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王丹台獨不流血嘴炮論的對與錯-引美國獨立戰爭例子
送交者: 彼德 2017年06月13日07:06:1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以下轉貼林健次(台大經濟系畢業,美國Univ. of Oregon 大學經濟學博士。淡江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副教授、系主任)文章:"王丹的建議有錯嗎?"

王丹立論,並沒有錯
中國民運人士王丹,留台八年,即將於七月告別台灣。他日前受訪時,對台灣提出幾點建議,其中包括「如果不願意流血的話,不要再去講獨立了」,還說「因為那就是嘴炮」。筆者讀過王丹在《蘋果日報》上發表的〈給台灣十個建議〉,包括與「嘴炮」有關的第九點。第九點的結論是:「台灣追求獨立的太陽花世代應當認識到,不懼戰,才是保障和平和安全的條件。」 這一點結論完全正確。


王丹的第九點還包括:「從歷史上看,很少有理想性的事業不付出代價的,很少有一個民族的獨立是和平得來的,面對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更不可能和平獨立。」基本上這也沒有錯。


問題是,台灣並不是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如東突與圖博或其他中國控制下、有獨立聲音與潛力的行政區。台灣獨立不是在中國統治下搞革命;在中國統治下搞革命,流血幾乎是必然的。事實上,說台灣要面對的是中國的侵略,更為貼切。本質上,台灣和中國會發生的不是流血革命與鎮壓,而是中國與台灣之間的侵略與保衛戰爭。


王丹說「如果不願意流血的話,不要再去講獨立了」的話題,來自王丹引用的一份民意調查。王丹說:我看到美國杜克大學與台灣政治大學的一份民調,20-29歲台灣青年世代的台灣認同高達8成以上,主張獨立的也遠遠超過半數,但是面對「是否願意為了台灣獨立而上戰場」這樣的問題的時候,表達「願意」的僅有兩成多。


其實這個民意調查的結果,是否能得出「為了台灣獨立而上戰場的『意願不足』」的結論,是有很大問題的。
我不曉得該民調問題鋪陳的脈絡假設與選項。但是,請先看看下列兩個筆者設計的民調模擬問題:


問題一:
假如今日中國對台灣發動戰爭,而且你有服兵役的義務,請問你支持政府:(1)進行台灣保衛戰?還是(2)投降中國?

問題二:
中華民國改制成台灣共和國以後,假如中國對台灣發動戰爭,而且你有服兵役的義務,請問你支持政府:(1)進行台灣保衛戰?還是(2)投降中國?


就以上兩個問題的民調結果比較,可以發現台灣民眾或年輕世代「在台灣獨立狀態下是否更願意支持政府進行台灣保衛戰」。結論甚至很可能是,台灣人在獨立狀態下保衛台灣的意願更強。因此,我們也可以了解,假如沒有相關的問卷,杜克大學與政治大學民調所獲得的結果,是否能正確衡量出年輕世代「願意為台灣獨立流血」是很有疑問的。

美國獨立戰爭,革命軍人數只有10%
即使杜克大學與政治大學的民調是正確的,這也不能斷定台灣年輕世代保衛台灣獨立的決心不夠強;這必須做比較研究。假如世界其他獨立國家在受到強國侵略的時候,面對同樣的問題平均都只有20%或以下的民眾支持保衛戰,那麼台灣超過20%也不能說決心不夠了。


美國獨立革命雖然和保衛台灣獨立、抵抗中國侵略有許多的不同。但是以有「決心」的人口來比較,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決心」人數比重高底的概念。


美國十三州在1776年人口約為250萬,革命軍(the Patriots)人數時增時減,平均約保持在9萬人左右。革命戰爭期間,前後曾經加入革命軍的人數約在20萬到25萬人之間,即人口的8%到10%。若以加倍把女性成年眷屬估算進去,則願意為獨立流血的人口約為16%到20%之間,比杜克與政治大學的台灣民調結果還低。


王丹的口頭與書面對台灣的建議無疑是善意的;他對台灣教育與轉型正義的建議更是深獲我心。遺憾的是他的論述太過簡化,再加上媒體以訛傳訛、引起誤解,實在可惜。


即使如此,王丹的建議仍然值得重視;因為,願意為保衛台灣獨立而戰的人永遠不夠、永不嫌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東北大衰退 江澤民國企改革遺禍
2016: 劉學偉:從奧蘭多恐襲案看西方的“政治
2015: 中共會改變暫時不會死亡
2015: 檳郎:斥楊厚蘭大使
2014: 陳破空: 北京正誘發香港動亂
2014: 轉貼:辛子陵上書習近平要求出國探親
2013: 毛主席的煉獄》作者杜斌曝光驚天罪惡
2013: 習總秘密講話再遭曝光:要統一毛鄧 關鍵
2012: 鄭義應對六四血案負主要責任
2012: “白馬非馬”與“堅白石論”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