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寿命为何会成为GDP后的热门指标 |
送交者: 安博 2019年12月15日19:48:54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攀比是人的通性,国家政府也不免俗,特别是追赶型国家更热衷于此。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群地理气候环境等的不可比,一些综合性的纲领性的社会经济指标常会被拿来作为比较的依据。中国早年的年钢产量,粮食产量,发电量;后来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等,都是这样的指标。选用哪些指标是有考量的,一般是国际上接受的,且能较好展示国家发展/政府成就的指标。比如中国在改革开放一段时间后就不再使用GNP而GDP,因为要将迅速成长中的外资企业的贡献计算在内。在中国这样政府强大的计划经济体里,指标的选取更具有指导作用,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比如催生了大炼钢铁和GDP热潮等。下一个被中国采用的指标很可能是人口预期寿命。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叫平均寿命,但它并不是人口的实际平均寿命,而是指一个新生儿的最可能的寿命,所以也叫新生儿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 at Birth)。现在常见的人口预期寿命有两种,算法稍有差别,结果也不尽相同。 预期寿命的计算方法十七世纪就开始研究了。现在通用的方法是,先通过人口普查或抽查得出人口在各年龄段的特定死亡率,制定出人口的的寿命表也叫生命表(Life Table)。然后通过寿命表来计算预期寿命。要建立生命表需要至少连续三年详尽的人口普查和抽样数据,中国在1982年人口普查前没有这样完整的数据,所以1982年前没有自己人口的生命表。人口寿命只能套用其他国家的生命表来估算,这样,1982年前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的估算肯定是不准确的。即使1982年以后,人口的动态发展仍需要多年的数据积累,所以真正可靠的人口寿命预测中国2000年以后才逐渐建立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