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杨闲士9264
万维读者网 > 摄友部落 > 帖子
法兰西风光系列---巴黎
送交者: 无欲则刚 2010年06月25日08:40:07 于 [摄友部落] 发送悄悄话

五月下旬去法国巴黎和诺曼底地区的几个地方旅行,留下不少美好的记忆,和大家陆续分享,最后一部分是巴黎。

------------------------------------

在冰岛火山灰的阴影下,我们开始了这次法国之旅。出发的前一天,英国机场还有短暂关闭,好在没有影响我们的行程。和以前一样,我们下午乘地铁去的机场,如果有时间而且行李不多的话,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Y曾在91年去过巴黎,时过境迁,岁月流逝,将近二十年过去了。W是第一次去法国,很幸运有了个好导游。

 五月十八日飞机上午到巴黎,中午到预订的住处,这是真正的蜗居大概只有十个平方米,房间里有一张大床,上层还有一张小木床,可以睡三个人,床的一头有一个小冰箱,一张折叠半圆桌子。最绝的是,房里竟然还有一个水池和淋浴间。水池小到只有一本杂志大,淋浴是建在有二级阶梯的高台上,用浴帘围了起来。这里地处巴黎中心的拉丁区,出游极方便,五十欧元的公寓在这个的地区,是不太容易找到的。

先贤祠(Panthéon)就在拉丁区,这个曾经是国王为还愿而建的教堂,现在成为法国众多伟人的长眠之地,门额上写着一句法语的中文的意思是“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这些世人熟知的伟人们,安静地在这里继续得到后人景仰。许多名字我们对不上中文,只祭拜到左拉和雨果两位大文豪。

#1 先贤祠

#2 先贤祠

先贤祠旁法学院的门额上刻着"自由、平等、博爱"的大字,这个口号是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出来的,他也先贤祠里安息。在大革命前,法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大革命打倒了国王和贵族,但法国人心里仍然有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在飞机上碰到一位移居加拿大的法国人,他举了一个例子,他在加拿大的一家电视台工作时,一天中午,看到电视台老板在一家快餐店吃几元钱的汉堡包,他很吃惊,因为在法国是不能想象的事情。据他说,虽然法国总统是民选的,但他在人们心里还是有国王的影子,如果总统奢侈铺张,大讲排场,法国人是可以容忍的,特别是在外国人面前,不像北美人会批评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3 法学院

#4 爱丽舍宫(总统府)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它矗立在塞纳河中西岱岛的东南端,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是古老巴黎的象征,也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为 石头的交响乐。圣母院第二层楼是著名的玫瑰窗,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地讲述着一个个的圣经故事,以前的神职人员藉由这些图像来做传道之用。

#5 玫瑰窗

#6

#7 玫瑰窗

#8 巴黎圣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旁的塞纳河边,有一座集中营殉难纪念碑,是为纪念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法国人和犹太人而建的,在地下摹拟着集中营狭小黑暗的生活环境。

#9 集中营殉难纪念碑 Mémorial de la Déportation 由于时差,觉得很睏,晚上早睡了。

五月十九日

#10 塞纳河

早上天亮就出去拍摄巴黎街景,在巴黎圣母院旁看到一座街头雕像,是个饮水池,造型很艺术,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有时看上去像一个少女,有时又有些埃及艳后的感觉。

#11

卢浮宫是一个U字形的宫殿,贝聿铭设计的的玻璃金字塔,就在U里的中心,是卢浮宫的入口。这是一个相当著名而有争议的建筑案例,我觉得这是个大师级创意。这个后现代色彩的建筑,乍看是和原来的建筑不协调,但正因为在风格,材质,色调和形状上的巨大反差,反而彰显了宫殿的精致和古典的各种细节。假想一下,如果加出来一个相同类型的建筑,恐怕早被淹没在卢浮宫精雕细刻的奢华之中了。

#12 卢浮宫 Grand Louvre

卢浮宫在拿破仑时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得到了繁盛扩充。拿破仑强迫欧洲其他国家进贡最好的艺术品,然后搬进卢浮宫。拿破仑不断地向外扩张,最后称雄欧洲,于是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的国家的殿堂、图书馆和天主教堂运到了巴黎。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他 认为,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须属于法国。这样的观点是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仑失势后,他们来到卢浮宫寻找被掠夺的国宝,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由于法国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国人的说服力,仍然有许多艺术品被留在了卢浮宫。

#13

卢浮宫的古典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这些知名艺术品是探宝的重点,但这里的确是艺术品的监狱,要细看的话,花上几天都可以。在宫里做电工的一个中年人,告诉W全部看完需要一周时间,行走五千公里。这样算来,我们也算日行千里了。

