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饞師:儒學可以升級為現代文明嗎?
送交者: 萬維網友來稿 2021年11月13日23:00:1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萬維讀者網(Creaders.net)饞師來稿


  1. 平等是現代文明的核心價值


平等是文明社會的核心價值,沒有之一。


杜魯門當選總統之後,他的鄰居路過,對坐在門前的杜魯門的母親說,你有一個了不起的兒子,當選了總統。杜魯門母親說,我還有一個了不起的兒子,正在後院裡刨土豆呢!(僅憑記憶,也許不確,但,差不多)。


不管是當總統的,還是種地的,都是平等的。杜魯門母親的這種思維和價值觀,是源於基督教義的。


所有人都是造物主之子,都是上帝獨一無二的作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父親,還是兒子,也不論國王和乞丐。


在英語裡,沒有那麼多關於親戚關係的稱謂,因為,不需要區分。大家都一樣,還區分什麼,不是多此一舉嘛!


儒家“博大精深”的,就是區分各種社會關係,這種社會關係的區分,首先是在家庭開始的。例如父親一系的,稱為“親”; 母親一系的,稱為“戚”。皇親國戚,皇是父親,是父系的;戚是母親,是母系的,舅舅這一系列,只能稱為國戚,比其皇親來,還是差了一等。


以此為基礎,什麼七大姑、八大姨,姑表親、五服六親之類,都出來了。小時候,聽我奶奶一輩的聊天,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


但是,這一套繁文縟節,在現實中帶來的結果是什麼? 是人心渙散。


不能不說儒學精心設計這套禮制,本意肯定是為了凝聚人心,是為了增強大家族向心力的。

然而,事與願違。


為什麼? 因為,有等差。


最先離開家族的,一定是最外圍“選手”——在家族裡,他始終是被歧視的那一圈;他處於家族的最底層,上面的人、內圈的人,都能指使他。他就像一個服務生,時刻準備着各路大爺差遣他。 他在這個家族裡,何苦呢!服務生跑得快,還有服務費呢! 他每天跑腿兒,伺候的可是大爺,跟大爺能要錢嘛!


所以,他能跑的時候,一定第一個跑了;不能跑,就消極怠工,且,伺機搗亂。


因此,賈府里的賈環才一肚子的火氣,沒地方可撒,就把燃燒的蠟燭推到寶玉的臉上,燒寶玉一臉燎泡。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為,都是賈政的兒子,一個正房生的,一個姨太太生的,待遇就天上地下。賈環心裡能舒服嘛? 能不火冒三丈嗎?


要是可能,他還會呆在賈府里嘛?逃離家族的目的是,追求平等。而只要在家裡,他就是那個最受氣、只有義務幾乎沒有權利的人。


最外圈的走了,次外的,也肯定走;次外的,走了,剩下的也要走。以此類推,大家族就像一個大餅被蠶食一樣,只能留下核心圈——也可以叫光杆司令。


可見,儒學設計的家族,是沒有凝聚力的。儒學的目的在於構建一個大家族,結果,卻是土崩瓦解;不是土崩瓦解,就是內鬥不已——為什麼?要在家裡爭取一個更靠上的位置啊。否則,就會在下面被踩。


儒學還是家國一體的,就是把家族那一套東西,層層遞推,套到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國家頭上去。


不僅如此,還要推廣到全天下去;國和國之間的關係,也套用家族裡的五服——近親遠疏。越近的越親,越遠的越疏。不僅如此,越近的還越先進,越遠的越落後。中心的,當然就是文化中心了。


有一個安南、也就是今天越南的使臣,和大清朝禮部官員,因“禮”而起的辯論,值得一讀。


乾隆初年,安南使臣因為清朝詔諭中有“外夷貢道”之語,非常不爽,自認為久沐中華文化,早已由夷入夏,不再屬於“外夷”之列,於是,請求將“外夷”改成“外藩”。


可是,皇帝的詔書哪兒能說改就改啊!今文經學大師劉逢祿正在禮部,他回復安南使臣:《周官•職方》記載,王畿之外分九服。夷服離王國有七千里,藩服卻有九千里,因此,藩國偏遠而夷服親近。


來中國的,都是仰慕天朝文化,以及天朝的地大物博和無所不有。不是誰都能來的,不是什麼時間都能來的。要審批,批准了,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地點來朝貢。


既然是被批準的,既然是朝貢,來了當然要遵守天朝的規矩下跪。不下跪,誰讓你來啊。


來了,還不下跪,那你就趕快滾蛋,大清國不稀罕你們這些人,和你們的奇技淫巧——這就是近代中國和英國以及後來歐洲列強之間的根本分歧。


大清是以禮服人的,這個禮,就是儒學的禮。


禮,起於家,成於族,適於國,而一統天下。


因此,說中國文化的根本是儒學,毫不為過。 


但是,在所有的儒學經典中,是永遠也找不到“平等”兩個字的。連篇累贅、不厭其煩所敘述的,只有“等差”。“禮”的核心,就是等差;儒學的最核心概念,就是禮;“禮”是儒家花了最大心血來澆灌的,這一點,從《禮記》是所有儒家經典中篇幅最長的一部,可證。


理解了這一點,就理解了為什麼說儒學是反文明的;為什麼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苦苦追尋,卻始終無法走上現代文明之路的根本所在。


根本就在於,儒學之毒深深地瀰漫在中國文化的機體之中,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組織,乃至整個民族,無不是在儒學的毒液之中浸泡過的,無法切除。而只要不清除儒學的毒素,以平等為核心的現代文明的種子,就成長不起來。


2. 儒學走遠了嗎?


