的照片正是这样一幅作品。这儿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而是被提炼升华,表现了一个普遍性的人性的主题——父爱。这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之一。这对父与子是谁?对此我们并不知情,也并不关心。因为现在他们已经属于全世界了。我们每个人,只要看到这幅作品,就能了解了他们的某些经历,就触动了我们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普遍性的体现。 我们在座的人曾经拍过多少类似的生活场景呢?——也许拍过你的父亲母亲,又或者你的邻居,你的同学,你的恋人。但是有多少照片能够表现出普遍性的主题来呢?我想是并不多的,甚至可能一张也没有。这没有什么好害羞的,因为我也知道这很难。我经常上一些摄影网站,知道有许多所谓的专业摄影师,尤其是那些开影楼的,在从事了多年的商业摄影之后,仍然没有获得这种关注普遍性的意识。有许多专拍儿童的摄影师,在拍摄了几百张小孩子的照片之后,却没有捕捉到“童年”,“天真”或“青春”这些永恒的人性来。有许多婚纱摄影师,在拍摄了几百次“王先生李小姐的婚礼”之后,却永远没有捕捉到“爱情”,“人生”或“幸福”这些普遍性的主题来。 在这个入门讲座中,我们准备讲授一些简单的摄影技术与器材知识。在你学会了的“怎么办”之后,也许就能正确地拍摄每一幅照片。但是我更希望在你们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观察,发现、选取和捕捉周围世界各种普遍性主题的能力。我希望你们看到一幅作品的时候善于去提出问题:“该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从中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普遍性寓意?”“能表现该寓意的又是什么?” 表现普遍性的主题很难,但正是这一点使杰作区别于一般的佳作。所以你应该在每次拍摄时都尽力去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以争取成为佳作。不论什么时候在你准备按下快门前,都必须提醒自己的一个问题:这张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当然有些时候一幅作品的主题可能会表现得很暧昧,富含不同的寓意——这完全取决于观众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正如同俗话所说的,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幅成功的照片对于观赏者来说,也有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无论如何,首先,你要有自己的主题和看法。 b.主体明确 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前面我们说过,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而为了表现主题,每幅作品都需要有一个主要的趣味中心作为主体。这个被摄主体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东西或者一群人或一组事物。拍摄者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主体,让主体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上,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另外,主体与衬体的关系是否和谐、协调,轮廓是否清晰,条理和层次是否分明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构成一幅优秀摄影作品的重要条件。因此,迅速地、慎重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或物,竭尽全力在作品中把它表现、突出,让观众明白你所要表现的主题及其隐含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让我们来看看布勒松的这幅《苦难的眼睛》。画面正前方是四个在排队的小孩子,背景上还可以看到许多在排队的人。虽然可以在画面中看到好些人物,但我们的视线最终还是迅速的落在了前面这位扭头的小男孩的面部表情上。因为搭在他肩膀上的手,他所佩戴的帽子,他那侧过来的脸等等都在引导着我们注意他的面部表情。他的嘴紧闭着,睁着一双失神无助的眼睛,惶恐而迷惘的注视着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看到,眼神是如此的空洞与恐惧。他裤子上的破洞,说明了他的身份,手中的钞票,则点明了他在做什么。这是布勒松1948年在南京拍摄到的市场崩溃物价飞涨市民儿童们抢购大米的一幅场景。这个小男孩的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的国共内战给广大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这幅照片通过小男孩这个明确的主体,深刻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我们再来看看这幅表现参拜者的《朝圣》。