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時代即將過去(轉載) |
送交者: 黃花崗 2020年01月05日02:15:3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1 安史之亂後,戰爭延入中原,到唐末,又發生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唐王朝為了維護唐姓王權的穩定,對農民起義進行窮凶極惡的鎮壓,大江以南都成了殺閥的戰場。 隨戰亂而來的是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在生與死的模糊界線上苦苦掙扎。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以取敵方軍隊的首級之數計功,以至於每一次次的戰爭,都是每一場場殘酷的殺戮,戰爭所導致的無辜平民百姓的死亡人數,無以數字量計。 “寧為太平犬,勿為亂世民”。就是古時代的平民百姓,對生不逢和平時代而發出的最悽慘的悲鳴。 飽受戰爭之苦,飽覽戰爭之害的唐代晚期詩人曹松,於廣明元年詩作《己亥歲》。 詩曰: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 其二 傳聞一戰百神愁, 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 近來長共血爭流。 在這兩首詩中,詩人曹松揭露了一個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那就是:所謂將軍的戰功,都是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以生命換來的。在詩人曹松看來,古時代王權社會中那些最為榮耀的拜將封侯之事,實則,不過是一種、又一種種的罪惡。 2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前出塞九首》中的第六首中,有這麼一句: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句“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也是遠古冷兵器戰爭中的至高戰略。 在戰場上,在戰爭中,為什麼要“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呢?這個其實不難理解。在戰場上,騎兵和步兵不是同一個等量級的,騎兵速度快,相對於步兵,既省卻了體力又具有上空的打擊優勢,步兵是難以戰勝騎兵的。因此,步兵在同騎兵的搏殺中若想不落於下風,就得先把敵方騎兵的馬射倒,讓敵方的騎兵也變成步兵。都是步兵了,誰生誰死,那就倚天沾地憑各自的運氣。 而“擒賊先擒王”,則比“射人先射馬”更容易理解。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華雄被關羽斬首後,餘下的軍隊既作鳥獸而散,再無一絲一毫的戰鬥力。在戰場上,至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其實展露出的就是戰爭的本質現象。 在歷朝歷代的戰爭中,戰爭的發起者從來就不是普通的百姓,普通的百姓是害怕戰爭,厭惡戰爭的。他們只是戰爭發起者手中的工具,用我們現代的話來理解,就是戰場上的炮灰。普通的百姓走上戰場,皆是被逼於無奈。我們從古書籍中,從當今的電影電視劇里也可以窺見,在戰場上,都有戰場執法隊,這些執法隊的職責就是刀口對內,斬殺所有臨陣怯戰,或是臨陣脫逃的普通士兵。而布置和安排這些戰場執法隊的,恰恰就是“擒賊先擒王”中的那個“王”。“王”被擒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意味的,也就是一場戰爭的終結。 然而,在冷兵器時代的遠古,要“擒賊先擒王”,又是何等的不容易,甚至於,“擒賊先擒王”,無異於一種戰略上的意淫。因為在“王”的前頭,有無數的炮灰在填充,有無數的屍骨正累積。戰爭再殘酷,生命再怎麼不如草芥,那是相對於普通的平民百姓來說的。戰爭相對於“王”來說,是一次次的揚刀立威,是一次次的“你犯了我,遠近皆誅”。 所以,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對於“王”們是安全的。所以,冷兵器時代的“王”們,他們不懼怕戰爭,不在乎戰爭,更敢發動一次又一次次,讓普通平民百姓安歇不下來的戰爭。 3 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時代,就要過去了。 因為,人類現代的高科技,已經具備了自動識別無辜的炮灰,繞過無辜的炮灰,直接找到那一個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讓善惡有應,讓“王”無所遁。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的元月3日,伊朗人卡西姆·蘇萊曼尼被一枚導彈襲擊身亡。伊朗人卡西姆·蘇萊曼尼被視為伊朗強硬保守派代表,1998年左右起擔任聖城旅指揮官。在伊朗曾經有一項民調顯示,卡西姆·蘇萊曼尼在伊朗的支持率甚至比總統還要高。卡西姆·蘇萊曼尼是伊朗革命衛隊分支指揮官,輸出伊朗伊斯蘭革命,發動伊朗對外戰爭。說到伊朗的權威,哈佛大學中東學者馬吉德·拉弗扎德甚至認為,卡西姆·蘇萊曼尼是繼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之後的第二人。 不評論卡西姆·蘇萊曼尼遭遇導彈襲擊的事件,但由卡西姆·蘇萊曼尼遭遇導彈襲擊的事件所釋放出來的信息,足可以讓我們窺明白兩條今天的道理。 一: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已是簡單至極。 二:若誰還想利用萬骨枯的代價,來促使自己的一將功成,只能留給後人類歷史萬世的臭名。 |
|
|
|
作者:L888 回帖時間:2020-01-05 15:51:53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