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烏克蘭戰爭結局前瞻:美英必強迫烏方簽署停火協議
送交者: 秀峰真人曾節明 2022年05月17日03:06:4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烏克蘭戰爭結局前瞻:美英必強迫烏方簽署停火協議



  我在4月13日發表了對烏克蘭戰爭第三階段的判斷《和平協議肯定簽不成:烏克蘭戰爭前瞻:事實占領和衝突的長期化》,如今已經完全應驗,而彼時獨評賽昆還在鼓吹俄烏很快會在土耳其的調停下簽約;

  而且在文中我也預言馬里烏波爾陷落成定局,如今也已經為事實驗證:昨天鋼鐵廠亞述營殘軍有264人投降,並透露地下剩餘的幾百名殘軍糧食早已耗盡,靠抓捕鼠、鳥為食,總之鋼鐵廠地下的亞述營殘部,完全喪失了對馬里烏波爾俄方占領軍的破壞能力;而今北約及烏當局煞有介事地就鋼鐵廠地下殘存人員,與俄方討價還價,反映出鋼鐵廠地下很可能潛藏着北約高官和美國病毒研發人員。

  之前的5月11日,烏軍反攻“黑海門栓”蛇島失敗,損失慘重,三十多架飛機被擊毀,海軍航空兵副司令貝扎伊陣亡;克里米亞(亞速海)“門栓”馬里烏波爾的徹底無望,和反攻“黑海門栓”蛇島的失敗,實際上就是烏克蘭不可能戰勝俄羅斯的風向標。

  但是,烏黃們對此渾然不察,他們被烏軍的一點戰術勝利(如擊沉“莫斯科號”和伏擊烏東俄軍過河裝甲軍團)沖昏了頭腦,把俄軍主動撤離的一些地區當作烏軍反攻的轉折性勝利,而深以為烏克蘭“贏麻了”,一個個浮想聯翩地以為俄羅斯今夏就會戰敗撤軍。

  殊不知,馬里烏波爾的陷落和反攻蛇島的失敗,才是有戰略意義的風向標。之前我還不敢肯定,但隨着馬里烏波爾和蛇島的最新發展:

  我實在告訴烏黃們:烏克蘭離戰敗不遠了!

  烏黃當中我唯一感到可惜的是劉剛,他對八九學運的指導和和中國民運的分析件件堪稱大手筆,但分析烏克蘭戰爭卻沒抓住關鍵,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如馬謖論兵。

  烏黃們始終拎勿清的是:烏克蘭戰爭是一場美英對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烏克蘭賊連斯基猶太政府及烏克蘭人民,只是美英用以反俄的工具和炮灰;也就是說,這是一場美英對俄羅斯的戰爭。

  烏黃完全不明白,如果沒有美英五十億美元軍火援助和情報系統的大力支持,賊連斯基一夥早兩個月就投降了,根本撐不到現在;烏克蘭能和俄羅斯打成現在的膠着狀態,美、英才是首要因素,而烏黃所吹噓的烏軍如何“英勇”,賊連斯基如何“英雄”是次要因素。

  因此,烏克蘭能否戰勝俄羅斯,關鍵看美、英能否長期援烏、並且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隨着烏克蘭戰爭陷入膠着狀態,烏克蘭已然成為消耗美英援助的無底洞,由此帶來的拖累,使得烏克蘭戰爭日益淪為美、英當權派的“票房毒藥”:

  美共劉少奇拜登一夥的作死就在於:其反俄不反共的拉中反俄戰略,反而被中共習正恩一夥就將計就計的用作“大力支援俄羅斯,利用俄羅斯消耗美英,變烏克蘭為消耗美英無底洞”的借力打力戰略,並且西向戰略套牢美英,為武統台灣爭取戰略真空。從戰略上看,美英必敗無疑,為了拉中反俄,當代杜魯門拜登最近甚至叫停對台軍售,如果美國繼續如此賣台政策,台灣陷落是灰犀牛事件。

  最近英國保守黨議會選舉慘敗,戰爭販子約翰遜下台成灰犀牛事件;這也反映出英國民眾對反俄所帶來的高通脹強烈不滿,約翰遜的繼任者不可能繼續約翰遜的“拱火急先鋒”路線;

  而美國的通脹率也高達史無前例8.7%,油價瘋漲...民眾對美共劉少奇拜登一夥鼓吹的“為自由付出代價”等陳詞濫調日益反感,拜登的最新支持率跌破四成就是一個信號。。。如果拜登民主黨團伙不想在中期選舉慘敗的話,就不得不收起利用烏克蘭搞垮俄羅斯的原計劃:

  拜登一夥的如意算盤是,通過大力扶持烏克蘭,讓俄羅斯陷入消耗戰泥淖,並結合經濟制裁的手段,五周內搞垮俄羅斯經濟,進而誘發“顏色革命”,令普京垮台,俄羅斯陷入內亂。。。結果完全落空:西方的圍堵反而激起俄羅斯民族主義憤慨,普京的支持率非但不跌,反而上漲到82%;烏克蘭戰爭已打過了十周,俄羅斯軍隊越打越軸,導彈越射越猛,而烏克蘭反倒是於膠着當中敗象漸露:烏軍贏得的都是戰術小勝,而反攻蛇島失敗和馬里烏波爾的徹底陷落,則是戰略大敗。

  美英指揮北約、聯合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的經濟制裁,則以徹底失敗而告終,經過近三個月的制裁,俄羅斯經濟非但沒有崩潰,盧布對美元、對歐元雙雙漲回戰前水平,這是什麼原因?

