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從“渾沌之死”到“等待戈多”
送交者: 湮滅之城 2024年07月12日16:09:1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在華夏典籍中,若以個人喜好論,或首推老莊。

從老子的拙樸古典、內斂克制、冷靜觀照、光明澄澈;到莊子的空靈浪漫、汪洋恣肆、放浪形骸、傲慢逍遙。兩者一抑一揚,一頓一挫,洋洋灑灑,相輔相成,終成為公元前“軸心時代”光照世界的閃亮雙子。

莊子擅用寓言。偶翻蔡志忠漫畫《自然的簫聲》,恰至《應帝王》渾沌之死一段(中學課本中該有),莊子說: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2024-07-12 (2).jpg

 

初看起來,倏和忽似乎是出於友情,樂善好施,以好心為始,卻在“助人”之中致人於死。然而,莊子在這裡想要表達的其實是“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的政治哲學。

所謂“自然”,即“標準”.

如果問:何謂標準?

在莊子看來,於形而上,或指終極之“道”,也就是絕對真理;於形而下,則或指順民、無治。所謂不擾民、不干預,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此正與老子相合。

渾沌何許人?據漢東方朔所撰《神異經》:“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熊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曰渾沌。”

所以,渾沌是位有頭無竅,有足無爪的神仙。

此種形象仔細想來,確實極似老子所言中至高無上的道。道之本者,自然也。故而渾沌更可理解為盤古開天闢地之前這世界存在的初始狀態。

如果說渾沌即是道的化身,而道乃創天地之始,與萬物同一。道永恆,天地永恆,則渾沌永恆。

然而,渾沌卻死了,為倏、忽所殺,這豈不荒唐!

由此聯想到尼采曾宣稱的“上帝死了”。按尼采的意思,上帝對人類明察秋毫,可是人類“高貴”的靈魂豈可受上帝的支配和監督呢?倘若這樣一個證人活着,人類豈不是裸露於天下,這如何讓人受得了?所以,這個上帝必須死。於是,人類自己謀殺了監督者,而上帝恰恰死於對人的同情與憐憫。自此,人自身成為試圖主宰一切的“上帝”。

“上帝死了”,一切目標、意義、參照、善惡全部可以推翻,人們得以釋然,並為此歡呼雀躍,人生終於可以在自由意志的支配下不受約束地盡情揮灑,於是,價值危機、信仰危機來了,人類進入了迷失。

然而,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如何會死?

豈不知,那死去的並非真正的上帝,而只是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根據自身需要去塑造的“上帝”而已。

圖片4.jpg

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1508年,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中右側部分極像人類大腦的形狀)

 

當渾沌被人為地分割、解構時,也就失去了渾沌原本的樣子。據考,倏、忽,與老子的“恍惚”同源,恍為觀念,惚為意念。倏忽即觀念、意念相駁雜。“倏忽”又可解為頃刻、瞬間。倏、忽有七竅,有七竅意味着具有了區分的能力。有了區分,無論“物”或“我”便都成為有限。

然而,有限如何得以把握整體?當人們試圖用自己有限的觀念和意念去理解、去改造無限的存在時,結果註定是悲劇。

其實,我們在判定一件事的是與非時,必然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參照某一標準。對此,人們常常會用自己認為“對”的標準,也就是自己的標準,作為行事的依據,進而施於他人,如同倏與忽這般,根據自己認為“對”的標準,繼而想要有所作為地去改造渾沌,結果卻造成了渾沌之死。

再比如,有人認為所謂的“大國重器”當然是指飛機大炮、衛星火箭、航空母艦、核能力以及各類尖端武器等等;但也有人認為,“大國重器”更應該是小民瑣事,百姓生活。對小民而言,幼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以及每個人可以有尊嚴地活着,豈非天大的事?

