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聰明人 可惜沒能當領導 |
送交者: 我叫小龍魚 2019年12月16日22:11:5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魚論】美國有聰明人 可惜沒能當領導 美國的自私會讓美國逐漸失去道德高地 最終失去世界領袖地位 美國會付出自私自利而又得不償失的代價的。 約翰•克里、羅•康納:我們應該採取行動,確保我們的價值觀占上風2019-12-16 07:47:09 來源:觀察者網 【文/ 約翰•克里、羅•康納】 華盛頓忙於討論中國崛起的後果。相形之下,很少有人討論美國應如何塑造中國正在崛起的環境,更不用說我們可以在國內採取哪些行動來確保我們的價值觀占上風。比起造風力渦輪機和建太陽能發電廠,美國關注更多的是關稅。在塑造美國自己的未來或世界的未來方面,我們不應該是旁觀者。我們應該立下誓言,未來十年美國將超越中國贏得清潔能源競賽。 《紐約時報》12月9日刊登約翰•克里、羅•康納文章《不要讓中國贏得清潔競賽》 從今天來看,美國沒有在清潔能源競賽占上風。在許多方面,我們甚至都沒有嘗試。中國正在成為能源超級大國。今年年初,全球能源轉型地緣政治委員會發布報告稱,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和電動汽車的生產國、出口國和安裝國,其次是日本和德國。美國排名第四。 在可再生能源技術方面,中國也超過了美國占據領先位置。目前中國擁有15萬項專利,占世界專利總數的30%。我們的專利數量略高於10萬項,排名第二。日本、歐盟緊隨其後,分別約有7.5萬項專利。 2015年,中國超越我們成為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並有望在未來20年內主導生產。去年,中國生產了87.6萬輛電動車,占全球銷售量的60%,而美國生產了36.1萬輛。 中國正在做我們害怕做的事情。他們為公民購買國有企業生產的電動汽車提供補貼。市政府減免電動汽車車主的費用。擁有1250萬人口的深圳市實現了公交車全面電動化,還將2.2萬輛燃油出租車更換為電動汽車。 高鐵也是中國戰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擁有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總長達1.9萬英里(約合3萬公里。截止2019年,中國高鐵營業總里程達3.5萬公里——觀察者網注),大部分主要城市都有高鐵連接。美國的高鐵不足500英里。從紐約到芝加哥,用我們最快的火車需要19到22個小時,在中國同樣的距離只需要四個半小時。 除非我們有一項戰略規劃,否則中國可能會成為21世紀能源行業的“歐佩克”(譯註:石油輸出國組織)。如果用過於依賴中國技術的世界秩序取代過於依賴中東石油的世界秩序,那是愚蠢的。 美國可以圍繞一項在清潔技術方面引領世界的國家戰略展開動員。無論在沿海還是腹地,這都將吸引兩黨的支持。怎麼做呢? 只要考慮一下我們可以探索的選項。我們可以增加電動汽車的稅收抵免額,在購買時可以全額退還。這意味着個人不必等一年後退稅,在購買電動汽車時會立即拿到錢。如果這些抵免與國內製造業掛鈎,私營部門的就業崗位將重返汽車業城鎮。 我們可以在美國能源部先進能源研究計劃署的預算後增加兩個零,將其從幾億美元增加到數百億美元。我們可以把能源部能源效率與可再生能源辦公室和科學辦公室的預算增加一倍。 這兩個辦公室的預算水平總和將從約90億美元增加到約180億美元。兩個項目都支持可再生能源研究,對於滿足氣候挑戰的規模和緊迫性所必需的顛覆性創新都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用一家基礎設施銀行來為高鐵系統融資,緩解交通擁堵、降低污染、提高能源效率,並為區域航空旅行提供替代方案。儘管加利福尼亞州的經驗表明了本地分區問題和成本超支是會帶來挑戰的,但吸取的教訓表明,我們需要在實施方案之前制定明確的路線圖,而不是採用臨時方法。 我們可以追趕中國每年在公私合作關係的投入。2016年,中國對可再生能源投資達1260億美元,而我們只有400多億美元。我們需要更多範例,比如美國能源部與突破能源聯盟——由理查德•布蘭森和其他20位領導人發起的小組,致力於使可再生能源技術變得更便宜,更具商業可行性。上個月,比爾•蓋茨資助的一家初創企業運用人工智能和反光鏡取得了突破。這項新技術利用太陽的能量來產生足夠的熱能,用於無碳的工業流程,例如生產混凝土。另一個投資領域是電動汽車電池,需要將其續航里程從幾百英里提高至一千英里。另外,家用儲能系統和太陽能電池也必須變得更小、更方便。 2018年美國、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分別為428億和885億美元(數據來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能源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今天有40-50億人在消耗能源。這個數字將在30年內增加到90億。當前我們有230萬個清潔能源工作崗位。預計在未來十年中,太陽能電池板安裝人員和風力渦輪機技術人員的崗位數量將增長約60%。因此,圍繞清潔能源競賽制定一項國家戰略可以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 上世紀美國對人類做出了許多偉大貢獻。但我們引領全球並不是通過反對其他大國,而是通過確立科技進步標準來實現的。美國對華戰略的前提應該是:自己成為新能源領域無可爭議的全球領軍者,在應對氣候變化危機方面成為其他國家爭先效仿的對象。 (觀察者網凱莉 譯自《紐約時報》)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