  一則,俄羅斯是即全世界第一能源大國、第一礦產大國、第一小麥出口大國的三合一巨型國家,在對抗的形勢下,能源、糧食、礦產是比黃金還要堅挺的硬通貨,怎麼可能懼怕美元和歐元的制裁呢?因此普京一個“盧布結算”的反將,法德及歐洲多國也不得不或明或暗地乖乖開設盧布賬戶,根本即在於此;

  二則,包括英國在內,歐洲國家的糧食和能源天然依賴俄羅斯,制裁俄羅斯意味着它們要花七倍的價錢去購買美加的能源,而俄羅斯產品並不愁買家(人口大國中、印、巴西都是俄羅斯能源、糧食、礦產的大客戶)如此一來,制裁俄羅斯等於制裁了自己——以當前能源短缺下,德國老百姓洗澡,都要被“政治正確”的德國政府建議“只洗三個重要部位”。。。試問在民眾如此苦不堪言的情況下,美國所要求的對俄嚴厲制裁,歐洲大多數國家可能徹底執行嗎?可能長久執行嗎?

  三則,中共國自開戰的第一天起,就大力支援俄羅斯,是公開的秘密,中共國的巨大的民用工業產品,也撐住了俄羅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烏黃噴子們做夢都想不到的是:一旦遲遲不能引發俄羅斯的內亂和“顏色革命”,俄烏之間的持久戰,對美英反而更為不利,因為俄羅斯是半威權國家,政府受民意的影響比美英小,在民族主義的激勵下,俄羅斯民眾對戰爭的耐受力比美英國民強得多;

  而烏克蘭戰爭一旦淪為拖累美英國內經濟的無底洞,民眾肯定會迅速反水、大幅反水,甚至形成反戰運動。在美國政府現行的“拱火”政策下,美國只有五大軍火商寡頭賺錢,而政府不得不加大舉債和“撒幣”的力度,再加上對俄制裁及拜登政府叫停加拿大能源管線的“環保”王八政策,瘋漲的油價和物價正使得美國民怨沸騰;

  美英已經對烏克蘭撒幣(美國出的大頭)50億美元,現已基本被賊連斯基一夥花光,在美國國內人民通脹痛苦的情況下,美共劉少奇拜登企圖再向烏克蘭撒幣400億美元,結果招致共和黨強烈反彈,在參議院未必能通過,而若得不到這400億美金,賊連斯基所謂“擴軍一百萬”,就是吹破天的牛皮,更何況,即便得到400億美金,也僅夠賊連斯基一夥一個月的花銷,真要擴軍一百萬,且訓練成有戰力的軍團,400億是遠遠不夠的。可見,烏克蘭要擴軍一百萬,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而要戰略大反攻,把俄軍趕出烏克蘭,乃至奪回克里米亞,沒有一百萬以上的精銳部隊是不可能的。當年蘇聯僅在斯大林格勒反攻德軍,就動用了200萬紅軍。

  值得一提的是:小國烏克蘭與前蘇聯不同,它因缺乏戰略縱深空間,而沒有造血功能,它的生產能力已經被俄羅斯的長期轟炸摧毀,海上出口又受到俄軍封鎖,而前蘇聯在二戰期間則把大量的工廠遷到了烏拉爾山以東,因此蘇聯具有巨大的造血能力,能把美國的輸血功能轉換成造血功能,但烏克蘭卻沒有這個能力,烏克蘭就象12V車身電池已死的汽車,離開了美英的Jumper就完全打不起火。

  烏克蘭能否拿到這400億美元尚在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隨着國內民意的日益反水,美英政府是不會繼續填烏克蘭這個無底洞了。

  而隨着美英的撒手,烏克蘭會是什麼結局,看看阿富汗就知道了。當然,老謀深算的美、英絕不會等到烏軍全面崩潰,俄軍再次圍攻基輔方才撒手,而會搶在烏軍全面崩潰之前,逼迫賊連斯基簽署停火協議,承認俄羅斯占領烏東及赫爾松州等部分烏克蘭領土的事實,並且放棄加入北約和歐盟的計劃。這就是烏克蘭戰爭必然的落幕方式,賊連斯基做美英的戰爭代理人,代理美英反俄戰爭,把烏克蘭打成一片廢墟,損失高達6000億美元(還沒有算上巨量的人命損失),卻最多只能得到雇主數百億美金的補償,最終還落得個被拋棄的下場,就象劉表的兒子劉琮被曹操拋棄一樣,着實令人唏噓不已。

  當然,此次烏克蘭戰爭,美英也不是滿盤皆輸,通過烏克蘭戰爭,美英成功地撈取了芬蘭和瑞典的入伙北約,完成了北約的第六次東擴,把導彈架設在俄羅斯的北大門。。。筆者估計,美共劉少奇拜登一夥為了找台階下,必然通過DS西方主流媒體大吹特吹“北約東擴是自由的偉大勝利”,以掩蓋其在烏克蘭的可恥失敗。


曾節明 2022.5.17 暮春寒凌晨



友請廣大網友光臨在下油管寒舍,不才雖口拙,但保證你能聽到獨一無二的東西,別人只有邏輯推理,寒舍既有邏輯推理,又有玄學古今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I_cojzxlufGCp-CLzWrKA

中國社民黨 

www.csdparty.com

曾某精神貴族一個,寫作無償,歡迎有條件者打賞,多謝!支付寶打賞:

https://www.paypal.me/zengjiemin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修心先於煉體,釋家心經,儒家三字經等
2021: 以巴衝突,習豬頭喘口氣。
2020: 隨筆:美國占全世界人口的4%,但是占新
2020: 大爆料:看看誰家兒子,3個月從千萬到
2019: 政治掛帥,習回毛二時代。
2019: 中美如果全面貿易脫鈎對中國意味着什麼
2018: xpt 要發達, 先當流氓?
2018: ★ L'ensemble d'articles d
2017: 川普會被彈劾下台嗎?
2017: 郭文貴與黃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