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道路.雜思錄 第八章 何去何從(4)
送交者: 天涯月 2021年08月26日12:25:0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8.10  自由民主遭遇社會瓶頸的根源

自由民主的思想成為一種社會思想體系自發軔以至成為潮流,都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驅動力,一切與現代社會相關的思想文化與文明成果無不與自由民主的思想相關聯,自由民主已成為現代社會最根本的基石,這也是自由民主被視為普世價值的根本原因。《歷史的終結》一書所表達的就是,儘管民主體制或民主社會遭遇種種挫折,自由民主是沒有更好的替代品的,是最具有普遍接受的社會形態,也是百年來社會變革趨向的主要模式,就近代社會發展主要模式,以及人類多數心理認知與思想意識的探索而言,這就必將是人類社會形態歷史的終結。

然而不論自由民主帶來的現代社會各種積極成果,還是自由民主在現實踐行遇到的瓶頸與挫折,都說明自由民主只是手段,存在的問題說明其並非普世,其本質也就如其他文化思想價值一樣都是為了追求生命的利益,或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手段。自由民主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思想價值同樣也包含利益與意識價值認知這兩個部分,在利益與意識價值認知中也許就能找出自由民主普世價值在不同國家與地區成功與失敗不同結果的根源。

文化價值本質是利益,自由民主本質也是利益,然而任何文化價值都含有意識價值的認知。對非西方社會,自由民主作為一種外來文化,儘管代表大眾的利益,或社會進步可能產生的物質利益,然而這種預期的利益,也絕非一朝一夕可達成,即自由民主所代表的價值在相應社會文化環境下,如果無法兌現或達成曾經預期的現實利益,普世價值無法兌現普世的利益,終使普世價值難產。這種理想的預期利益與現實的落差就是現實利益與意識價值認知的落差,也是自由民主遭遇的社會瓶頸的根源,妨害自由民主的文化思想的健康發展。如果忽略社會改革過程,社會吸納與融合新文化的時間性,就會造成社會動盪與國家分裂,社會的現代化也遙遙無期,適得其反。不問實際的強勢推行普世的價值,甚至是一步到位,已成為強勢文化在新的歷史環境下,西方文化思想以普世之名對落後地區與弱勢文化的強迫移植與碾壓,甚至是別有用心的文化經濟壓迫與政治裂解。

而民主模範生西方社會遭遇的社會低效治理則是群體與社會整利益衝突並無法解決的結果。民主體制輪流執政決定了選舉決定社會利益的分配方式,也即是社會利益大餅的瓜分,代表選民的民意代表及主政者就社會利益分配進行爭鬥與協商,達成妥協,然而妥協是相對的,已任期為限,鬥爭是根本的方式,就是新任期的選舉,這就決定社會利益的分配方式像選舉輪流執政一樣具有時間性與不確定性,而社會大眾個體財富的普遍困窘,現實利益比長遠社會目標更具吸引力,而民主體制使長遠利益像民主選舉一樣具有相當不確定性,在現實利益與長遠的不確定的利益之間,現實與近利必然成為社會大眾的最佳選擇,這也決定在民主社會從根本上無法做到社會資源的長期合理配置,加上民主體制的相互制約,社會低效治理是民主社會的必然現象,是民主或民粹的本質決定的,是民主體制無法跨越的障礙。


8.11  只有普世的利益 沒有普世的價值

生命為追求利益而組成群體與社會,群體對個體而言首先是秩序與約束,責任與義務,而自由是在群體與社會中追求個體的利益,在群體中自由就是一種權力,自由與群體是矛盾與對立的,自由的本質就是對群體的否定,就如同群體的本質就是對自由的否定。自由造成的社會個體利益之間,個體與群體,以及個體與社會利益的衝突。民主體制形成多元的社會思想,自由民主與群體都有着本質的矛盾衝突,就如同生命追求利益的本質或自私本性與群體或共存共享共產存在本質矛盾,不同的是它們從不同的極端或方面傷害群體或社會。自由鼓勵個體以個人利益傷害群體,民主以保護自由最終傷害群體秩序與效率,財產共有則以限制私產與自由,最終傷害群體與社會。

