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徐友漁:終有一天,啟蒙在中國還會重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送交者: 壹嘉出版 2024年05月21日21:33:5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按:本文是著名學者徐友漁在《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青年論壇>紀事》一書新書首發式上的發言記錄。

《青年論壇》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的一群青年學者創辦於1984年,以其高舉“自由”旗幟,敢於觸及敏感政治問題的思想鋒芒、清新活潑的爽利文風大受歡迎,很快,雜誌周圍聚集了包括李澤厚、王元化等老一輩學者和易中天、鄧曉芒、陳東升、胡平等等在內的大批學術新銳,在理論界颳起一陣旋風,與上海的《世界經濟導報》並稱為"一報一刊"。。

隨着時局的跌宕,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有密切關聯的《青年論壇》也在峰谷之間浮沉,經受了政治風波的驚濤駭浪,最終,熊熊燃燒的思想之火被撲滅。《青年論壇》前後跨越四年,總共出版了十四期。

《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紀事》是原《青年論壇》雜誌主編李明華撰寫的回憶錄,於2024年初出版。2月24日召開的新書發布會,由媒體人高伐林主持,學者徐友漁、胡平、蔡崇國、吳國光、柳紅等做了精彩的發言。

封面.jpg

亞馬遜等各大網絡書店有售,港台地區即將上市,博客來(台灣)、田園書屋(香港)有售。

      很高興能參加今天這個座談會。書寄給我以後,我花了一些時間細細看,心情非常激動,感到自己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那個風雲激盪的時代。在正式發言之前,我首先要感謝本書的作者李明華先生,感謝本書的出版者劉雁女士,因為他們的努力,這本書得以出版,給歷史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遺產。沒有他們的努力,恐怕這段輝煌的歷史就會湮沒在歷史的黑暗當中。這是功德無量的一件事,所以我想首先表示感謝和祝賀。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有下面幾點感想,簡單地談一談。

第一點,    這本書最基本的價值是,它詳細地記錄了《青年論壇》從生到死的全過程,詳細、全面、準確地把事情表達出來了。整個敘事是非常完整、連貫的,各個方面都表述得非常好。相當於軟件方面的事,比如確定辦刊方針,招聘編輯、校對、發行,硬件方面,從大到怎麼得到辦公室,小到怎麼找到辦公桌,都談得非常具體,對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都說得相當周詳。這一點顯然與作者的身份與經歷有關係,他作為《青年論壇》的主編,方方面面的事,從指導思想、辦刊方針,到組稿、審稿、出版,一直到爭取復刊,每個方面都說得非常清晰,完整地還原了歷史的真相。

第二點,    《青年論壇》的發行是上世紀80年代一個很重要的社會事件和社會現象,在談這一點的時候,作者顯示出了既作為學者也作為當事人的深厚的功力和優勢,因為要談《青年論壇》在八十年代誕生的原因、社會氛圍,所起的作用,就需要談八十年代的整個氣氛和社會思潮。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用了很大的力氣來做這件事,做得很好。他談八十年代文化氛圍和社會思想的時候,面臨着一些難題,即如何來準確地理解和解讀八十年代的各種思潮,這對一個人的學術修養的要求是很高的,要完整地表達這一點是很困難的。但是李明華表述得很好,他把八十年代的文化氛圍和社會思潮分成了五條線索:一,以李澤厚為代表的主體性哲學,二,以王若水為代表的關於異化和人道主義思想的研究和討論;三,當時最活躍的三個民間學術團體:《走向未來》叢書編委會,《中國:文化與世界》編委會,《中國文化書院》所掀起的“文化熱”;四,以劉曉波、《河殤》為代表的激烈地反傳統的激進思潮;五,新儒家的文化情懷,以及一批主張復興中華文化的學者倡導新儒家的勢頭。我專門研究過八十年代社會思潮,我覺得他總結得比較深刻和全面,這是很不容易的,這有助於讀者理解《青年論壇》產生的社會思想背景。

第三點,    這不是一般的文化人和書生寫的回憶錄,他談到自己的活動經歷、談到八十年代的文化現象時,聯繫了黨內高層的路線鬥爭、路線分歧與社會思潮的互相影響、互動的關係,這一點表現出作者有相當的政治素養。比如,書中談到,當鄧小平提倡政治體制改革的時候,社會上民主和言論自由的說法就多起來了,大家討論得很熱鬧;一旦提出“清除精神污染”,談異化、談人道主義的聲音就消沉下去了;朱厚澤主持談“三寬”(寬厚、寬容、寬鬆)的時候,談論自由主義、東西方文化比較這些問題又熱鬧起來。這一點實際上說明,他辦雜誌不只是單純辦雜誌、搞文化,而是密切關注當時的社會風潮、政治動向、黨內高層的路線鬥爭和權力鬥爭,他把社會思潮、社會文化氛圍與黨內高層的路線鬥爭和權力鬥爭之間的互動關係寫得很到位很準確。這是很困難的事情,體現出了作者的思想高度和政治水平。

