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 與 價 值 |
送交者: 山里人 2019年11月16日13:39:3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2019 11 14 熵,是一個物理學概念,價值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兩個概念都為我們鎖熟知,我們對於後者似乎更為熟悉與親近些。 熵的概念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於1865年所提出,是一個熱力學概念,在熵概念的基礎上,上個世紀60年代,普里高津提出了耗散結理論。 物理學家的語義體系對於大多數而言苦澀難懂,但其含義並不難理解:我們所有的存在的系統都必須建立在開放的環境下,需要從其環境中補充負熵,否則系統無法維繫。 一般而言,物理學家與經濟學家因教育背景與思路不同鮮有溝通,而,熵與耗散結構卻深刻地闡述了系統的建立與發展,生,或者,死,系統的穩定卻顯得為不足道,因為,穩定只是作為生死之間的一個中間過程,從宏觀看,沒有任何一個系統可以一直存在,‘凡存在,必有限’自古無例外,至於‘永遠’只是我們的壽命不夠長而已。 古典經濟學研究的是供給與需求,被人們通俗地概括為‘發現需求並滿足它’,從人類的經濟實踐的角度出發,我們的經濟過程的確如此,甚至,在遠古時代已經如此了,只是沒有被概括而已。 ‘發現需求並滿足它’是一個複合過程,從經濟組織過程看,前端是供給,終端是需求,僅此嗎? 不!在供給與需求之間是一個複雜的社會過程,對它的解讀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進程。 抽象地從現代經濟生活的角度看,我們的經濟過程可以描述為:供給-----匯總-----需求,而在供給與匯總,匯總與需求之間存在着兩個相關的耗散結構: 供給----耗散結構(DS-S)---匯總----耗散結構(DS-D)----需求 (註:DS-S:Dissipative System Supply ;DS-N:Dissipative System Demand) 什麼是耗散結構?即開放的系統結構,耗散的是熵,系統的維繫需要依賴處在開放系統中負熵的補給。 在孤立環境下,熵是趨大過程,系統會趨於死亡,所以,任何系統的存在都必須在開放的系統環境下,系統會得到負熵補充,以沖抵熵的減少,系統得以維繫。 一個完整的經濟過程是從供給到需求,供給是離散的,需求也是離散的,一般的情況下供給不會直達與需求,需要有一個匯總的環節,匯總,跨在從供給與需求之間,它包含了兩個系統結構,也可以視為過程:聚集與發散,這兩個過程本身互逆,在某些情況下相互抵消,如:空氣的供給,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需求直接被滿足,即,供給直達需求。 從供給到匯總是聚集過程,是組織的社會行為,同樣,從匯總到需求是發散,也是有組織的社會行為,這個‘有組織的社會行為’就是系統的負熵。 在供給與匯總過程中的耗散結構,DS-S,完成的是匯總,即:從離散到有序的過程,從古典經濟學角度看,這是價值的生產過程;從匯總到需求的過程也是一個耗散過程,DS-D,但它是一個‘有組織’的從有序到離散的發散過程,從傳統的經濟學角度看,這是價值實現的過程。 清晰地講,從傳統經濟學角度看,DS-S是創造的價值的過程,DS-D是價值實現過程。 DS-S,價值的過程,在《富國論》中被解釋為勞動創造價值,但是,同樣是‘勞動’,假如在DS-D過程中價值沒有被兌現呢?我們再說‘勞動創造價值’是不是就顯得很尷尬,在DS-D中兌現不了的價值,連DS-S中的勞動價值也被否定了。 也許,用熵,耗散結構與反饋可以更好地解釋我們的經濟過程。 反饋,參閱附件,《漫談反饋》,反饋的一般表達式為:Ii+1=F(1+m%- n%)Ii,Ii,為第i次輸入。 我們可以構造一個邏輯模型: {S1,S2、、、Sn}--→DS-S--→{ΣSi}--→DS-D--→{D1,D2、、、Dm} ↑ 價值反饋Ii+1 ↓ ←←←←←←←←←←←←←←←←←←←←←←← 整個體系的狀態取決於價值Ii+1與價值Ii,如果: 價值Ii+1〉〉〉價值Ii,那麼,體系的價值充盈,系統呈現擴展趨勢; 價值Ii+1≧價值Ii,那麼,體系的價值平穩,系統呈現穩定狀態,新介入的供應商尚有利可圖; 價值Ii+1=價值Ii,那麼,體系的價值平穩,系統呈現穩定狀態,系統在臨界狀態下,任何一個新介入的供應商都將沖減系統的價值反饋,使(價值Ii+1-價值Ii)趨於小於零,系統將呈現收縮趨勢; 價值Ii+1<價值Ii,那麼,體系的價值減少,系統呈現收縮趨勢; 價值Ii+1<<<價值Ii,那麼,體系的價值補充為虧損,系統將呈現死亡趨勢,直到有供應商退出,系統的價值反饋〉0。 在這個模型中,系統的價值反饋,也即負熵,負熵=(價值Ii+1-價值Ii)。 系統的價值反饋〉0,系統的價值反饋〉0,被馬克思解釋為剩餘價值,從這個模型看,價值循環是系統成立的必要條件,價值Ii+1與價值Ii的量化結果決定了系統的狀態,系統的價值反饋≧0,系統方可維繫,否則,系統呈收縮趨勢。 所以,價值,從來就沒有剩餘過,它是正常經濟過程的產物,價值是資本與勞動合作的有效性的度量,沒有價值回報,勞動也變得沒有意義。 假如,勞動者拿去了所有的‘剩餘價值’,那麼,系統的價值回報趨於零,系統將趨於收縮,從這個角度理解,‘剩餘價值’是一個十分有害的概念,損害經濟的正常運行,製造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分裂社會。 從現實看,也的確如此。 從離散的供給{S1,S2、、、Sn},到離散的需求{D1,D2、、、Dm},中間存在兩個耗散結構:DS-S及DS-D,DS-S完成的是匯總:{ΣSi},是從離散到有序的供給匯總過程;DS-D完成的是供給的發散過程,雖然是‘發散’卻是另一種有序,在經濟過程中體現為銷售行為。 因此,古典經濟學研究的是供給與需求,是一個雙重的耗散結構,當價值無法兌現時,耗散結構將無法維繫,所以,價值從未剩餘過,價值是系統的負熵,它的實現是有序結構得以維繫的前提,否則,我們將面對的是一個收縮的體系。 我們的社會體系得以存在的基礎就是體系的能量耗散得以有效地被負熵補充,系統的價值反饋大於零。
附件:《漫談反饋》 http://blog.creaders.net/u/8455/201901/338614.html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