群體與社會是生命爭取最大利益的工具,是一切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極端的自由民主與共產一樣拆解傷害群體與社會的基礎,而將自由民主作為道德制高點必然將自由民主推向空談與不切實際,最終走向極端,民粹與政治正確就是自由民主走向極端的最佳表現。自由民主也僅是一種社會思想文化,代表一定社會價值或生命理想價值的文化。每個個體人的差異,相應社會歷史文化與宗教文化的不同,都會使自由民主在不同社會帶來不同的結果,甚至相反的結果。這種矛盾就是現實利益與價值或自由民主價值觀的矛盾,任何價值最終都體現為現實物質利益,共同的自由民主價值在不同社會文化思想環境下,兌現或演化出不同的現實利益或物質利益,使普世價值不再普世。

從自由民主在世界各國家地區的現實成果與西方社會的問題,說明自由民主並非普世的價值,具有區域,文化,以及時代的局限性。由於歷史文化發展不同造成的每個國家民族與社會的獨特性,並不存在一種可以作為普世的價值外來文化思想可以直接植入或融入社會,而不需要一定時期的融合與消化,融合的不適就是社會動盪的根本原因。

以不同社會的文化差異,由此帶來自由民主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容的不適而言,不存在任何所謂普世價值。而以《終結》一書的觀察與結論,儘管有起伏與挫折,自由民主已表現出大的趨勢與最終歸向。然而自由民主成為最終歸向之前由於起伏與挫折所延宕時日,也很有可能成為不同意識形態重新演繹與復興或新思想的舞台。以生命的本質而言,如果存在普世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利益,即是說只有普世的利益,沒有普世的價值。自由民主作為外來移植文化與不同文化的衝突就是利益的衝突,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就是眾所周知的名言。朋友與敵人都是社會文化價值的表現,而利益才是生命的本質,才是生命存在內在的最根本的追求。自由民主最終趨向民粹,而民粹的本質就是利益,大眾在價值與利益終極選擇利益,這是自由民主無法逃脫的宿命。

8.12  民主成為目的是對手段的誤讀

生命的本質決定一切人類社會現象,包括文化思想價值,都是利益的表現。自由民主作為社會文化思想也是一種社會利益的訴求,它的出現到成熟,並成為社會的主流或基礎,都是一個舊文化舊利益的消解,與新文化新利益的成長與茁壯的過程,這兩者都需要一定的社會環境與時間,這也包含着社會物質生產與社會管理的進步等等,是一個緩慢與複雜的社會演化過程。有的民主國家施行民主體制幾十年,卻未能產生如西方社會的積極成果,就說明原有社會文化與舊利益是多麼的頑強,而接受新文化及其代表的社會利益訴求是多麼困難。如印度就是一個例子,自由民主在社會的政治領域層面,在表面占據主流或統治地位,然而在表面之下的社會現實,各階層群體與利益,舊文化仍然主導社會運行,自由民主新文化價值並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現。而有些國家,新舊文化與利益的衝突卻帶來巨大社會代價,如內戰與分裂。

自由民主文化思想的發源地,西方民主社會自由民主思想意識的社會效用與利益是有目共睹的,是不容置疑的。西方國家的物質強大與文化優越無疑證明自由民主作為人類進步思想文化或文明的價值,是現代文明,甚至一切現代文化元素的根本與基礎。自由民主如此重要,使之成為強大與現代文明的表徵,在人們意識中它不再僅是社會進步與謀取利益,謀取現代化的手段,而已成為現代文明必由之路,也使之成為終極目的。從手段到成為目的的跨越,無疑是對自由民主誤讀的開始。將自由民主當作社會改革目的而不僅是社會改革的手段,造成兩個結果,一個是手段代替目的,一個是表象遮掩了本質,手段與表象神聖化,成為信仰,而信仰是不允許批判的,信仰的實踐也是不惜一切代價的。失去思想批判與不計代價是意識形態宗教化與社會實踐走向歧途的開始。任何失去批判的社會文化與思想都將失去社會生命力,不惜代價的社會改革也扭曲社會改革的本質與初衷,或不可為而為之,這也是為什麼自由民主在非西方社會出現不盡人意,其根本原因就是忽略自由民主作為外來文化思想與原生文化利益的矛盾衝突,缺乏對新舊文化相互適應的思考與批判,追求最大利益的社會改革扭曲為不容置疑的世俗宗教實踐。

8.13  外來文化帶來社會矛盾與衝突

誠然,任何人類社會由於文化與各自獨特發展的歷史,以及社會的分工,貧富的不均等原因,不同的社會群體都會有各自的文化思想意識,也即是社會文化是多元的複雜的。這裡的多元指與不同社會群體與階層相關的多元,而不是主導的可相互抗衡的多元文化思想。任何一種文化思想也必然與其他文化思想發生交流與相互影響,同一社會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或對抗,都是社會內部不同群體或個體追求利益的交融與對抗。這些交融與對抗是社會變化變革的內在原因,當交融與對抗失去平衡,社會就發生變革或革命,一個穩定的與健康的社會就是處在一種動態漸進的平衡。

