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能力學習、網絡和黨校 |
送交者: chang le 2019年12月18日00:24:2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中共今年行事笑話頻出,最大的是對香港區選信心滿滿卻輸掉內褲,還有從俄國引進豬瘟導致副食品供應緊張、對美叫囂遭痛打、為蔡英文助選、新疆密件曝光和南中國海礁石被美艦定期巡遊沒脾氣等。這衝擊到迷信權貴的自乾五(自帶乾糧的五毛,實際上是自帶乾糧的匪諜,可以簡稱為自干諜),因為在他們看來,當上紅朝皇帝大臣,就證明了英明神武。 舉個迷信權貴的笑話,有個論壇上有人說淞滬抗戰是蔣中正發動的,這本是歷史常識,居然有無知無畏的權貴迷信者反對事實,說這小看了蔣的智商。這個反對的好笑之處更在於,預設了蔣當上皇帝就證明了他英明神武。這是更大的無知無畏。蔣一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孫中山被陳炯明趕出廣州時,放下在上海的投機客生意,做大得多的投機,撿起同盟會員的身份,跑到孫身邊去護駕,從此得到孫的賞識。他在短短的21年(1928-1949年)里,主動為蘇聯當對日盾牌,犧牲大量人命財產,輸光南京國民政府,看不出達到中等的智商。順便說說,蔣到日本留學,讀的是振武學堂,是交錢就能進的民辦軍事職校,沒能考進中專級的官辦士官(軍官)學校。 當上皇帝大臣,不能證明智商高,也不能證明管治能力強。管治能力是一種專業能力,需要長時間持續的高強度學習(包括實習)。 過去手工業匠人和商鋪的學徒期,叫作“吃三年羅卜乾飯”。三年裡吃的是醬菜下飯,沒有薪酬,什麼都得學得練,甚至要給師傅家倒、洗夜壺。 魯迅說,中智之人,學習十年,就可以成為學者。他說的學者,基本上是指考據學者。 魯迅回憶在日本仙台醫專學醫,練習畫器官圖時為了美觀而加以改動(“藤野先生”),可見他重視美觀超過事實,不適合學習以事實為基礎的科學、考據學和技術。他不喜歡不美觀的醫科技術,申請到在東京學校學德語的獎學金,就從仙台醫專退學了。 在東京幾年,魯迅在課餘把日文的各國現代小說翻譯成中文,賺取稿費。這訓練了他的中文寫作能力。他的自我中文寫作學習和練習強度之大,從一個故事中可以看出。他把弟弟周作人和周建人也弄到日本留學,讓周作人跟他一起翻譯。周作人時常停下不干,被魯迅強制幹活,甚至有一次拳打周作人。這訓練了周作人的中文寫作能力。 魯迅在教育部當高幹(僉事,副司級)的頭幾年,沉迷於收集研究拓本,大抄魏碑。後來寫了幾本中國古代史著作(包括小說史等文學史)。 在文學創作成就上,魯迅秒殺郭沫若和胡適,但是在學術成就上,魯迅被郭胡秒殺,更別提魯迅的第一本學術著作《中國小說史略》恐怕是抄襲日本學者的。 魯迅在學術研究上學習了不止十年,寫的學術書證明他成為了學者,但算不上傑出的學者。傑出的學者,中文叫作“什麼學家”,英文是master(大師)的一種(學術大師)。 西方有學者提出“一萬小時理論”,說的是獲得任何一種專業能力,都需要一萬小時的高強度學習。如果每天高強度學習8小時,就需要三年半;而如果每天4小時,則需要七年。 在網絡上,可以看到很多永遠只對某個問題說一兩句話的人,過十年二十年還是像祥林嫂一樣嘟囔老意思,沒有任何長進。他們有時也讀讀新聞報道或網文,但懶得讀書,從沒寫過一篇本職業/專業以外的文章(可憐的5百漢字或相當的3千英文字母以上)。他們的老意思,會包裝上一些學術名詞,但那是來自網上的普及文章,就像是永遠吃鄉村老祖母嚼過的食物糊糊的嬰兒。更噁心的是包裝上中國中小學水平的網民的流行詞(例如:實錘、小姐姐)。 中共官員中飛速躥升的官後代、秘書幫和團派,不需要花一萬小時高強度學習管治能力。從副縣級開始,就有機要(拎包)秘書包幹所有雜事,有大秘書(辦公室、廳副主任或主任)安排公務,有辦公室、廳秀才代寫公文講話稿。上班主要就是讀讀公文,畫圈或寫兩句批示,滿腦門子爭權奪利。無過就是功,無災無難到公卿。他們跟祥林嫂式網民一樣,幾十年說活都是老意思,沒有長進。他們不如網民的是,連電腦、智能手機都懶得用而不會用,當然不會網上瀏覽。他們包裝老意思的學術名詞,來自黨校教師嚼過的食物糊糊。他們講話稿里的網絡流行詞,是代筆秀才看來的。這樣的無能之輩掌權,不鬧笑話才怪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