#14

其实我们只在卢浮宫呆了半天,只走马观花了楼上的展馆。不论你计划中有多少必看之处,进了宫,如同进了座宝山,处处是惊喜,慢慢地就有审美和体力疲劳了,而且你感觉自己精神在其中浸润得很富裕了,可以满载而归了。

蓬皮杜艺术博物馆微微倾斜的门前广场上,成了一个活动中心,三五成群的人,有看表演的,有躺倒休息的,一派自然轻松。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荒谬而疯狂。各种现当代艺术在这里登堂入室,标新立异,千奇百怪的,让人不禁思考什么是艺术,什么人是艺术家。这个博物馆,也许丰富扩展了艺术的涵义,也许正在毁掉艺术的精华。

#15

#16

晚餐吃了一顿地道的中餐,然后在塞纳河边等天黑,拍巴黎圣母院的夜景。塞纳河不宽,水很清,不时有游船驶过。河堤岸上,坐满了一堆堆的人。有一群年轻人带着乐器,在河边演奏起了音乐,非常地投入。河边还有不少恋人带着红酒和食品,坐在河边自得其乐。

#17

#18

#19

九点多太阳落下,巴黎圣母院的泛光灯十点才亮,加上河里经过的游船,在我们的相机里留下來了美丽的画面,很晚才回去,结果还是走岔了,最后还要靠GPS指路回住所,街头的杂耍表演还在继续,巴黎真是名符其实的不夜城。

#20 巴黎圣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 in Twilight 2 巴黎圣母院

#21 巴黎圣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 in Twilight 巴黎圣母院

五月二十日

上午去蒙马特山,山上矗立着著名的圣心教堂,其风格奇特,既像罗马式,又像拜占庭式,呈白色,因相对高度较高,圣心教堂让所有的参观者都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从山上望去,巴黎的千年历史尽收眼底。中午十二点,教堂的修女们出来唱圣歌,宏伟的教堂中回荡着她们的天籁之音,令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但教堂里面不让拍照。

#22

下午去拉雪兹神甫墓地,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许多墓修得很讲究,象艺术品。这里有很多在过去200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墓,每年吸引数十万的游客。 Y凭记忆找到肖邦的墓,在低矮的墓碑上,有一个怀抱小提琴、沉浸在忧伤中的少女雕像,寄托着人们对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大师的哀思。

#23 

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最后147名社员在巴黎公社墙被杀。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后,现在巴黎公社墙上已经看不到当年枪林弹雨的痕迹,墙上镶嵌的一块白色大理石板已呈灰色。里有一页纸插着,取下打开看,里面的上半部是手写的法语国际歌歌词,下半部是二句中文,社会主义万岁,共产主义万岁。

#24

这里是一个亡灵安居的城市,很多街区,比二十年前多了许多新居民,还有不少是纪念二战时期死于纳粹德国的法国人,包括犹太人的纪念碑。路过看到有个街区,夹道摆放了有近百个花圈,上书中文,排场很大,想来故去的人,死哀一定生荣。

#25

卢森堡公园就在我们住处的对面,围绕喷水池,花坛和台阶,坐满了人,而且多是本地人。不到六点,也不是节假日,这些来享受阳光的巴黎人,难道都不用上班?遇到一个多大毕业来巴黎做博士后的大陆才俊,他说他一年的带薪假有三十八天!

#26

公园里的椅子不是固定的,你可以搬到你喜欢的地方,树荫下,栏杆边,阳光下,和你的亲朋好友聚合,好象在自家的后院,轻松悠闲。

我们也在此凑热闹,拿相机拍美女。巴黎的女孩子大多有姣好的身材,她们脸部的线条要比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柔和得多,穿着打扮很随意,但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很少看到人拿像LV之类的名牌包包。在巴黎这座文化艺术名城的氛围中熏陶着,巴黎女郎的气质超凡脱俗。

#27

#28

#29

法国的面包也很有名,特别是面包房刚烤出来的法式长棍面包,外脆里软,加上鹅肝酱和红酒,是我们经常的主食。除了中餐馆和泰餐馆,家乐福是我们开车旅行时经常光顾的地方,巴黎老城里没有家乐福,但大大小小的餐馆林立,说实话,来巴黎,谁不憧憬一顿法国大餐?但街上餐馆陈列的是看不懂的菜单,确实令人郁闷,大多数时候又只看到人们在餐馆喝酒,而不是吃饭,更鼓不起勇气走进去了。即便看到有人在大嚼大咽,那些食物也没能引发食欲,即便当时正饿呐,胃也不批准你去吃那些东西。只好继续找,只到看到熟悉的炒菜和米饭的菜单,没出息的肚子让你抬脚就奔里面了。Y说,你现在可以理解我为什么当年在巴黎,吃麦当劳吃到恶心了?实在是不知道吃什么!不过,巴黎的西点又好看又好吃,这是W的最爱。