對西方社會而言,自由民主的文化思想屬於社會原生文化,有一個滋生與成長的過程與社會環境,在自由民主文化發展過程中也同樣與其他文化思想發生衝突與矛盾,特別是與相應社會的占統治地位的文化思想發生矛盾,也會發生革命,如法國大革命等。無論如何自由民主文化思想從產生到成為西方社會文化思想主流,經歷了一個漸進漫長的過程,也產生了豐碩的成果,故而成為現代文化的楷模。

對非西方社會而言,自由民主是一種外來植入文化,一方面由於缺乏與社會本土文化相容基礎,引發對新文化觀念有意無意的曲解,自由淪落為放任,民主成為多數暴力。另一方面作為新文化思想帶來的社會利益的改變,從而激發社會矛盾,而體現新文化思想的體制改革往往採取驟變或革命方式的進行變革,社會缺乏相對緩和的漸進過程,所有矛盾與利益衝突在短期觸發,使民主的改革難於帶來預期的成效。在東亞也出現一些民主改革較為成功的例子,如南韓新加坡台灣,這些地區都有一些基本的共同點,威權統治達成經濟起飛作為社會改革的物質經濟基礎,一定數量的中產階層與受教育群體形成社會文化思想基礎,東亞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強調服從與合作的文化傳統,單一的社會族群,或不存在民族文化的衝突,這些因素都有利於緩和由於政治體制改革帶來的社會矛盾與衝突。自由民主新文化思想相對順利地融合於原有社會文化,這也是這幾個地區民主轉型相對成功的原因。這也是其他施行民主改革國家與地區的非西方社會所不具備的,即社會文化與族群的矛盾與衝突相對緩和,以及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基礎,自由民主亦具有相當的社會共同認知與接受。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的民主改革都表明,自由民主作為外來文化必然帶來社會矛盾與衝突,而成功的地區也有一個威權體制下經濟發展與漸進的過程,缺乏一個社會改革漸進過程的地區即使達成體制的改革,也帶來混亂與停滯。自由民主作為外來文化引發社會矛盾與不適是普遍現象。


8.14  思想價值遮蔽生命物質本質

記憶產生意識,意識對利益的認知的條理化與複雜化產生對周遭事物的情感,精神則是情感的升華,意識產生的情感精神就是文化的基礎,其中也包含群體秩序與個體利益的相互敷陳,文化就是群體或社會各種因素的混合體,這些因素背後最根本的基礎就是利益。由於地域環境與歷史,以及語言的差異,也必然形成不同的族群與社會文化。文化也是群體與社會個體的共同認知,也成為一個族群區別於其他族群的標識。文化的精神因素對個體的薰陶使其產生對群體的歸宿與依附情感,從而產生對文化精神價值的認知,宗教信仰也是一種精神價值的認知,然而所有精神價值最終都以物質利益為依歸,由於精神價值與物質利益之間並非總是直接關聯,其中夾雜着意識與文化,以及情感等因素的影響,使精神價值與物質利益之間隔離了厚厚的思想與情感意識,其中就有所謂高尚的情懷,而高尚也同樣是意識的認知。文化的精神價值對個體思想意識的薰陶有如人類對家畜的馴養,馴養家畜的後代比同類卻是野生的物種來的容易,這就是一種行為模式的遺傳,模式固定生物的的群體行為。而思維對於人類也是一種行為,具有同樣文化背景的群體往往具有相同的思維模式,形成一種群體思維行為,思維模式也會固定與僵化同樣文化背景群體的的思維與認知模式,這可能使人類對精神價值的認知停留在接受傳承的層面,而不去追究精神價值背後的物質利益或真正意義,以及這些物質利益的基礎又是什麼。

