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杨闲士9264
万维读者网 > 摄友部落 > 帖子
罗马印象(梵蒂冈博物馆)
送交者: 乡华 2011年11月26日14:34:17 于 [摄友部落] 发送悄悄话

第二天的重头戏是梵蒂冈, 而重中之重则是梵蒂冈博物馆。 其为重中之重,因为那博物馆里宝物繁多。 而这个时间的选择更是大有讲究,第二天是十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平时15欧元一张票的梵蒂冈博物馆,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免费。 俗话说“出家人不爱财,多多亦善”。 咱这不是背井离乡地跑到天主教的总坛来朝拜嘛,这离出家也差不多吧?  所以这免费看宝的大好事绝对不可错过。

罗马像我们这样的"出家人"何止千万,千万人中又有几个不爱财?  这还不算当地的财迷,所以这一天去梵蒂冈博物馆的人格外多。  教皇当然也不是傻瓜,知道这梵蒂冈博物馆的门票收入乃是摇钱树,给太多的人免费进去看宝,自己还活不活? 于是规定这一天博物馆大门只开半天(一旦进去就可以待到下午三、四点)。  参观者众,又只开半天,估计去晚了就没份儿了,于是我们起了个大早朝梵蒂冈进发。 

在正式讲述去梵蒂冈的见闻之前请大家跟我一起高呼革命口号:古歌地图万岁!  出门旅游一大烦扰就是语言不通而又人生地不熟,古歌地图大大减轻了这种烦扰。 我这次出门前就曾利用古歌地图把罗马研究了一番,特别是对如何从机场到住处及如何从住处到游轮港口曾详细研究。 这番研究后来证明大有益处。

不过为了更多地感受罗马,那天我们决定步行去梵蒂冈。 我们的住处距离罗马的主要景点都不是很远,所以我们在那里时,大都采步行。  去梵蒂冈,我们事先只是在地图上认了个大致的方位,知道要宁左勿右、见路向西就出发了。 其实也算不上甘冒奇险:梵蒂冈那么大一块儿,只要大方向不搞错,怎么都能撞进去。  从住处走出,来到Viale di Trastevere,见斜对面的Viale Glorioso朝向西北,马上走了进去。 清晨,朦朦亮的时光,罗马小街静谧祥和,走在众多古色古香的建筑之间,恍惚有身处异境的感觉。  路两旁停满形形色色小型汽车。这些车因为体型小,在寸土寸金的欧洲广受青睐。  其中一辆Smart,因为其车型短小,长宽相差无几,虽然是车尾对着路边 停着,竟也不觉得突兀。 Viale Glorioso 尽头左可拾阶上山,右可绕山前行。 我们因心中并无定见,于是选择向右绕山,走上Via Gaetano Sacchi

左手边山上树木茂密,影影绰绰可见年代久远而装饰依旧华丽的建筑,猜想那里曾是旧时王公贵胄们的居所。 路边忽然闪出一栋汉白玉门楼,门楼下雕塑精美的喷泉,清洌的山泉水淙淙流淌。

正走着,见左手一家旅馆二楼有窗户打开,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儿手擎相机,探出身子拍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也赶紧顺过相机捕捉这一景象,不意女孩儿动作迅速,不一刻已拍照完毕,我却还没有完成拍摄。  女孩儿发现我在给她拍照,而且没有完成,咯咯笑着说:“哦,对不起” ,口音上听得出是来自美国。  我说:“没关系,你可以继续pose嘛。” 女孩儿很大方,真就摆了个拍照的pose,于是两个素昧平生的异乡人在罗马的小巷里完成了一次不期而至的摆拍。 接下来是Via Goffredo MameliVia Garibaldi,然后是窄窄长长的Via della Lungara 走着走着就能见到右手边高处傍着台伯河平行而前的Lungotevere Gianicolense,知道离梵蒂冈不远了。似乎是为了印正我们判断的正确,拐过一个弯儿后就见左手一条岔路上的门楼前挺立了两位身着中世纪服饰的梵蒂冈警卫,黑裤,黑鞋,黑大氅,头顶黑色贝雷帽,不知是否也是米开郎基罗的设计。