画面上,有一群的朝圣者们正在努力的翻越一座山坡,向着目的地进军。作者并没有把所有的人都平均的囊括在画面中,而是选择了前景这个特定的主体形象来表达主题。通过他那弯下的身躯,手中的拐杖,赤裸的双足,形象的表现出了朝圣路途的艰辛,以及这些虔诚的参拜者们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虔诚的精神。在他身后的茫茫迷雾中若隐若现的人群,表现出了群体的力量。而这茫茫的迷雾,也进一步升华了主题:朝圣者们从迷雾中走来,最终将要达到幸福光明的圣地。 那么,在你的作品里,怎样做才能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被摄主体身上呢?方法是很多的。譬如说,怎样构图,怎样布光,怎样运用快门和光圈,怎样使用滤光镜等等。以上这些摄影技术都是摄影师们为吸引观众注意力所惯用的一些技巧。比如说,布勒松这幅《苦难的眼睛》,就采用了摄影构图中的1/3法则,就是将被摄主体,那双眼睛放在了画面的1/3的地方,这是一种最经典的构图方式,能够使得画面看起来非常的平衡。在今后的讲座中你也将学会如何把这些技巧运用到你的作品中去。 所以呢,现在你要是再去拍照时,就要不断的问自己:第一、这张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第二、我怎样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上,又怎样吸引观众的视线? c.画面简洁 一幅好照片必须简洁明了,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我们许多人在拍照的时候,尤其是在拍风景照时,总喜欢把尽可能多的东西都拍进来,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不必要的东西只是一种累赘,会分散观众的视线和注意力,影响了观众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优秀的摄影作品,总是尽量使的画面简洁明了的。 我们看到的这幅《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是著名人像摄影大师阿诺德.纽曼的成名之作。这幅作品的构图非常的简单明了,也非常的大胆新奇。整个画面上只有主角和一架钢琴,一眼看去似乎只有一些黑白的线条强烈刺激着我们的眼睛。琴盖和人物构成了大小三角形,在画面里重复的变化,产生强烈的节奏感。主体人物虽处一角,但由于线条的导向,仍十分醒目。纽曼通过形象大小的对比、影调浓淡的对比,很好地突出了人物的职业特点,又表现出了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潜心创作时的精神风貌,尤其是成功地刻画出了作曲家特立独行的为人风格,似乎使人们听到了斯特拉文斯基那独特的音乐风格。如果大家欣赏过他创作的《春之祭》,《火鸟》,《彼得鲁斯卡》等芭蕾舞剧音乐,就能充分了解他的独特性了。由于音乐的独特性与前卫性,他的《春之祭》在巴黎首演的时候,引发了一场西方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骚乱,拥护者和反对者们爆发了激烈冲突以至于斯文扫地大打出手,而斯特拉文斯基则被这一幕吓得屁滚尿流,在怆惶中跳窗逃跑了。这是西方现代音乐史上的非常著名的事件,通常被视为西方现代派音乐的开端,而他的《春之祭》也被视为了现代派音乐的先声,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西方的古典音乐从巴洛克发展到现代派音乐,已经在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调性走向无调性,从追求旋律走向了讲究结构与节奏。20世纪西方现代派音乐有两大开山鼻祖,一个是开创了无调性音乐的勋伯格,另外一个就是斯特拉文斯基。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到我家去欣赏一下他们的音乐。 英国摄影家迈克·韦尔斯拍摄的《乌干达旱灾的恶果》,也是一幅线条简练的杰作。画面上没有一个多余的景物,只有一只干枯得像木炭的当地灾区儿童的小黑手,置于一只一只白皙宽厚的大手之中。这大与小、黑与白、健壮与枯瘦形成的鲜明对比,非常的震撼人心。我们能够想象得出在拍摄现场的四周,肯定还会有许许多多濒临死亡的灾民,充满同情的救援者等等,但韦尔斯在构图时独具匠心,他没有一般化地去拍摄面黄肌瘦的灾民,也没有去拍摄寸草不生的干裂土地,而大胆的画面剪裁取舍画面,只拍摄下了两只手握在一起的瞬间,用强烈对比的形象语言揭示了乌干达旱灾的恶果和向社会呼吁伸出援助之手的热切期望。它给人们视觉神经造成了强烈的刺激,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调动了读者的想像力,使其与作者共同完成对这幅作品主题的理解,真可谓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上个世纪80年代,非洲遭遇连年干旱。成千上万的非洲灾民在饥饿中、在瘟疫中备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许多记者在那里拍摄的镜头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在这幅作品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这幅摄影作品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不仅获得了81年度的荷赛大奖,同时也唤起了西方社会开始关注非洲这个饱受灾难的贫瘠的大陆。 