第四點,    本書表達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這是我非常讚賞的:作者認為,從《青年論壇》的產生到發展到消亡的整個過程說明了一點:在中國,啟蒙還是一件尚未完成的事業,啟蒙思想的努力還是非常必要的。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我在這一點上很有感想,稍微多說幾句。我認為,這本書不只是記錄了《青年論壇》的歷程,不只是具有歷史記錄的意義,而且對未來還有另一種意義。我想強調一下:既然啟蒙在中國是一項未完成的事業,終有一天,啟蒙在中國思想文化界還會重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從這一方面說,這本書其實不只起到了承前的作用,還將起到啟後的作用。在中國有一個很突出的現象,就是中國的思想發展是往往要中斷,比方在談到憲政民主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胡適當初起了多大的作用,不知道張君勱、蕭公權這些人做了很多努力,不知道張佛權有些什麼樣的精闢見解。我們的啟蒙經常是從頭開始、另起爐灶,沒有傳承的。我們看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一直到現在都是這樣。實際上,中國的學者、知識分子、文化人做了非常多的認真努力、非常有成效的努力,但是後面的人往往不知道,每一次運動都是從頭再來。這是中國一個非常觸目驚心、值得重視的現象。以後早晚有一天,啟蒙還會提到中國思想文化的議事日程上來,那時候,如果再一次從頭做起,再從文藝復興談起,從五四新文化運動談起,我覺得就太不合算了,我們至少可以從八十年代的思想文化、從文化熱談起,談到《青年論壇》的作用,它最後被扼殺,其中的經驗教訓是什麼。我認為在這方面,它為未來的啟蒙運動的重新發動提供了基礎和出發點。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本書不只使後人了解到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是怎樣發生發展的,而且使人了解《青年論壇》的思想學術成果是什麼,當年人們的思想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留下了那些可供繼承的遺產,我們在這基礎上再來發展,再來從事啟蒙運動,就事半而功倍了。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點,    最後一點,這本書還展現出了作者的胸懷和眼光:他不但談到了八十年代思想文化界欣欣向榮的景象,而且談到了八十年代整個社會思潮有哪些不足;他對八十年代思潮做了比較深刻的反思,不但對《青年論壇》雜誌的功績、貢獻、社會影響、社會作用做了周到的陳述、分析,而且對其不足也作了反省。我們現在談八十年代,除了那些思想比較左、比較保守的人以外,有些人把八十年代當作一個值得追憶的美夢,有些歌頌過頭了,他們沒有看到八十年代嚴峻的形勢,充滿了各種阻力和張力的情況。對此,李明華先生在這本書裡寫道,“整個八十年代,思想領域並不是像一些思想史家所書寫的那樣,充滿了陽光明媚、詩意盎然,也不僅僅是啟蒙思想各個流派的此消彼長,這十年可以說是風雲變幻,乍暖還寒,時而海闊天空,諸峰群起,時而整肅森嚴,眾聲寂靜。”他對八十年代整個社會氛圍、整個社會力量之間的對比,做了這樣一分為二的分析,就是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反對進步力量的一面,並不只是春光明媚的一面。這是他的反思的第一點,就是整個八十年代不只是陽光明媚的,暗流和反動潮流也在起作用。反思的第二點,是對八十年代的思潮進行了深入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了那些思想是多麼寶貴,它們在哪些方面進行了突破,同時也指出八十年代主要思潮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留下的缺陷、問題、教訓值得我們繼續思考。比如他提到,八十年代的思想主流雖然是激情澎湃的,但是缺乏冷靜的學理建樹。知識界充滿了理想主義、浪漫主義,但缺乏對現實的冷靜、客觀、理性、科學的分析。反思的第三點是, 他談到了《青年論壇》對社會思潮的前進做出了哪些貢獻,取得了哪些成就,但是他同時也提到了《青年論壇》本身的不足,比如學養不夠,分析不全面,還有好些東西都沒有看到。在寫這種值得大書特書,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的時候,他不但進行正面的頌揚,而且對其不足提出了冷靜的批判,這都是很好的。

註:新書發布會的全部視頻都已在youtube上發布,點擊觀看徐友漁發言視頻

新書發布會全部發言摘要已發表在《波士頓書評》,點擊閱讀

本博將陸續發布其他嘉賓的發言,敬請關注。


相關閱讀:

錢理群:“以改革為體,以自由為魂”:《青年論壇》與八十
年代

珞珈之子 ——八十年代的武大與武大學子-壹嘉出版-萬維博客-萬維讀者網(電腦版) (creaders.net)

吳官正“過手”《青年論壇》-壹嘉出版-萬維博客-萬維讀者網(電腦版) (creaders.net)

高伐林:《青年論壇》鳴謝團中央始末-壹嘉出版-萬維博客-萬維讀者網(電腦版) (creaders.net)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陳殃潮求見達賴喇嘛被拒始末
2023: 巴赫姆特:城內城外兩重天
2022: 病毒的真相慢慢都會出來.
2022: 猴痘,計劃之中?
2021: 越來越深
2021: 賽格大廈震動因舊金山“卡門渦街”現象
2020: 所謂人大政協
2020: 台灣大陸狀態回顧與展望
2019: 中美之間“文明衝突”?必須贊同!
2019: 習主席義和團式自慰,害國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