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改善民權民生是解決中國人口危機的根本出路
送交者: 革命軍中馬前卒 2022年07月29日06:20:5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近幾個月來,中國人口將出現萎縮這一傳聞在中外廣泛流傳。511日,中國國新辦發布第七次人口普查信息,去年(2020年)中國人口仍繼續增長,但新生人口僅1200萬人,比2019年的1465萬有大幅下跌。而上溯最近幾年的數據,中國新增人口數量總體一直在持續下落,總和生育率遠低於世代交替水平,全國不少地區都出現人口萎縮、自然增長率為負的情況。這引起了全球各大媒體和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中國社會更是對中國未來人口大幅萎縮的前景一片驚呼。

    其實,關於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動、國家“未富先老”的擔憂,前幾年已經成為中國的熱門話題。與改革開放初期擔心人口暴增導致資源短缺和社會負擔沉重相反,今天的中國卻面臨着人口高度老齡化、新生兒數量銳減、中國人口斷崖式下滑的前景。中國將面臨的人口問題,不僅在於總人口未來可能迅速衰減,還在於人口結構的嚴重畸形。

    關於中國人口危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具體影響,已有諸多媒體和學者發言發文評析,筆者在此不再多言。本文主要討論的是,中國人口危機的根本原因及出路何在。

    許多人將中國人口在本世紀將大幅萎縮歸咎於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誠然,中國持續三十年左右嚴厲的計生政策,的確對壓低了中國人口尤其減少青壯年人口、也對“少生優生”文化的塑造起了一定作用。但計劃生育的影響是有限的,更不是決定性的。當2010年代計生政策逐步放開之後,中國人口增長率仍然沒有回升甚至繼續下落,就無法再拿計生政策當靶子了。

    筆者認為,中國新生人口連年下降、總人口面臨萎縮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民眾基本生存成本(而非生活成本)的高昂和個人權利的缺失,以及因此導致的不安全感和逃避心理。這恰與歐美發達國家因社會保障充足而減少生育相反。

    在本次對中國人口問題的討論中,不少評論家都提到房價對生育傾向的抑製作用。其實,住房只是中國人(尤其城市居民)高昂生活成本的其中一部分。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各“剛需”領域,中國民眾背負着幾重沉重的負擔。

    以醫療為例,中國名義上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險,多數人享受的實際報銷比率並不高,許多特效藥物、治療設備和治療項目並不在普通民眾的醫保報銷範圍。即便有一定的比例報銷,剩餘需自費的藥金診金依舊貴的驚人。2018年初一篇刷爆微信朋友圈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就將艱難的看病經歷和高昂的醫療費用展示的淋漓盡致。在教育方面,隨着社會競爭的激化,教育成本水漲船高。在京滬穗等一線城市,將孩子從幼兒園供養到大學,許多中產家庭付出了數百萬元(人民幣)甚至更多。社會化養老作為較為“新興”的行業,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私立的養老機構則收費昂貴。

    眾所周知,教育、醫療、養老、住房,是人一生不可或缺的需求。面對如此巨額的生活成本,顧老就顧不了小、補西牆就要拆東牆的狀況,還有多少人願意生孩子給自己“添負擔”呢?至於“養兒防老”,但“養兒”如此大代價,兒子還要養再後面一代,需要承受的負擔更多更久了。

    之所以中國民眾基本生存成本昂貴,很大程度在於社會保障的不足、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的不均。如中國沒有實行全民免費醫療,不僅落後於發達國家,還落後於許多發展中國家。房價的高企更是將公共必需品高度商業化的惡果,房地產業成為權貴和姦商巧取豪奪的工具。在公共服務的重點領域,中國還存在嚴重的分配不均、不公、不透明。如中國眾多打工者並不能成功申請到“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至於名額去哪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失業救助金”申領更是難上加難,去年疫情中才有少部分普通人有幸在人生中首次領到;領導幹部可以在高幹病房免費養老到死,一些普通城鄉居民得病則只能放棄治療回家等死。公共服務的保障與再分配一樣,本應該“縮差”,傾斜於窮人、為弱勢群體“兜底”,但現實卻相反,中國的一些社會保障政策反而進一步拉大了初次分配後本已懸殊的貧富差距,加劇了社會不公和階層固化。

    民生問題背後,還有更加複雜尖銳的民權問題。中國社會治安好於絕大多數國家,但人們的安全感卻並不那麼高。據“社會進步指數(SPI)”,中國人的“犯罪感知(Perceived criminality”居世界第88位,遠沒有治安狀況表現出的那麼好。窺斑見豹,可以推知中國人有着很大的不安全感。在中國,人們的確不那麼擔心搶劫和當街殺人,但卻需要擔憂社會不公正、不透明等制度性問題造成的更多更廣泛的權利侵害。而食品安全危機、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國民感知度更高,時常爆發的相關事件加劇了國人的不安全感,自然也會降低對所處社會宜居度的評價。

    當人們生活在缺乏公平正義、各種權利時常受到損害的社會中,而又無力解決這些問題,就會產生倦怠和逃避的心理。這樣的人當然不願意自己的子女也生活在不公正不合理、時常受到傷害的環境中,選擇不生或少生也就不奇怪了。

    民生問題和民權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民生是更廣泛的民權,民權是民生的保障和公民的尊嚴所在。當一個國家的民權和民生都出了很大問題,社會階層固化、到處死氣沉沉,人們看不到通過奮鬥改變現狀的可能,天天討論“內卷”和“摸魚”,生活變成煎熬,對當下和未來都失去信心,又怎麼會積極生育,將象徵純潔與希望的孩子生下來呢?

    中國要解決生育率低迷、人口萎縮的危機,不能只靠放開生育政策、提供微薄的生育補貼,那是揚湯止沸,治標不治本。真正需要做的,是大力改善民權民生,健全法治、捍衛公平,縮小貧富差距,促進階層流動,提供有導向性的社會福利,保障人們基本的生存與發展需求,讓人們感到人世間的愛與和諧。給人民以希望和未來,人民才會生育下一代,讓美好幸福得以世代相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論主權在民和新三權分立-----東海客廳
2021: 亡國與與亡天下
2020: 毛澤東是神
2020: 央格魯撒克遜霸權的覆滅
2019: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但是
2019: 7隻黑天鵝正振翅欲飛,可能打擊全球及
2018: 金軍叫岳飛岳爺爺?
2018: 一位勇敢的年輕女孩為工人吶喊(視頻)
2017: 香椿樹1以為印度認為中國的存在威脅論
2017: 從有關解決國際領土糾紛的國際法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