以我们这次的经验,游罗马要住在比较靠近主要景点的地方,譬如我们选择的地方,在斗兽场西南方台伯河西岸,距斗兽场、梵蒂冈都不过三几公里。 除了去景点方便,这些地区的大街小巷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又是罗马人生活中聚会消遣喜往的地方,称得上罗马的精华浓缩版。  我们在那里期间恰逢万圣节,晚上无意间由Viale di Trastevere拐上Via di San Gellicano, 向左弯上Via della Lungaretta,  只见小巷里人流穿息不停,店铺鳞次栉比,餐馆食肆外凉棚下红男绿女座无虚席,小贩沿街叫卖,顽童追逐嬉戏,无尽的热闹,无边的夜色。 

走出Lungotevere Gianicolense不久就上了Via della Conciliazione 那条正对圣彼得广场的大道。   走在宽广的蛋格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老话很自然地浮上心头。  头天在斗兽场时就注意到,蛋格路反射夕阳时格外漂亮,而在清晨初升的太阳下,石头铺就的路面更是流光溢彩,似乎成了有生命之物。

斜穿过雄奇广阔的圣彼得广场,很快来到梵蒂冈博物馆外。 时间尚早,而且我们在路上才从同往博物馆的游人处得知,恰恰前晚意大利调整为冬季时间,所以我们比想象的还早到了一小时,距离博物馆开门尚有不少时间,然而博物馆高耸的北墙西墙外却早已排起了等待入场的长龙。 

趁领导排在队里,我偷空到临近街上白相。  罗马人一大早也习惯以咖啡醒脑提神,街上很多人手持纸杯盛装的咖啡。  这纸杯袖珍非常,只比美国超市里给人尝试食品用的小型纸杯略大,估摸是麦当劳小号饮料杯容量的1/3而已。  想想在美国每天早晨上班时电梯里见到的人们手里端着的大号咖啡,不禁哑然失笑。  领导也是每早必饮咖啡或茶的,否则头会痛。  她一到罗马就品尝了这种小杯咖啡,评语是味道极好,力道超足,一杯效用可管一天。  此刻排在队里的她也正沉醉在那咖啡浓郁的馨香中呢。  罗马不仅景美,人也极养眼。女孩子漂亮者比比皆是,让人想起网上形容成都:三步一个林青霞,五步一个张曼玉。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男女绝大多数身材健美,远不似美国街头所见的臃肿不堪。  在罗马如果看到一群身材肥胖者,那十有八九是美国游客。看看罗马人手中小小的咖啡杯,想起头晚斗兽场边晚餐时侍者端上来的盘碗里食物的量的“小气 ”,眼前罗马人的健康形象便显得理所当然。

说到罗马人的身材健美,就不能不提到他们的衣着,毕竟再好的身材,一旦遮蔽在臃肿丑陋的衣着下,其审美价值也就消失殆尽。 街上小转一圈儿就能注意到,罗马人一如他们的西欧邻居如法国人德国人,大都很注意穿着。 无论男女,衣服都很挺刮合体,样式大都新潮俊俏。 时令当秋,皮衣呢服满街,女子必足登高筒皮靴,甚至小女孩儿也不例外,男子或身裹紧身皮夹克,驾驶摩托风驰电掣,或呢外套上扎一条配色围脖,潇洒行走街头。 比之罗马人的时髦,美国人老土了,土得掉渣儿!