意識形態思想價值也是一種社會精神價值,這些思想價值同樣代表或具有一定的物質利益,有其特定的社會基礎,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環境的改變,這些物質利益的基礎是否已改變,甚至以不復存在,如果物質利益的基礎已改變或不復存在,建立在其上的文化與精神價值是否應該改變,或不應該繼續作為社會為之奮鬥的目標,或者這些目標需要附加新的但書與社會條件。人類由簡單的物質人生物人進化為複雜的有思想意識的精神人,就是一個求物質溫飽進化為求精神榮辱的進化過程,精神榮辱就是所謂社會的認知,也即是最後的人的精神意識基礎,然而這種建立在思想意識上的精神進化,也使人們忽略了物質人生物人才是最真實與本質的人,精神人由於具有特定社會文化思想傳承,及其相應的的社會物質基礎,精神人注重的是精神的社會價值與理想個體精神認知的體現,而忽略了生物人或社會大眾的需要的物質基礎以及精神價值的物質利益基礎。當社會的物質利益基礎發生變化,人們的價值觀念或社會精神價值仍然停留在過去,這無疑將妨礙社會的健康發展。同樣,作為普世價值的自由民主價值是否也有社會物質利益以及社會物質利益基礎改變的問題,這需要對自由民主價值的產生與發展成為現代社會主流價值的範疇與現有社會環境,以及社會的物質利益基礎進行分析,也許能得出結論。


8.15  追求最大利益 新思想的催化劑

自由民主的價值無疑與資本主義及西方社會的工業化是相輔相成與互為基礎的,社會環境就是資本血腥與野蠻生長的時期。在社會資本不足的原始積累時期,資本生產最肥沃的土壤不僅是自由競爭與自由市場,還需要一無所有同時又是擁有人生自由的社會勞動力,這就需要打破社會底層對舊有貴族封建制與土地的依附,同時社會的進步也產生突破舊有思想文化價值,自由與民主無疑契合社會物質生產與新文化思想發展的需要,自由民主價值無疑符合社會大眾追求個體自由解放,打破舊有文化思想枷鎖的社會現實需要,社會個體特別是社會底層對自由的追求,資本生產自由生長,資本需要自由的勞動者,儘管相應的民主體制僅是社會精英與財富階層的民主,初期自由民主對追求社會最大利益有着雙重合理性。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後工業化,或全球化進程的時代,對許多國家而言,社會個體的自由與民主有如空氣已是天經地義的社會環境,民主體制也由社會精英民主成為社會大眾民主,自由民主作為主流社會價值已不具備社會工業化初期所具有的推動社會物質與文化思想進步的驅動力,其作用就是對既有社會文化價值的守護,或一種維護社會基礎的保守價值。自由民主已是既有的社會物質存在,而不是需要努力爭取的社會目標,將即成的社會存在作為社會的終極理想精神價值,這就是歷史終結與最後的人的現實物質基礎與底氣,也是謬誤的根源。今後的人類社會只會有科學與技術的進步,不會再有思想與精神價值的改變,然而這並不符合生命為追求利益不斷進化的本質,群體與社會作為追求利益手段的必然不斷改變,而新思想就是改變的方向與基礎,思想的改變必然是社會價值的改變。

二十一世紀的後工業化時代,資本泛濫與生產過剩,消費不足,貧富差距懸殊,這與自由民主作為社會的主流價值並非毫無關聯,貧富差距與自由資本自由市場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民主使社會短視與僵化,資本與民粹各執自由民主的一端,自由民主無以為解。這也說明社會需要新文化新思想去解決這些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問題涉及重大的社會利益,要突破這些社會利益群體的阻滯,新文化新思想就有可能產生新的精神價值,以凝聚社會改變的力量,這也不無可能。不論新的文化思想是否產生,既有的自由民主價值僅是既有社會文化與秩序的守護,無法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遇到的社會問題,這是不爭的事實。人類社會必然要解決遇到的問題,自由民主無法解決,就必然有新的思想價值精神價值產生,進入二十一世紀,已不是中世紀受舊文化思想禁錮的社會,全球文化的多元與人類的進步是必然的,新文化思想的產生也是必然的。


大魚 谷歌博客

大魚 - YouTube

中國文化與社會的過去,今生與未來, 電子書 中國道路.雜思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美國打壓中國的結果不會好
2020: “大佛洗腳”預示改朝換代,人民幣數字
2019: 特朗普:中國想重啟談判
2019: (參考材料)被徐特委痛砸d“鍋爆料”
2018: 香港或回歸中華民國或獨立
2018: 用第三苹眼睛看兩面中國 ——讀潘公凱
2017: 文革的基礎假設:新官僚形成一個利益階
2017: 來一首合乎平仄押韻的詩一首,《詩是屎
2016: 春秋戈:習近平錯在哪裡?
2016: 毛主席永遠活在人民心中——毛澤東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