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為簡化字正名
送交者: 西石槽7號 2021年08月27日13:11:1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最近,博主體育老師對簡化字開罵,鸚鵡學舌,跟着台灣人對簡體字一通臭貶,好像她和簡化字有多大仇恨似的,而不說自己從小學五年級就學簡體字,以前學的繁體字早忘光了。(自稱高中語文課本的課文都忘光了)既然有人提起這個話題,把簡化字扣到共產黨頭上,那就不得不論證一下簡化字的起源,免得自稱老師的無知無畏的文盲字盲信口胡言,擾亂視聽,誤人子弟。本文準備從漢文字筆畫的簡化,文字發展的趨勢,來論述簡體字是文字發展的必然。已及為什麼台灣人和中國大陸的一些“公知”要極力反對簡體字。

漢字是怎麼來的,據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裡說,是由黃帝的史官倉頡造的。當時造的字是什麼樣的,已經不可考了。現在我們能在實物上看見的最古的文字,只有商朝的甲骨和鐘鼎文。甲骨文根本就不是人際交流用的文字,是和鬼交流的文字,向逝去的祖先問卜用的符號,除了占卜官,沒人看得懂。然而誰都不認識的字是不能傳遞信息的,於是甲骨文進化到了篆字。春秋戰國為大篆,秦始皇“書同文”,統一為小篆。李斯把小篆勻圓的筆畫稍改平直,創建了隸書,到漢代才出現平直扁正的正式的隸書。漢末進化為楷書並取代了隸書,通行至今。也就是說,代表中華文化的“正體字”,至少也應該是篆字。篆刻治印是金石藝術,你那台灣的繁體字刻章是老農民支錢糧的手戳,也好意思說是文化。

漢字屬於象形文字,是從圖畫演變來的。篆字圓折,多少還有些象形的味道,到了隸書和楷書,字形則基本和形象脫離了。古人並不愚蠢,他們早就將形象改得簡單,因為書寫橫平豎直的筆畫,要比畫曲里拐彎的圖像簡單快捷。然而,楷書只是字形上的進化,筆畫還都保留着。魯迅先生就很形象地分析過:“如“寶(寶)”字,則要畫一個屋頂,一串玉,一個缶,一個貝,計四樣;我看“缶”字還是杵臼兩形合成的,那麼一共有五樣。單單為了畫這一個字,就很要破費些工夫。

我還記得上小學時老記不住 “聽”字的筆畫,常常被老師罰重抄。有個大孩子告訴我說,“聽”就是“耳王十四一心”六個字寫到一塊兒。直到現在我練書法時寫聽字都照這個順序。六個字拼在一起形成一個字,要七歲的小孩寫在半寸見方的格子裡,小孩不恨你才有鬼了。那些 鼓吹繁體字的台灣大佬,你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恨不恨讓你們把“臺灣”寫到格子裡,寫出格子或寫錯筆畫就罰你們重抄十遍的老師,要說小孩話,別說那些長大以後灌輸到你腦子裡的冠冕堂皇的廢話。

文字是人類交流和學習的工具,而普及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基礎。繁體字難寫難認,就成了普及文字難以跨越的門檻。五十年代初期,中國的文盲高達百分之八十到九十,要掃盲普及教育,推廣簡體字勢在必行。而且,簡體字並非始於五十年代,可以說古已有之了。且不說書聖二王,草聖張旭,懷素等古代書法大師的字帖里就有不少簡體字,乾隆皇上御題碑文里也有簡體字。難道被諸葛亮稱為“東夷”的台灣人比唐宋書法名家還有文化?敢為簡化字正名說乾隆爺沒有文化,放在當年那叫“輕君之罪”,要凌遲的。

其實,早在光緒三十三年,浙江桐鄉人,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兼署學部副大臣勞乃宣就出過一本《簡字全譜》。不過那會兒國民黨還是“亂黨反賊”,被清政府打得鼠竄東洋偷生保命,沒有閒情讀這本書。民國初年,勞乃宣主張復辟,民國的先生們當然要鄙視一下封建制度的孝子賢孫,不屑讀他的著作,也就不知道簡體字成書的歷史竟然比民國還要久遠。現在公布的簡化漢字,只不過是歷代已經存在於草書和民間通用的簡化字的歸納總結而已,就是有新造的,也是個別的。

至於為什麼台灣人和中國大陸的一些“公知”要極力反對簡體字,魯迅先生早有論述,而且說的極清楚,我抄在這裡就行了(引自《門外文談》):