路边一个半地下餐饮店里,一位大概正在等咖啡的女郎正临窗而坐,静静观望着窗外等待进入博物馆的队伍,我欲用相机把这个罗马生活的场景记录下来,女郎却一脸羞涩,微笑着垂下了头。 感觉上意大利人没有早些时协助我完成摆拍的美国女孩儿的那份儿大方,后来的几次类似的经验印证了我的这个感觉。

上午九时整,博物馆开馆,刚刚还排在馆外的长龙,不多一刻就渐次消失在高耸的大门内,由此可以想见这博物馆内面积的广大无比。 

博物馆里展品之精彩纷呈自不待言,值得特别一提的有两处地方,一是一处广大的屋顶平台,由那里可以看到下方一个幽雅静谧而又空无一人的花园,心中不禁猜测那也许是天主教掌门人的御花园。 再就是西斯廷教堂,那俨然是众望所归之地,是众多游人心中必往的圣殿。    初进馆里,人们依个人兴趣分往各展室观赏,但终于如小溪归大海般地集结到沿着装饰金壁辉煌的长长廊道向西斯庭蜿蜒蜗行的人流中。即便如我等来自地广人稀而又特别讲究个人空间的美国的人也毫不犹豫、视挤如归地加入那摩肩接踵的人流缓缓前行。    

对了,临出博物馆时走下的旋梯也很值得一提。 初看只觉得这旋梯精美绝伦,想起当初在美国罗得岛州一所著名别墅里曾惊叹那里一座旋梯的华美高深,但那和梵蒂冈博物馆里这座相比却只可算小巫而已。 继而发现沿着旋梯出馆的人每隔一层才有,中间夹着的各层却是空荡荡的。仔细观察,原来由Giuseppe Momo设计而于1932年建成的旋梯是饶着同心旋转的的双股螺旋结构,其实是各有进出口的两座可分作进出博物馆之用的旋梯。 想来梵蒂冈博物馆当初并没有料到,Momo这个设计的巧思日后却被发现恰恰偶合了代表生命本身的符号:DNA的形态恰恰就是同样的双股螺旋结构。

 

第二天的重头戏是梵蒂冈, 而重中之重则是梵蒂冈博物馆。 其为重中之重,因为那博物馆里宝物繁多。 而这个时间的选择更是大有讲究,第二天是十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平时15欧元一张票的梵蒂冈博物馆,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免费。 俗话说“出家人不爱财,多多亦善”。 咱这不是背井离乡地跑到天主教的总坛来朝拜嘛,这离出家也差不多吧?  所以这免费看宝的大好事绝对不可错过。

罗马像我们这样的"出家人"何止千万,千万人中又有几个不爱财?  这还不算当地的财迷,所以这一天去梵蒂冈博物馆的人格外多。  教皇当然也不是傻瓜,知道这梵蒂冈博物馆的门票收入乃是摇钱树,给太多的人免费进去看宝,自己还活不活? 于是规定这一天博物馆大门只开半天(一旦进去就可以待到下午三、四点)。  参观者众,又只开半天,估计去晚了就没份儿了,于是我们起了个大早朝梵蒂冈进发。 

在正式讲述去梵蒂冈的见闻之前请大家跟我一起高呼革命口号:古歌地图万岁!  出门旅游一大烦扰就是语言不通而又人生地不熟,古歌地图大大减轻了这种烦扰。 我这次出门前就曾利用古歌地图把罗马研究了一番,特别是对如何从机场到住处及如何从住处到游轮港口曾详细研究。 这番研究后来证明大有益处。

不过为了更多地感受罗马,那天我们决定步行去梵蒂冈。 我们的住处距离罗马的主要景点都不是很远,所以我们在那里时,大都采步行。  去梵蒂冈,我们事先只是在地图上认了个大致的方位,知道要宁左勿右、见路向西就出发了。 其实也算不上甘冒奇险:梵蒂冈那么大一块儿,只要大方向不搞错,怎么都能撞进去。  从住处走出,来到Viale di Trastevere,见斜对面的Viale Glorioso朝向西北,马上走了进去。 清晨,朦朦亮的时光,罗马小街静谧祥和,走在众多古色古香的建筑之间,恍惚有身处异境的感觉。  路两旁停满形形色色小型汽车。这些车因为体型小,在寸土寸金的欧洲广受青睐。  其中一辆Smart,因为其车型短小,长宽相差无几,虽然是车尾对着路边 停着,竟也不觉得突兀。

 

