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膽兒肥:仨公共衛生教授聯名對成都疫情防控提出建議
送交者: 幸福劇團 2021年11月11日04:25:5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肅然起敬!三名女教授斗膽聯名對疫情防控措施提出“緊急建議”


11月8日,成都不少市民都收到小區通知稱今晚要做核酸檢測。同一時間,成華區、錦江區也先後發布通知,要在部分區域進行核酸檢測。

“中國公共衛生之父”陳志潛之女、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主任醫師陳芙君,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教授李佳圓,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檢驗與檢疫學系主任、教授、博導汪川,於11月8日發布聯名公開信,對成都當前新冠疫情防疫提出緊急建議。

緊急二字,極不尋常

建議書援引廣州荔灣區疫情129例流行特徵分析的學術成果,以及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的指導方案,

建議成都市重新評估疫情流行狀態,調整優化防控措施,避免醫療資源擠兌、衛生資源耗費、公眾恐慌情緒增長和人民正常工作生活被干擾帶來的負面影響。


建議書還提到:

應避免大數據的不當應用,使疫情防控背離精準的原則。


應嚴禁將傳播力較強的感染者冠以“毒王”稱號;降低感染者的“病恥感”和隱私曝光擔憂,有助於鼓勵疑似病人和高風險人群主動參與檢測。


措辭克制而態度鮮明,心情急迫但論述嚴謹,老一輩公共衛生專家的家國情懷與專業操守,再次令我肅然起敬。

前排居中為陳芙君醫生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作為體制內的公共衛生專家,而且本身工作和生活都在成都,在當前這種疫情防控的高壓氛圍之下,實名公開發聲,從科學與民生的角度對成都的疫情防控措施提出重新評估的緊急建議,其壓力有多大,其決心有多強,可見其胸懷有多麼坦蕩。


以下為《建議》全文。


關於開展成都市“黃碼+核酸必檢”等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科學性、必要性評估的緊急建議


鑑於目前國內疫情反覆的態勢,四川省成都市實施了基於手機基站間隔覆蓋800米範圍,面積約(50.42萬平方米)的範圍實行黃碼+核酸必檢的防控措施,以及對感染者居住社區開展封控等應急處置措施。這些措施目前已經實行了7日,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希望得到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疫情防控指揮部門關注。


一、對“黃碼+核酸必檢”進行科學性和必要性評估

根據廣州荔灣區[1]暴發的本土疫情129例流行特徵分析分析發現,嚴格密接者管理和適度範圍的社區篩查有助於儘快控制疫情。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2]的指導方案,感染者停留過的手機基站覆蓋面積內的人員並不符合“密切接觸者”“次密切接觸者”和“一般接觸者”的人員定義。社區篩查的範圍應遵循一定的界限,以感染者長期停留的地區為主場所,其他地區是否有必要開展大規模篩查,需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評估:

1. 目前成都市流行的狀態是點狀暴發還是已經蔓延流行?

根據SARS-CoV-2 Delta VOC的基本再生R0為2.0-6.0[3]測算,在無社區干預的前提下,主動篩查發現的病例應在每日100例以上[4]。SARS-CoV-2 Delta VOC的潛伏期中位天數為6(範圍:1~15)天[1],根據成都市目前報告的病例特徵來看,在擴大感染者社區篩查後,7天報告病例累積增長至18例,病例分散各區,但病例之間傳播鏈清楚。目前流行狀態亟需專家評估,並調整優化防控措施。

2. 根據基站覆蓋範圍確定的篩查人群的篩查資源耗費與成效比如何?