上述举的这几幅摄影杰作都是画面简洁的范例。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简化指的是要去掉那些分散注意力、削弱主题的因素。这并不意味着把背景上的东西统统去掉。如果周围环境有利于表现主题,它们就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去掉。在《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这幅作品中,钢琴是非常有利于说明这位20世纪作曲大师的身份的道具的,这有利于我们对作品主题的了解。所以,不但是恰当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拍摄进去。 于是,每当我们拍摄照片的时候,总要不断的提醒自己:“我是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了?分散注意力的东西都排除了吗?画面是否简化到了最佳程度?”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再按下快门! 要使我们的摄影作品简洁明了,看起来挺容易的,但是要实际做到却很困难。有些时候,尤其是出去旅游的时候,总是人来人往的,非常难以选择合适的构图使画面简洁化。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耐心地等待,既要防止其它人物进入画面,又要等待被摄者露出内心的微笑的那一瞬间,这是一项相当考验耐心的工作。但是这种耐心等待的过程,其实也是摄影的乐趣所在。享受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以上就是你在拍摄和研究每幅照片时都应考虑的三项基本原则。我们以后在拍摄照片的时候都应该问自己这样的三个问题: 第一、这幅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第二、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又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 第三、画面简洁了吗?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的东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每一项内容? 这三个原则出发,尽量寻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 5.摄影的审美特征 除了以上这三个重要的原则之外,一幅好的摄影作品还应该具有以下的一些重要的审美特征。这些审美特征包括纪实性,趣味性,生活性,哲理性和抒情性等等。一幅作品的审美情趣是体现作品内涵的重要方面。追求审美情趣,是摄影者提高摄影作品内涵的重要方法。 纪实性是摄影的一个本质属性,尤其是在新闻报道类摄影中,他更是灵魂。这是一幅纪实性摄影史的一幅不朽杰作。大家都知道发生于二战中的硫磺岛战役可以说是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战。美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才最终攻克该岛。1945年2月23日,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在惨烈的硫磺岛战役上,拍摄了六名美海军陆战队员冒着炮火在硫磺岛主峰折钵山山顶插上巨大美国国旗的新闻照片《硫磺岛》。这张经典照片引起了巨大轰动,曾经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战胜法西斯的胜利信心和巨大勇气。如今,它已经成为了美国精神的象征。正如评论家所指出的,那一刻,照相机记录了一个国家的灵魂。 幽默性与趣味性也应该是我们在摄影中应该追求的一种审美情趣。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小插曲,或幽默,或讽刺,可能引人捧腹开怀大笑,可能让人抿嘴会心微笑,只要你把这些戏剧性的场面抓拍下来,就可能是一幅非常出色的作品。我们可以来欣赏一下法国摄影师罗伯特.杜瓦诺拍摄的名作《心不在焉》。在摄影界,杜瓦诺是和布列松并列齐名的一位大师。这两人的摄影都以纪实为主,但风格却迥然不同。布列松经常周游世界各国,他的作品比较深沉严肃,关心各地民族疾苦。而杜瓦诺则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为创作基地,喜欢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风趣的瞬间,并从中挖掘出了一幅又一幅精彩的杰作。杜瓦诺的一个朋友在巴黎开了一家艺术品商店,有一次购进了一幅瓦格纳的人体油画挂在橱窗里。杜瓦诺认为不同的人观看这幅油画肯定会有形形色色不同的反应,于是他躲在橱窗后面暗处的角落里,把自己的相机安放在膝盖上,进行了两三天“守株待兔”式的拍摄。由于橱窗玻璃的反光,站在窗外观画的人不易发现正在偷拍的杜瓦诺,再加上专心致志地观看油画,其神态更是真情流露,使得杜瓦诺拍摄下了许多精彩的作品。这其中最精彩的一张照片就是右边这幅。