有人說,20世紀的中國,先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之後,又有“破四舊”、批林批孔,甚至曲阜孔子的老巢,都被搗毀了,儒學的影響還有那麼大嗎?儒家還能留下多少呢?


讀者諸君,有所不知。


儒學作為一種主導中國2千餘年的、主流道德規範,對社會的影響,並不是表面上的,而是無形和、內在的。或言之,儒學已經深埋在中國人意識的最底層,並起支配作用,但是,你卻沒有感覺到。


看幾個例子。


第一, 書店裡,四書五經的銷量,在所有古籍之中,始終是占先的;研究《易經》的書,名列前茅,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望塵莫及;於丹教授講了一次《論語》,聽眾數千萬;之後,出版的書,銷量過百萬。


第二, 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形態,依然是極為穩固的金字塔結構。以教育行業來說,大學、中學、小學都分重點、非重點,有國家重點、省重點、市重點、區重點,校內還有重點班、非重點班;重點學科、非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各類山頭、河流命名的學者,如長江黃河珠江黑龍江學者、泰山黃山等學者。


重點當然要受照顧,非重點自然被忽視。


第三, 中國古人之中,先是曾國藩被追捧,曾國藩傳、曾國藩家書,洛陽紙貴;近來,王陽明又成了熱點,熱度比曾國藩有過之無不及。曾國藩、王陽明,都是正宗的儒家信徒。與此相對,從沒有一個道人、佛教徒被追捧,更不要說達到曾、王二人的高度了。


第四, 1999年以來,中國大學的招生人數,已經達到千萬數量級,然而,高考競爭的激烈程度,沒有下降,反而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作為培養技術工人的職業教育,卻備受冷落。如果說,其他方面的現象,都只是社會的一部分的話,高考、職業教育則是一個社會的全局問題。為什麼人們對大學趨之若鶩,而對技工教育冷眼相對,背後的深層原因,難道不是儒學“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價值觀,在作怪嘛!


如果技術工人、體力勞動者,能受到社會的同等重視,高考會那麼熱嘛?


第五, 前幾日,網上傳出一份山西某小學將學生家長分為11類的表格,其中有領導子女、企業老闆子女、權勢壟斷部門子女等分類。


最後,舉一個例子,你批評了某某高官一句,周圍人不管你說的對錯,而是會問你:你有資格嘛?


這是司空見慣的——資格?資格不就是在追問你在“社會金字塔”中的位次嘛?要是你的位次高,就有資格;否則,就沒資格。


有時,儒學並不是離去了,而是換了一個“馬甲”潛伏了。


這樣深層的影響,只憑喊幾次口號,開幾次批鬥會,寫幾張大字報,和把孔夫子的墓碑砸碎了,就從中國文化中抹掉,是不可能的。


而且,最要命的是,無論是“五四運動”,還是49年之後對孔子的批判,都沒有打中孔學的要害。遠不如日本明治維新的思想家福澤俞吉,一語中的——“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沒有人在上,也沒有人在下,於是,人人平等。特別地,這是老天爺的意志,天意不可違。孔夫子再厲害,也大不過天啊。


打破了等級,儒學體系就徹底崩潰了。


儒學縱有萬般好,只要其核心理念和目標,是維持不平等的社會體系,那麼,其所有的好,都會被這個“核心”所吞噬。其餘的好,不是變得更壞,就是變成偽善。


3. 儒學可以升級嗎?


儒學可以升級為現代文明嗎?可以。


那就是要把不平等的“禮”,從儒學中徹底切除。


可是,徹底切除了“禮”,還是儒學嘛?


不是了。


這就是儒學的致命傷,也就是深陷儒學泥潭的中國,難以現代化的根本所在。


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

北京,家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VOA| 中國未富先老 延遲退休年齡可解燃
2020: 中央社:蓬佩奧指台灣非中國一部分 撬
2019: 習主席號召向狗學習。
2019: @runqun,請你告訴我什麼是你所謂的自
2018: 何頻頌席之豬隊友(徐申?)或勝過川狗隊
2018: 川普正在幫習近平的大忙
2017: 美國的法律細緻到了一絲一發的程度,太
2017: 國粹:馬屁文化
2016: 川普使美國再次強大的理念和策略
2016: 美國的價值觀 是 自由 平等 博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