Viale Glorioso 尽头左可拾阶上山,右可绕山前行。 我们因心中并无定见,于是选择向右绕山,走上Via Gaetano Sacchi

左手边山上树木茂密,影影绰绰可见年代久远而装饰依旧华丽的建筑,猜想那里曾是旧时王公贵胄们的居所。 路边忽然闪出一栋大理石门楼,门楼下雕塑精美的喷泉,清洌的山泉水淙淙流淌。

 

正走着,见左手一家旅馆二楼有窗户打开,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儿手擎相机,探出身子拍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也赶紧顺过相机捕捉这一景象,不意女孩儿动作迅速,不一刻已拍照完毕,我却还没有完成拍摄。  女孩儿发现我在给她拍照,而且没有完成,咯咯笑着说:“哦,对不起” ,口音上听得出是来自美国。  我说:“没关系,你可以继续pose嘛。” 女孩儿很大方,真就摆了个拍照的pose,于是两个素昧平生的异乡人在罗马的小巷里完成了一次不期而至的摆拍。

 

接下来是Via Goffredo MameliVia Garibaldi,然后是窄窄长长的Via della Lungara 走着走着就能见到右手边高处傍着台伯河平行而前的Lungotevere Gianicolense,知道离梵蒂冈不远了。

 

似乎是为了印正我们判断的正确,拐过一个弯儿后就见左手一条岔路上的门楼前挺立了两位身着中世纪服饰的梵蒂冈警卫,黑裤,黑鞋,黑大氅,头顶黑色贝雷帽,不知是否也是米开郎基罗的设计。

 

以我们这次的经验,游罗马要住在比较靠近主要景点的地方,譬如我们选择的地方,在斗兽场西南方台伯河西岸,距斗兽场、梵蒂冈都不过三几公里。 除了去景点方便,这些地区的大街小巷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又是罗马人生活中聚会消遣喜往的地方,称得上罗马的精华浓缩版。  我们在那里期间恰逢万圣节,晚上无意间由Viale di Trastevere拐上Via di San Gellicano, 向左弯上Via della Lungaretta,  只见小巷里人流穿息不停,店铺鳞次栉比,餐馆食肆外凉棚下红男绿女座无虚席,小贩沿街叫卖,顽童追逐嬉戏,无尽的热闹,无边的夜色。

 

 走出Lungotevere Gianicolense不久就上了Via della Conciliazione 那条正对圣彼得广场的大道。   走在宽广的蛋格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老话很自然地浮上心头。  头天在斗兽场时就注意到,蛋格路反射夕阳时格外漂亮,而在清晨初升的太阳下,石头铺就的路面更是流光溢彩,似乎成了有生命之物。

 

斜穿过雄奇广阔的圣彼得广场,很快来到梵蒂冈博物馆外。 时间尚早,而且我们在路上才从同往博物馆的游人处得知,恰恰前晚意大利调整为冬季时间,所以我们比想象的还早到了一小时,距离博物馆开门尚有不少时间,然而博物馆高耸的东墙北墙外却早已排起了等待入场的长龙。 

 

 

趁领导排在队里,我偷空到临近街上白相。  罗马人一大早也习惯以咖啡醒脑提神,街上很多人手持纸杯盛装的咖啡。  这纸杯袖珍非常,只比美国超市里给人尝试食品用的小型纸杯略大,估摸是麦当劳小号饮料杯容量的1/3而已。  想想在美国每天早晨上班时电梯里见到的人们手里端着的大号咖啡,不禁哑然失笑。  领导也是每早必饮咖啡或茶的,否则头会痛。  她一到罗马就品尝了这种小杯咖啡,评语是味道极好,力道超足,一杯效用可管一天。  此刻排在队里的她也正沉醉在那咖啡浓郁的馨香中呢。  罗马不仅景美,人也极养眼。女孩子漂亮者比比皆是,让人想起网上形容成都:三步一个林青霞,五步一个张曼玉。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男女绝大多数身材健美,远不似美国街头所见的臃肿不堪。  在罗马如果看到一群身材肥胖者,那十有八九是美国游客。看看罗马人手中小小的咖啡杯,想起头晚斗兽场边晚餐时侍者端上来的盘碗里食物的量的“小气 ”,眼前罗马人的健康形象便显得理所当然。