这位衣冠楚楚的绅士,乘着他夫人兴趣盎然地评论另外一幅画时,心不在焉的斜眼偷看那幅裸体画。在这个微妙的时刻,杜瓦诺适时地按下了快门,为我们留下了“人世百态”的一面。这幅照片成为杜瓦诺的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摄影家那幽默风趣的创作手法、巧妙反映社会生活和刻画人物心理的独特艺术风格。这张照片证实了他的摄影艺术观点:“日常生活里的奇妙情景是最动人的,你在街道里不期而遇的事情,哪一个电影导演也不可能在镜头前给你安排出来的。” 有时候,你甚至并不需要出门去观察世相百态,只需要用力拍拍自己的后脑勺,在家里也能创作出充满幽默感趣味性的作品来。这幅《绿色烤鸭》就是一张令人一见之下就忍不住想笑的趣味颖然的作品。一个瓜,两片青菜叶子,两瓣辣椒,一个盘子,简简单单的道具,就能够组合出如此幽默的小品来。所以,永远也不要说没什么可拍的。不是没什么可拍的,而是你没学会如何去观察,发现,并创造出美来。 摄影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到生活中去。生活性是是摄影审美的一个重要属性。这幅《笑掉大牙》,作者观察选取了生活中一个常见的场面,抓拍下了这位已经快掉完牙齿的老人大笑的神情,不仅充满了生活性,也充满了趣味性,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决定性瞬间的佳作。所以,善于在生活中攫取灵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根本,摄影也不例外。 摄影的抒情性就是通过主题画面的选取,表现出摄影者的某种情感的流露,以其引起观众的情感的强烈共鸣。喜悦与敬仰是情感的抒发,恐惧和绝望也是情感的释放。比如这一幅拍摄于5.12大地震中的作品,仅仅通过一只埋在砖石废墟中曲张的幼童的小手的特写镜头,就充分展示了这次大灾难的惨状。又比如我们前面看到过的那幅《乌干达旱灾的恶果》,只选取了一只干枯瘦小的手衬托在另一只白胖宽大的手上的镜头,就揭示了乌干达干旱的严重程度。正是这一张张震撼人心的作品,唤起了人类的同情和怜悯,使国家和国家、民族和民族、人与人更加相互理解、相互友爱,使更多的民众“伸出手来,拯救受灾的无辜”。解海龙也正是通过拍摄贫困地区失学孩童渴望的神情,感动了无数人,使得海内外的人们纷纷捐款资助,让上百万失学儿童获得了上学的机会。从专业学术的角度看,一幅好的作品可能涉及许多业界特定的评判要素,而对于我们普通观众来说,标准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作品是否能感动人,鼓舞人,塑造人,引导人。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标准,但也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境界。 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曾经说过,画面不仅要将我们引向感情,又要将我们引向思想。因此,美的画面既要触动我们的情感,又要启迪我们的思想。这要求一幅好的作品不仅要抒情性,趣味性,还应该有哲理性,思想性。事实上,每一幅好的作品,肯定都会表达出某种寓意,预示着某种道理,因为主题总是反映思想的。这些思想寓意通常比较直白,能让观众一目了然,这也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主题明确的意思。但也有些摄影大师喜欢追求一些纯粹形而上意识流的作品。哈斯曼就是其中一位。这幅《生与死》就是他的代表作。哈斯曼用七个美女构成了一个逼真的骷髅,猛然看见,令人触目惊心、恐怖万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这是七位极为赏心悦目的女人体。丑陋与美艳,可怕与可爱,诱惑与抵御,种种矛盾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于人生的苦与甜、哀与乐、生与死等等,这是人人都会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个困惑。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每位观众都禁不住会像男主人公一样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也是这幅作品带给我们的哲理性思考。当然对于摄影初学者的我们来说,可能并不需要涉及到如此艰深的领域去。不过,我们了解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谁又能够保证将来我们这些人当中不会出现像哈斯曼这样的意识流摄影大师呢?反正以张朔源以前照片的风格来看,我是很看好他的啊。 6.观察你周围的世界 听了上述这些介绍,你可能会在想:我怎样才能在周围的平凡事物中寻找到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呢?是的,你在去夏威夷旅游时拍到精彩动人的照片比在你自家后院里要容易得多。但是,正如罗丹所说,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你们都能够在自己周围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记录下很多很多美丽动人的影像。