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版主:納川
加繆與法國殖民地的“哈金斯”
送交者: 瑞典茉莉 2018年05月07日15:46:1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加繆與法國殖民地的“哈金斯”

茉莉:只有擴展視野,我們才能了解那些被人遺忘的關於“哈金斯”的歷史,才能公正地認識當今法國穆斯林的狀況。


2018年5月8日 05:43 茉莉 為FT中文網撰稿


本文為作者“歐洲難民故事”系列之十

凡讀過加繆的人,大都難忘他筆下的阿爾及利亞風情。正是北非的大海與陽光孕育了早年的加繆,使他獲得豐富的創作源泉。但阿爾及利亞也是加繆心中永遠的痛。

身為法國殖民者的後代,加繆同情並支持阿爾及利亞人民爭取平等自由的鬥爭,是反對歧視穆斯林的先驅之一。但這位捍衛正義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很不幸地,在阿國反法獨立戰爭時陷入兩難困境。     

127563750_14259484453021n (1).jpg


加繆車禍離世後不久,法國對阿國長達130年的殖民歷史也走到盡頭。加繆的父輩曾從法國集體移民到北非殖民地,但在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前後出現了反向移民:幾十萬“哈金斯”(harkis)——協助法國殖民政權的本土阿爾及利亞人,在自己的祖國成了遭虐殺的對象,被迫在不受歡迎的情況下逃往宗主國法國。

蘇格拉底曾告誡我們:“道德的進步就是視野的進步。”人們對難民問題的無知與恐懼,往往是因為其社會歷史的見識不夠。只有擴展視野,我們才能了解那些被人遺忘的歷史,才能公正地認識當今法國穆斯林的狀況。那些被本國視為“叛徒”的阿國難民及其家庭,在逃亡法國後遭受了隔離、孤立和歧視等苦難。正如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所承認的:法國對哈金斯“忘恩負義”。

“沒有非洲就沒有21世紀法國”

密特朗總統還說過這麼一句話:“沒有非洲,就沒有21世紀的法國。”早在1950年,這位法國政治家就巡迴考察了非洲,認識到殖民地是法蘭西帝國存在的基礎。在對非洲的長期殖民統治中,法國收益頗豐。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許多阿爾及利亞穆斯林為法國的自由而戰,不少人犧牲了生命。

當時,法國殖民者把持着阿爾及利亞的政治和貿易,獲取了大量經濟資源——農產品和能源,但早期法國移民也有一些人生活貧困。例如,加繆的家庭就是被稱為“黑腳”(Pieds-Noirs)的下層移民。加繆曾說,他從來沒有從艱辛困厄的童年中“恢復過來”。不到一歲就失去了父親,加繆與哥哥成為戰爭孤兒,與母親一起生活在阿爾及爾貧民區,飽嘗了困苦。

然而,即使是加繆家庭一類貧苦的法裔移民,也屬於宗主國的成員,他們在殖民地仍然享有一些特權。例如,加繆的母親獲得終身撫恤金,孩子獲助學金以及免費醫療的權利。這些優待,使加繆能夠半工半讀至大學畢業。

當年輕的加繆成為《阿爾及爾共和報》的記者,到卡比利山區去調研,他才真正認識到當地土著穆斯林極端貧困的狀況。在《苦難的卡比利》的報告中,加繆揭露了殖民當局種族歧視的罪惡。呼籲當局改善當地阿拉伯人的生存條件。

後來的形勢發展證實了加繆的擔憂,法國殖民者的歧視政策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反抗,導致法裔和阿拉伯人相互報復,阿國人發動了長達八年的反法獨立戰爭。最終,法國政府被迫簽訂協議,承認阿國自決和獨立的權利。一百多萬白人殖民者捨棄幾代家業回國,阿國社會最終也因動盪而陷入崩潰。

因助法國,哈金斯遭報復逃亡

在1962年的停火協議中,法國要求阿國的FLN(民族解放陣線)確保:沒有人會因戰爭期間的行為在獨立後遭受報復。然而,在阿拉伯民族主義者的眼裡,所有曾幫助法國的人都是不可饒恕的“賣國賊”。