SARS-CoV-2 Delta VOC的傳播力較強,初期有必要開展適度擴大社區篩查,但應注意,經過第一輪篩查後,是否發現了不符合密接,次密接及一般接觸者的定義,僅為黃碼的感染者。應該關注由於黃碼範圍擴大的社區篩查帶來的醫療資源擠兌、衛生資源耗費、公眾恐慌情緒增長和人民正常工作生活被干擾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應考慮該措施在今後新冠疫情長期的常態化管理中的可持續性。

二、 做好做細社區封控的管理工作

做好中高風險社區封控居民宣傳解釋工作。目前封控時採取的措施較為粗糙,對居民的解釋工作欠缺,造成居民普遍恐慌和不滿。應就封控區居民關注的封控理由、封控期間採取的核酸檢測頻次、封控時限及相關依據等問題,第一時間予以柔性告知。有條件時,應對封控的範圍和時限進行成效評價,制定針對不同社區流行態勢(例如,已形成社區流行、7天內未發現續發感染者,等)的分級精準管控措施。

三、 加強對外宣傳的嚴肅性

作為政府官方宣傳口徑,應增加對主動參與檢測而發現的案例進行正面報告。宣傳工作應特別注意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中保護感染者隱私權的條款,報告感染者軌跡信息,應避免用真實姓**等方式,可用1號,2號病例等代替;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和衛生系統內部人員公開或私人場合,都應嚴禁將傳播力較強的感染者冠以“毒王”等稱號;應儘量避免“因為一個人,攪動大半個成都”等官方推文的標題。降低感染者的“病恥感”和隱私曝光擔憂,有助於鼓勵疑似病人和高風險人群主動參與檢測。


總書記說,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要慎終如始、再接再厲,全面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盡棄。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八版)提出“大數據可為疫情風險研判、 防控措施制定和資源統籌調配提供支撐”,但應避免大數據的不當應用,使疫情防控背離精準的原則。


建議人:  

陳芙君 九三社員/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     主任醫師

李佳圓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 流行病學   教授

汪川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 衛生檢驗學  教授


2021年11月08日



打破僵局,極為可貴

近兩年來,中國從疫情防控最初的慌亂與悲壯一路走來,原以為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汲取了足夠多的教訓,以為可以通過科學精準的防控措施讓民眾生活逐步回到疫情之前的狀態。

但最近一波疫情的發展,以及寒潮之下多個地區難以言說的管控措施,讓人仿佛回到了去年疫情剛剛暴發時的氛圍:

一刀切成了常態,層層加碼變得理直氣壯,對感染者的公開羞辱捲土重來,管控範圍的擴大化藉助大數據變得防不勝防……不確定性、不安全感正在悄然滋生,快速蔓延。

而疫情防控大過一切的姿態又讓原本是理性討論的聲音顯得尖銳刺耳,讓原本是正當權利的訴求顯得不識大體無理取鬧。

儼然一場僵局。

大家都能感受到,這是不健康、不可持續的狀況,可是沒幾個人出來說話。出來說話的專家,比如張文宏的遭遇,大家有目共睹。

在這樣的形勢下,成都3位老資格的公共衛生專家站出來發聲,從專業角度對政府的科學防控提出犀利而懇切的緊急建議,其意義之大,再怎麼讚譽都不為過。

值得特別提出的是,上述緊急建議署名的三位公共衛生專家,陳芙君、李佳圓、汪川,全部為女性。


肅然起敬!

巍巍風骨,其來有自

血統論當然毫無道理,但我今天就是很想強調:

領銜署名緊急建議書的陳芙君醫生,是“中國公共衛生之父”陳志潛的女兒。

被譽為“中國公共衛生之父”的陳志潛


陳志潛(1903~2000) ,四川成都人。四川醫學院、華西醫科大學教授。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先驅、中國社區醫學創始人、中國現代健康教育奠基人。

(基本常識註:初級衛生保健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體現社會平等權利的、民眾和政府都能負擔得起的衛生保健服務。)

青年時期的陳志潛

在“新冠”肆虐的當今世界,陳志潛曾經開創的初級衛生保健模式,仍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而老一輩公共衛生專家的歷史擔當,正在代代相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中華文化與文化載體
2020: 民主Vs專制
2019: 都啥時候了,港警還要開槍打人?
2019: 美國有苗頭對中俄展開新冷戰,這不是傳
2018: 人類積極向球外星球行動
2018: 中國“經濟大海”與“政治臭水陰溝”
2017: 人口老化擋道 習近平的中國夢難圓
2017: 發錯地方,請移步五味繼續。
2016: 民粹主義阿,你是民主制度的天敵!
2016: 川普要用12萬億白條去賺30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