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刚到日本,去京都旅游,我相信你的相机会很难离手,因为每时每刻你都会发现无数的美景。但是我们需要牢记的是:一个日本游客在参观你的家乡时也会同样发现成千上万个动人的画面。我们之所以总是能在别人的世界里发现那么多美丽的画面,原因就是因为别人的世界对我们来说是新奇的——我们观察时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眼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重新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 我们每个人所面对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我们对于那些自己耳熟能详习以为常的东西,总是很容易的就忽略掉了。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视觉盲点。我们对自己的家人,朋友,邻居,对自己生活圈子周遭德一样事物都太熟悉了,所以就不再仔细观察了。如果让你用简单的方式形容一下你的父母,你是否能够张口就说出来呢?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就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父母都太熟悉了,所以就往往视而不见,忽略或者遗忘了他们的特征了。你应该开始像一个初到京都去的游客那样,用一种新奇感和陌生感重新去观察我们的生活。这样你就会看见你周围的世界——你居住生活的房间,你的学习工作的学校,你家附近的街道商店,你的家人,朋友,邻居,同事,同学等等,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同。那是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体验,就好像你初到京都时所感受到的那样。 希望在听了这节课之后,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用心去发现并捕捉平常生活中那些最美妙的情景。我们并不只是在摄影时才需要这么做,而是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这么做。这样即使你从这个课程中没有学到别的什么东西,也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些许的乐趣。 7.如何实现创作意图 掌握了如何发现与捕捉生活中的美,我们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实现我们的创作意图与构思。懂得如果观察和发现美,只是拍摄好照片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我们还需要借助于其他的工具和方式才能把自己捕捉到的美精确的再现出来。其实,实现艺术构思不外乎通过以下几点。第一,技术。掌握正确的摄影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相机都不会使用,连一张焦点清晰曝光准确的照片都拍不出来的话,那就算是有再美妙的想法也都是无法表现出来的。第二,构图。通过构图,我们可以把不必要的东西全都排除出镜头之外,使整个画面看起来简洁明了,更加的突出主体,深化主题,从而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摄影意图。第三,用光。摄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我们知道,绘画是用色彩的艺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摄影就是光线的艺术。如何正确的利用光线去表现我们的思想,是拍摄与成就一副杰作的必经之路。第四点是色彩。我们知道,色彩有冷暖之分,而不同的色彩会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如何正确的搭配色彩,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或者是为了表现某些特定的主题,比如说激烈的冲突等等而通过色彩的选择使画面看起来充满紧张感,这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师所必须掌握和灵活运用的。以上的这几点,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三节课中有针对性的为大家一一讲解。第五是,调动情绪。这一点在人像摄影中尤其重要。摄影师如何与被摄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是拍好作品的关键。只有通过沟通与交流,充分调动起被摄者的情绪,你才能获得到一幅好的作品。如果面对一个别别扭扭的拍摄对象,我相信即使是大师来也无法拍出好作品的。还有一点就是后期处理。后期处理,至今在摄影界仍然有很大的争论。反对者们说,后期处理已经脱离了摄影的范畴,而走向平面设计的方向上去了。当然,过度过量的后期处理确实是脱离了摄影的本质了。但是,精良的后期处理,包括剪裁,调整色调等等,确实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高品质的图像。