當時阿爾及利亞大約有23萬哈金斯,即“親法國的穆斯林”。這些土著阿拉伯人效忠於法國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真的認同法國,希望維持法蘭西帝國的存在;有的只是來自鄉村,因貧窮而應徵入伍,為了能在法國軍隊混一口飯吃。由於哈金斯是本地人,法國軍隊利用他們打游擊戰,並搜集敵方情報。

HARKI.jpg


FLN用血腥的殺戮報復曾為法國服務的本族同胞。據估計,被FLN用私刑處死的哈金斯及其家屬多達十幾萬人。其手段非常殘忍,包括活活燒死、閹割,用車拖死、或切成碎片餵狗。被處死的家屬中包括年幼的孩子。

想要活命的哈金斯必須逃離阿爾及利亞,然而,戴高樂的法國並不歡迎他們。當“黑腳”——下層法裔居民與法軍一起撤離阿國時,一些哈金斯就尾隨他們去法國尋求避難。

最初,戴高樂政府對這些“親法國穆斯林”的困境無動於衷,並下令阻止哈金斯跟隨法軍逃亡。但一些法國軍官不忍看到曾共同作戰的阿拉伯人被留在虎口,因此違背政府的命令,幫助哈金斯及其家屬一起出逃。

當時僥倖逃離阿國的哈金斯及其家屬大約有九萬多人,後來陸續逃出更多,最後人數多達幾十萬。

在兩個社會之間撕裂掙扎

帶着悲傷,憂慮和恐懼,哈金斯們拖家帶口渡過地中海,逃離了家鄉那惡魔般殺戮的煉獄。他們沒來得及喘息,就在一個陌生的國家開始了艱難的新生活。

其時,法國政府不肯承認哈金斯在法國的居留權與公民權利。這些北非人先被送到臨時收容所,然後被驅趕到偏遠的營地,用鐵絲網圍起來。在祖國,他們是被追殺的“叛徒”,在宗主國又被視為不受歡迎的“外國人”,只能在兩個社會之間撕裂與掙扎。


由於哈金斯大都是文化低的體力勞動者,語言不通,無法融入法國社會,因此長期集體失語。這一段被遮蔽的痛苦歷史要等幾十年後,他們的孩子長大成人,才被以文字和影像公開作證的方式為人所知。

在法、阿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成長,這一類孩子成為優秀作家和藝術家的不少。他們寫作自己家庭的傳記,以文學和電影等手段,去探討前法屬殖民地移民和宗主國之間的愛恨情仇。

達利拉(Dalila Kerchouche)成為一位雜誌記者,2004年,她出版了一本法文書《我的父親,那個哈金斯》(Mon Père,ce harki),引起法國社會的反響。達利拉於1973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哈金斯營地。在書中,她描繪了嚴酷而寒冷的營地,那裡的鐵絲網,飢餓、傷害、文化歧視和監獄般的管制。她的父母后來設法走出營地,到法國鄉村從事農業工作。

mon-pere-ce-harki.jpg


在孩童時期,達利拉曾經很熱愛並崇拜自己的父親,但到了反叛的少年時代,她開始鄙視和埋怨父親。在她眼裡,父親是不懂法語的文盲和農民,就因為他背叛了祖國阿爾及利亞,才使一家人陷入流落法國的不幸。

父親曾經為誰而戰?他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哈金斯?法國人怎麼看待我的父親?父親為什麼不能以常人的方式融入法國社會?他為什麼不知道他作為法國公民的權利?為了解答這些問題,達利拉追蹤父親的足跡,前往老家阿爾及利亞去尋求答案。回到法國,她重返舊時的哈金斯營地,並追問父親的歷史。

# 請繼續閱讀,點擊全文: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7455?full=y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抗癌明星組合 多年口碑保證!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對抗癌細胞
中老年補鈣必備,2星期消除夜間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質疏鬆立竿見影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