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轉貼:我在協和學到的十件事
送交者: 求真知 2019年10月29日13:03:4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我在協和學到的十件事

瞭望智庫 


2014年春夏之交,我受協和邀請,去協和醫大近百年歷史的小禮堂,給師弟師妹講協和傳統。


我使勁兒想,協和8年教育,我學到了什麼。我覺得我在協和學到了10件事。


文 | 馮唐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半月談”(ID:banyuetan-weixin),原文首刊於《品讀》2019年第10期,標題為《我在協和學到的十件事》,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系統的關於天、地、人的知識



在北大上醫學預科,學了6門化學,和北大生物系生物化學專業學生學得一樣多。


學了兩門動物學:無脊椎動物學和有脊椎動物學。還學了各種和醫學似乎毫不相關的東西,包括微積分。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所學基礎醫學,當時學了大體解剖、神經解剖、病理、藥理等,從大體到組織到基因,從宏觀到微觀,都過了一遍。在協和醫院學臨床,內、外、婦、兒、神,都過了一遍。


現在回想起來,學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啊?


首先,在大尺度上了解了人類,了解了我們人類並不孤單,其實我們跟魚、植物甚至草履蟲有很多相近的地方。


其次,所有學過的知識,哪怕基本忘了,如果需要,我們知道去哪裡找。


因為我們學過,我們知道這些知識存在,我們不容易狹隘,不狹隘往往意味着不傻。


最後,知道不一定所有東西都需要有用。


比如當時學“植物”,我還記得教植物學的汪勁武教授帶着我們上躥下跳,在燕園裡看所有的植物物種。後來我讀過一句詩,“在一個春天的早上,第一件美好的事是,一朵小花告訴我它的名字”。


2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真務實態度



要承認自己的無知和無能。


學西醫內科的時候,老師反覆強調,80%的病不用管它,自然會好,這叫自然療法。這反而映襯了我們對很多疾病並不徹底知道其成因,並不確定什麼治療方法有效。


比如SARS,我們到現在也不清楚它為什麼會出現、為什麼會消失,也不確知明年它會不會再次出現。


面對這麼多未知,我們還是要給病人相對篤定的建議。我們要給病人列出幾個可選方案,要跟病人講清楚不同方案的優劣,要給出我們推薦的優選方案。


不作假。不能說假話,不能做假數據。


我一直堅信,如果沒有真的存在,所謂的善,只能是偽善,所謂的美,也只能是妄美。


我記得在協和教過這句話,說哪怕再難聽的真話,也比假話強。


最後,要有天然的謙虛。因為你不知道、你做不到的太多了,所以你要永遠保持謙和。


導師郎景和講過一個故事,有位婦科大夫曾對他說:“郎大夫,我做過很多婦科手術,從來沒有下不來台,沒有一個病人死在我的手術台上。”


郎大夫停了停,說:“儘管有些殘忍,我還是要告訴你人生的真相。人生的真相是,你手術做得還不夠多。”


3

以苦為樂的精神



學醫很苦,我做醫學生的時候,那些大我三四十歲的老教授,早上7點之前,穿戴整齊站在病房裡查房,我再貪酒、再好睡,都不好意思7點之後才到。


20世紀90年代,協和門診夏天沒空調,教授們仍穿着西裝、襯衫,戴着領帶,從早上8點到下午3點,不吃飯,幾乎不上廁所、不喝水,汗從脖子上流下來,流進襯衫。


當時的協和不熄燈,教室在7、8樓,住宿在6樓,食堂在地下室,晚飯4點半開。我從傍晚5點多開始看書,一直到深夜。從那時候起到現在,我沒有在晚上12點之前睡過。


4

快速學習一切陌生學科的能力



剛開始學神經解剖的時候,協和內科主任以過來人身份來給我們鼓勁兒。


我問:“顱底10個大孔,您還記得哪個是哪個嗎?哪個都有哪根神經、哪根血管穿過嗎?”


他當時的回答是:“我雖然忘記了一切,但我學習過,我清楚地知道怎麼學習。


5

熱愛實操



實操就是落實到底,把事兒辦了。什麼是臨床?協和老教授講,臨床就是要臨、床,就是醫生要走到病人床邊去,視、觸、扣、聽。


書本永遠只是起點而已,難免蒼白無力;一手資料永遠、遠遠大於二手資料。


6

追求第一



協和在東單三條這方圓幾十畝地,每年幾十個畢業生,最初的二百多個床位,至今的近百年歷史,就是一部中國現代醫學史。沒有協和,就沒有中國現代醫學。


如果問協和門口的病人:你為什麼非要來協和?病人常常會說:來協和就死心了。


病人和死亡之間,協和是最後一關和唯一一關,所以這一關必須是最好的、最牢固的。這是榮耀,也是責任和壓力。


7

項目管理



所謂項目管理,就是在有限的時間、人力、物力下,把事情做成。


協和8年,儘管功課很忙,又忍不住看小說,我還是做了北大生物系的學生會副主席和協和的學生會主席。


寒暑假基本沒閒着,看小說之外,都用來完成一個個“項目”。比如,在北大的第一個暑假,同4個同學一起,和汪勁武教授去四川和甘肅,尋找一種非常少見的山竹。


我完全忘了那種山竹的重要性在哪兒。我記得的是,師徒5人,漫遊20天,每天住旅店,每頓有葷有素,最後在有限的預算之內,找到了那種山竹。


8

與人相處、與人分利



當時協和,一間宿舍,10平方米,放3張上下鋪的床,住6個人。當時協和,一屆一個班,一個班30人,一個班只有一個班花。這種環境,教給我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與人相處、與人分利。


9

抓緊時間戀愛



大學期間,二十多歲,你會覺得時間永遠靜止,人永遠不老。但是,這是幻覺。這段時間過得再慢,也會過去。


男生小腹再平坦,也會漸漸隆起或者鬆弛;女生面龐再粉白細嫩,也會漸漸衰敗。


上大學的時候,班上的女生是很美好的。奉勸各位男生,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協和往西不遠,有東華門、筒子河、角樓、午門,傍晚牽了手走走,很好的清風朗月,從來不用一錢買。


10

人都是要死的



協和8年,集中見了生老病死,深刻地意識到:人終有一死。


這似乎是句廢話,但是,很少人能夠在盛年認識到這一點,更少人能夠基於這一認識構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因為人是要死的,所以,一個人能支配的有效時間非常有限,所以,要非常珍惜。每一餐、每一天,都不要輕易給無聊的人或事。


因為人是要死的,所以,不要買自己用不上的房子,不必掙自己花不了的錢。像協和很多老教授一樣,早上在醫院食堂吃碗餛飩,上午救救人,下午泡泡圖書館,也很好,甚至更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江城子 香港中聯辦重開府
2018: 對習近平鄧朴方路線的比較與取捨
2017: 毛主席指出了第一代走資派產生的根源
2017: 淺談十九大以及萬維的反十九大勢力
2016: 基因測試:滿族基因主要是漢族,清皇父
2016: 習不成為“核心”才奇怪!
2015: 看中國近代戰爭實際效果:打一戰好!
2015: 美艦號稱闖南海 實際上是被中國兩艘軍
2014: 為什麼說溫家寶是壞人?
2014: 懇請版主幫助解封博客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