#30

五月二十一到二十四日在诺曼底旅行,二十四日晚回巴黎

傍晚去艾菲尔铁塔拍夜景,一轮明月下的铁塔见证了巴黎的繁华。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它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同被誉为世界三大著名建筑。

#31 艾菲尔铁塔 Eiffel Tower under Moon 艾菲尔铁塔

五月二十五

要坐火车去郊外的凡尔赛宫,买票进站,车一直不来,枯坐了有一个小时。站台上往日显示车停靠信息的电视上,打出了几段文字,法语,看不懂,也猜不出大意。有三个从山东来的自由行的游客,开始Y和一起研究地铁线路,想改乘地铁,但实在觉得不方便。这时,有个巴黎女子用英语告诉W,前面有火警,在修理,也许要中午才有车。总算知道了没车的原因。

#32

#33

#34

凡尔赛宫是路易十四时期建造的王宫,当时的市民不断暴动以反抗王室,路易十四决定将王室宫廷迁出混乱喧闹的巴黎城,以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为基础,建造新宫殿,从那时起波旁王朝就在这里统治法国,直到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随后的革命恐怖时期,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凡尔赛宫内残存的艺术品和家具均转运往巴黎城内的卢浮宫,凡尔赛宫沦为废墟。 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

#35

路易十四时期是法国最强盛的年代,凡尔赛宫也极尽奢华,上千公顷的花园更是集雕塑精品和园林艺术之大成。上午花园还有音乐喷泉表演,园林内大小喷泉随着古典音乐翩翩起舞,仿佛重现路易国王在园中大宴宾客,衣鬓飘香的盛景。

五月二十六日

上午去荣军院,看拿破仑墓和军事博物馆,巴黎荣军院建于 1670 年路易十四时代,是为历次战争中残废军人修建的一座疗养院。荣军院正门是高大圆顶的圣路易教堂,里面庄严肃穆,凭吊拜祭者络绎不绝,拿破仑墓就设在教堂正下方地下室里,这里还埋葬着法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军事统帅。

在军事博物馆又重温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法德两国的恩怨充满了战争的历程。

#36 军事博物馆 Musée de l'Armée 荣军院

罗丹艺术馆是罗丹晚年居住的豪宅。这里吸引人的,不仅是罗丹的许多著名的作品, 而且还陈列有卡米尔的许多作品,她和罗丹长达十多年的美丽而残酷的爱情游戏,诱发了罗丹的创作激情,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如"吻"和"情人的手"。遗憾的是卡米尔和罗丹决裂之后生活并不如意,最后死在精神病院。在这里,我看到了两个雕塑家的艺术与人生。

#37

 

晚上去老佛爷商场和香榭丽舍大街,老佛爷商场建筑很辉煌,有教堂式的彩色玻璃拱顶,楼高六层,里面中国游客很多,只要买够一定数额的商品,可以当场给予退税,相当便利,吸引很多旅游团来此购物。

#38

拍凯旋门的黄昏。到香榭丽舍大街时,正值太阳落山,夕阳给这条著名的大道撒上了一层金色。凯旋门部分浮雕正在修缮,外面披了一块画了浮雕的装饰布,以尽量保持美观。

#39 香榭丽舍大街 Dusk at Champs-Élysées and 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40 雄狮凯旋门 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雄狮凯旋门   

“香榭丽舍”是由徐悲鸿先生在法国留学时所译,既有古典的中国韵味,又有浪漫的西方气息。香榭丽舍大街两旁典雅的建筑里都是名牌商店,电影院和餐馆,让人流连忘返。

#41 香榭丽舍大街 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雄狮凯旋门

#42

五月二十七日

下雨了,这次天气一直不错,算是对得起我们了。

奥赛博物馆(Musée d’Orsay),有的部分在整修,只开放了第一层。这座曾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座落于法国巴黎赛纳河的左岸,与卢浮宫隔河相望,是当今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以收藏19、20世纪印象派画作为主,雷诺阿的“加雷特磨坊舞会”、梵高自画像、莫奈的“蓝色睡莲”等作品都是镇馆之宝。这里面也是不允许拍照的。

奥塞博物馆的原址为巴黎通往法国西南郊区的一个火车站,1898落成,为1900巴黎世博会服务。但在1940年已经日趋没落,尤其是经历二次大战,这个古老的车站完全被弃置了近半个世纪,1986年,才被改建成近代艺术的殿堂。

赛纳河边这座十九世纪的老式车站里,收藏了近代艺术作品4700多件,内容涵盖绘画、雕塑、家具、手工艺品、建筑、摄影等几乎所有的艺术范畴。我们的旅行,就结束在对印象派大师巨作光彩夺目的印象中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9: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2009: One day one photo-5
2008: 无题征集 (1) 25.06.2008
2008: 无题三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