说到罗马人的身材健美,就不能不提到他们的衣着,毕竟再好的身材,一旦遮蔽在臃肿丑陋的衣着下,其审美价值也就消失殆尽。 街上小转一圈儿就能注意到,罗马人一如他们的西欧邻居如法国人德国人,大都很注意穿着。 无论男女,衣服都很挺刮合体,样式大都新潮俊俏。 时令当秋,皮衣呢服满街,女子必足登高筒皮靴,甚至小女孩儿也不例外,男子或身裹紧身皮夹克,驾驶摩托风驰电掣,或呢外套上扎一条配色围脖,潇洒行走街头。 比之罗马人的时髦,美国人老土了,土得掉渣儿!

路边一个半地下餐饮店里,一位大概正在等咖啡的女郎正临窗而坐,静静观望着窗外等待进入博物馆的队伍,我欲用相机把这个罗马生活的场景记录下来,女郎却一脸羞涩,微笑着垂下了头。 感觉上意大利人没有早些时协助我完成摆拍的美国女孩儿的那份儿大方,后来的几次类似的经验印证了我的这个感觉。

 

上午九时整,博物馆开馆,刚刚还排在馆外的长龙,不多一刻就渐次消失在高耸的大门内,由此可以想见这博物馆内面积的广大无比。 

 

 

博物馆里展品之精彩纷呈自不待言,在梵蒂冈博物馆参观绝对是视觉和精神大餐。

各色人等纷纷在这里自寻宝物,在宝物面前张口结舌,然后还要用现代手段对自己寻到了宝物证明一番。

 

 

 

值得特别一提的有两处地方,一是一处广大的屋顶平台,由那里可以看到下方一个幽雅静谧而又空无一人的花园,心中不禁猜测那也许是天主教掌门人的御花园。

再就是西斯廷教堂,那俨然是众望所归之地,是众多游人心中必往的圣殿。    初进馆里,人们依个人兴趣分往各展室观赏,但终于如小溪归大海般地集结到沿着装饰金壁辉煌的长长廊道向西斯庭蜿蜒蜗行的人流中。即便如我等来自地广人稀而又特别讲究个人空间的美国的人也毫不犹豫、视挤如归地加入那摩肩接踵的人流缓缓前行。

有大辛苦,就有大收获。

    

对了,临出博物馆时走下的旋梯也很值得一提。 初看只觉得这旋梯精美绝伦,想起当初在美国罗得岛州一所著名别墅里曾惊叹那里一座旋梯的华美高深,但那和梵蒂冈博物馆里这座相比却只可算小巫而已。 继而发现沿着旋梯出馆的人每隔一层才有,中间夹着的各层却是空荡荡的。仔细观察,原来由Giuseppe Momo设计而于1932年建成的旋梯是饶着同心旋转的的双股螺旋结构,其实是各有进出口的两座可分作进出博物馆之用的旋梯。 想来梵蒂冈博物馆当初并没有料到,Momo这个设计的巧思日后却被发现恰恰偶合了代表生命本身的符号:DNA的形态恰恰就是同样的双股螺旋结构。

 

梵蒂冈是教廷所在地,展品自然多有宣教成分。  我在这幅画前伫立良久,觉得似乎嗅到了文革时破旧立新的杀气。

 

 

剥除宣传,眼前仍是宝物,数不清的宝物。

 

 

通观我们此次精彩纷呈旅游,梵蒂冈博物馆一游无疑是最华丽的一章。

 

评论(0) 引用 浏览(28)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当前为第0/0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跳转到: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满目景色张家界
2009: 拍摄水滴入水后瞬间:水花似演绎着一出
2009: 这两组兰花,你能看出区别吗?
2008: 现有傻瓜D300,想变卖点家产进个D700是
2008: 這個樓長得有點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