所以,虽然有争议,但是图像的后期处理,在数码时代,已经日益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技术了。今后如果有时间,我们会在后续讲座中给大家介绍一些最简单也最实用的后期处理技术。 下面我们通过几幅作品具体分析一下。我们先欣赏一下这幅荷花的摄影作品。这幅作品可以说是构图和用光上的一个范作。首先,在构图上,摄影师采用了最经典的1/3构图法,即把被摄主体的荷花安置在画面的约1/3的地方。这种构图法使整个画面显得轻松自然,能够给人一种愉悦的安定感,使观众获得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设想一下如果把荷花放在画面正中,将会形成一种死板的感觉。当然构图法还有很多种,我们将在后续讲座中学习如何构图、如何安排画面的兴趣中心。但是希望你从现在开始,在摄影构图时重点关注一下画面的三分之一处。这幅作品的用光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作者通过光线的运用,将被摄景物的主体--荷花从暗黑的背景中分离出来,充分突出和强调了主体荷花,也引导着观众的视线迅速聚焦到主体上。还有对于色彩的搭配运用,荷花的粉红,在墨绿色荷叶的衬托之下,更显得分外的鲜艳与水灵。红花与绿叶,在这儿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加拿大摄影师尤素佛·卡什是举世闻名的人像摄影大师。他的作品以真实,细腻、善于刻画不同人物的性格和风度而著称,他特别注意人物的眼神和手势的表现,追求神态美,力求创造性格肖像。他也因此而被世人尊称为“拍摄灵魂的大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作品是他33岁时的成名之作《邱吉尔》。这幅照片拍摄于1941年12月,当时整个欧洲都还正处纳粹德国的占领与威胁之下。照片邱吉尔那怒目圆睁,一手紧抓靠椅,一手叉腰的姿态,恰似一头发怒的狮子。在二战期间,这张照片成为了英国人英勇不屈抵抗德意法西斯的象征。这幅经典杰作的诞生背后,有一个精彩的故事。1941年12月30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一起应邀来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发表众议院演说。卡什得到了一个为丘吉尔拍照的难得的机会。但是在准备拍照时,丘吉尔一直悠闲的叼着一只雪茄,这幅温文尔雅的形象,根本就无法与他战时首相的身份相吻合。卡什寻思片刻之后,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丘吉尔个性的了解,迅速地跑上前去,说了声“对不起,阁下。”冷不防地一把将那支雪茄从丘吉尔嘴边扯了下来。丘吉尔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激怒了,猛然瞪大了双眼,左手叉在腰间,显现出一幅愤怒而不屈服的神态。而就在这一刹那,卡什按下了快门,拍摄下了这个“决定性的瞬间”,一张独具个性的照片因此而诞生了,这幅人像杰作也使卡什从此名声大震,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人像摄影大师。事后,丘吉尔对卡什说:“你制服了一头怒吼的狮子!”这幅作品,可以作为摄影师如何调动被摄者情绪的一个范例。调动被摄者的情绪,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不仅需要摄影师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良好的阅历,同时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面对可能遭受的辱骂的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说实话,这个,真的,很难!但是我相信,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大家都会在这方面取得进步的。 现在说起后期处理,大家的脑海中都只会出现数码后期PS处理来。事实上在胶片时代,暗房的后期处理技术,就已经被广泛运用来制作更完美的作品,用来更好的表现自己的创作构思了。我国老一辈摄影大师郎静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郎静山将现代摄影技术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六法理论相结合,开创出了一个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集锦摄影”的纯艺术摄影流派。所谓的集锦,从技术层面而言,就是将拍摄到的多幅底片和素材在暗房中剪贴合成,并组成独具作者个人风格的作品。郎静山曾一再强调,“每一帧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窒闷黑暗的冲映室中的心血结晶。”其实,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西方就已有人使用类似的“暗房叠放技术”来给照片做后期处理了。