“因為文字是特權者的東西,所以它就有了尊嚴性,並且有了神秘性。文字既然含着尊嚴性,那麼,知道文字,這人也就連帶的尊嚴起來了。新的尊嚴者日出不窮,對於舊的尊嚴者就不利,而且知道文字的人們一多,也會損傷神秘性的。文字難,文章難,這還都是原來的;又加以士大夫故意特製的難,卻還想它和大眾有緣,怎麼辦得到,但士大夫們也正願其如此。”

“我們中國的文字,對於大眾,除了身分,經濟這些限制之外,卻還要加上一條高門檻:難。單是這條門檻,倘不費他十來年工夫,就不容易跨過。跨過了的,就是士大夫,而這些士大夫,又竭力的要使文字更加難起來,因為這可以使他特別的尊嚴,超出別的一切平常的士大夫之上。”

如果文字易識,大家都會,文字就不尊嚴了,文化人也跟着沒有尊嚴了。於是,他們就用漂亮話把持文字,保護自己的尊榮,尤其以國內的一些文人為甚。簡體字推廣六十年了,除了練書法,和港台有聯繫的文人外,社會上已經很少有人還認識繁體字了。於是,認識繁體字也就成了一種值得驕傲的資本(那認識篆字的,是不是也應該鄙視一下只認識宋體字的)。他們以為認識繁體字就高人一等,不僅鄙視不認識繁體字的工農大眾,還遍出些順口溜諷刺簡體字,說什麼“鄉無郎,雲無雨,愛無心,魔仍是魔,鬼還是鬼。”云云。也就是你們村的私塾先生寫鄉字有郎,你看看草聖張旭,懷素,孫過庭寫的草書裡有郎嗎?就連文徵明,董其昌寫的行書鄉字裡都沒有有郎?雲字本來就不應該有雨,《楚詞》裡就有“旦為朝雲,暮為行雨”,雲雨本來就不在一塊,楞把雲雨擱一塊兒,意思就變了,沒看過《三言二拍》的人當然不懂。一說雲就想到雨,扣你頂猥瑣的帽子沒冤枉你吧。再說“愛無心”當年黃埔軍校蔣校長中正題寫校訓時就省略了,你有意見當年怎麼沒向他提?沒這膽兒吧。至於“魔鬼”以及其他一些筆畫多的字沒有簡化,那是因為歷代文字記錄里沒有留下簡化字的記錄,為尊重歷史,所以沒有簡化這些字。我就不明白這些文人怎麼專對這些描寫醜惡的字如此上心,難道是因為整天就寫魔呀鬼呀這些字,寫到手抽筋,為這些字沒有簡化而憤憤不平?

這個體育老師雖然仇恨簡體字,她自己卻造了一個簡化字,“泬”。漢字是從象形轉化來的,這個“泬”是房頂下有個八字形開叉,傍邊兒有三點水兒。從上下文看:“到我家前院表泬”,應該是個演字,畫了一個房頂,裡面一個開叉,三點水,這表演什麼啊?本來象形文字就是看圖識字,看了你畫的這三樣東西,還真就不知道要表達什麼。傳說漢字是由黃帝的史官倉頡造的,一個長了四隻眼睛的老頭陀,你只長了兩隻眼,相貌就不配,怪不得造出來的字既不象形,又不從偏旁,不倫不類

不過看了她一篇文章的用字:“半條亍”,發現她不是在造字,而是在使用被廢止的簡化字。文革打到了反動學術權威,大老粗要專知識分子臭老九的政。前兩批簡化字都是文字學者討論的結果,工農兵當家做主掌權了,簡化字要貧下中農說了算。於是大寨農民把他們生產隊記工分的符號拿出來當簡化字推廣,街被簡化成,演被簡化為,圓蛋簡化成元旦,在海外華人中鬧出天大笑話,不得不廢止。這個體育老師把簡體字罵的狗血噴頭,自己卻繼續使用被禁用的三輩貧農鬼畫符的簡體字,不是自扇大耳貼子嗎?怪不得網上流傳一句話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其中語文可以是數學,音樂,美術任何課程,可見體育老師的名聲如何。沒想到還真有這麼個體育老師,真實存在於萬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文革禍果—從魯九兒介殼文學水平談起
2020: 荒誕的政教分離藉口
2019: 香港和平遊行,要求真普選,不與皇帝鎮
2019: 何頻 陳小平: 中英聯合聲明到底有沒有
2018: 中共建政之前需要“兩桿子”,建政後只
2018: 滴滴“逆風車”往哪開
2017: 資產階級的革命對象是封建制度,而不是
2017: FW, 尹勝 : 一個愚蠢麻木懦弱而又虛偽
2016: 史前最大謎團:美洲發現地下超級隧道(
2016: 食品券?中國發明滴,美國剽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