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法”之所以显得别具风格,主要应是他本身本来就具备了深厚的国画造诣与修养,并将国画中的画理与摄影技巧融合为一,大力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他的作品以承袭国画传统,发挥水墨写意意境为主,致力于模仿与再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布局与意境,而被视为中国传统文人画艺术的延续。因此国际摄影界评论郎静山的作品是“最现代的、同时又是最中国化的”。我们这儿看到的这幅《湖山揽胜》是郎静山一生中创作的最得意的作品,同时也是他的最后的遗作。这是一幅山水集锦的鸿篇巨制,构图严谨气势非凡,一共花费了两年时间策划制作,方才完成,可谓郎静山毕生集锦摄影之精华与集大成。上面的这是全图,下面的是一小部分截图。此幅作品最经典之处在于其精密细腻的构图表现以及延用中国水墨手卷的开页方式,左右延伸,从画面最右边的凉亭老翁远眺层峦云雾,到近景的奇石丛树,左边的孤舟,远处的村落及湖边倒影,在绵延山水的疏密虚实中,处处可见水墨书画传统中之起、承、转、合之流畅和谐。这幅美丽的国画山水景像,就如同大师一生胸襟开朗,宁静与世无争。 今天,数码感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暗房后期处理技术已经逐渐的失去了市场,集锦摄影更是几乎成为了绝响,取而代之的是数码的PS技术。我们在这里看两个使用最广泛的PS后期处理的例子。一个就是人像磨皮。这是一个几乎被用到滥了得技术。通过磨皮,把一个相貌平平的人给磨成了一个美女。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转换与调整色阶。我们知道颜色会影响人的心理,所以通过改变色阶的冷暖色调,会给观众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表现出不同的创作构思来。关于后期处理这部分的内容,我们可能会在今后的后续讲座中涉及到,希望大家继续关注。 8.结束语 上面,我们通过欣赏分析摄影作品,给大家简单介绍了拍摄好照片的三个基本原则,审美追求,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虽然由于水平有限只能讲解的很粗糙很肤浅,但是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够从我的一堆废话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东西来,获得一丝小小的启发。 最后,我想给大家一些自己对摄影的小小的感悟和心得体会,希望对在座的各位都能有所帮助。这些感悟包括:学会享受摄影的每分钟;不要给自己拍不好作品寻找理由;培养自己的摄影风格和独特的观察力;多拍片子;构思多一点,按快门少一点;不拍比拍一张烂片强;与摄影伙伴分享你的经验;了解并熟悉你的相机;最好的相机是你现在所拥有的那架;相机后面的头脑永远比相机前面的镜头更重要;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回顾你的旧作品,会有更多的领悟;总是转过身去看看;跳出圈子想问题。今天因为时间的问题,就不再对这些小感悟的含义一一的给以语言学上的阐述了,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自己再细心地体会吧。可能你们所体会到的见解和感想与我的不一样,这是不要紧的,改天有机会的话我们再慢慢交流好了。 今天的这第一节课就到此结束了。万分感谢大家的光临。下周三的第二节课,我们将给大家介绍摄影的基础入门技术,包括相机的构造,对焦,曝光等内容,仍然由我为大家讲解,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参加我们这个系列讲座。第一讲课,没有掌握好时间,拖堂了,占用了大家非常多的宝贵时间。再次谢谢大家! 不过,不好意思,最好还想占用大家一点点宝贵的时间,让大家欣赏一下焦波拍摄的这组《俺爹俺娘》。如果赶时间的人可以先走了。《俺爹俺娘》这本摄影集是摄影记者焦波从给父亲母亲拍摄的上万张照片中精选出来的120幅,配以朴实的文字说明,记录了两位老人30年间的生活片断。这些照片,选取的拍摄角度都非常的简单,朴素,甚至没有过多的使用技巧,如同唠家常一般随意道来,但却又非常的真实感人,充满了温馨与情感。我们每个人,透过照片,都能看到自己父母颤微的身影,感受到一种无言的震撼,体验到不同的亲情、乡情、爱情……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平凡的人生,平淡的故事,平静的心态,体会出的却是不平凡的世间情感。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的能力。 9.参考文献 《美国纽约摄影教程》 《Joy of Photography》
0%(0)
0%(0)
  顶一个!期待续篇!  /无内容 - expertise 11/21/08 (103)
    请接短信息  /无内容 - 白杨 11/22/08 (136)
    多谢!  /无内容 - 北美天涯 11/20/08 (143)
  讲的很不错,很专业,谢谢!  /无内容 - 如诗如画 11/19/08 (179)
  课讲得很生动.感谢!期待能尽快读到第二讲.  /无内容 - 老立米 11/19/08 (145)
    我看过那个男孩抱两个酒瓶的照片.的确很好.  /无内容 - 老立米 11/19/08 (143)
  认真学习了,谢  /无内容 - 北美天涯 11/19/08 (102)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