多年來,我們始終處在一個習慣於宏大敘事的歷史與現實之中,小民瑣事與百姓生活往往被忽略,更難以作為重大問題決策的基礎和前提。可見,標準因人而異。

在這個世界上,相信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思想觀念,並將其當做判斷是非的最終標準。例如,儒家有儒家的是非標準,墨家有墨家的是非標準,法家有法家的是非標準,等等。那麼誰是誰非呢?倘若人人都堅持自己的看法是最好的,並在彼此交往中都想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讓別人接受,卻又誰都說服不了誰?結果必然是,輕則觀點撕裂、彼此紛爭;重則刀槍相見、你死我活。

於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反覆強調不要固執己有。所謂君子,是在不斷的修身養性中生存,這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過程,最後達到天人合一狀態。這其中有着很深刻的內在力量,那就是宗教的力量。(謝文郁語)

可惜作為人,僅憑個人強烈的自由意志,只會無奈地看到:隨着時間的推移,距離天人合一境界漸行漸遠。

圖片5.jpg


想到了黃培炎。沈鈞儒次子沈叔羊在重慶作一畫,上有茅台酒瓶與酒杯,遂請黃炎培題字。黃記起紅軍長征時有報紙稱紅軍戰士在茅台池中洗腳,便以此為題調侃:“喧傳有人過茅台,釀酒池中洗腳來。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飲兩三杯。”

董必武在重慶畫展見此畫與詩,欣賞之至,買下來拿到延安給了毛澤東。毛也喜歡,將其掛到中共中央會客室,黃訪問延安時得見。

那是在大約80年前的1945年,是年7月,黃炎培在延安考察期間曾對毛澤東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於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幹部人才漸見竭蹶,艱於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複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於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律。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律的支配。

當時,正躊躇滿志的毛澤東當即豪邁地作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這話可謂豪氣沖天,聽罷不免令人激動萬分。

只可嘆:歷史給所有單純善良的人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當今之下,舉目四看,比比皆是的慘狀不忍卒讀!

這國,這世界,還有救嗎?

於是人們開始尋找上帝,希冀從上帝那裡獲得答案。然而,單憑人的理性與知識,真的能夠找到上帝嗎?

BB.jpg

話劇《等待戈多》

 

由此想到了愛爾蘭劇作家貝克特的話劇《等待戈多》,該劇於1953年首演。

全劇只有兩個主角,都是流浪漢,他們在二幕(代表着兩天)劇中自始至終等待着一個名叫戈多的人,然而戈多是誰,他們不知道。由於貧困潦倒,他們希望戈多的出現能使他們得救。然而,戈多始終沒有出現,只是他們不斷地被告知,戈多明天准來。

記載中的1957119日,《等待戈多》在舊金山聖昆廷監獄演出,觀眾是1400名囚犯。演出之前,導演與演員們憂心忡忡,他們擔心這群世界上最粗魯的觀眾能不能看懂《等待戈多》?令人跌破眼鏡的是,該劇竟然立即被囚犯觀眾所接受,一個個感動得痛哭流涕。

據說此劇喻示着人生是一場無盡無望的等待,迎合了“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普遍空虛絕望的精神狀態。

那麼,戈多究竟是誰?

有人說,戈多就是上帝(God),也有人說,戈多象徵“死亡”。於是有人問劇作家,貝克特苦笑:“我要是知道,早在戲裡說出來了。”

這一回答或許道出了該劇的真實含義,即人對生存在其中的世界,對自己的命運一無所知。

我到願繼續將此劇作如下演繹:

其實,戈多來了!從第一幕(即第一天)就來了,而且天天都來。可惜的是,他的到來並非按照等待之人所期待的方式,這使得兩個流浪漢無法認出他,甚至可能粗暴地拒絕了他,從而使這種等待成為一種徒勞。

實際中,人們更願意相信理性,預設標準,主觀判斷,進而貶低信仰。可悲的是,人的理性恰恰是有限的,不可靠的,這使得人們往往無法真正認識真理。所以信仰強調:除非真理自己向人彰顯,否則,人無法憑藉自身的理性標準去認識真理或追求真理。

我們正處在遮陽的光景之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只要習近平立個字據,凡人煉丹術只需四
2023: 把政治撤職或棄用歪曲成所謂“迫害”真
2022: 個人履歷和學術成就被嚴重造假和造神中
2022: 李克強政府應該賠償60歲退休的男職工退
2021: 中國足球球霸、球痞橫行,是鄧計生的必
2021: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呵呵呵。
2020: 人類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特徵之一就是:
2020: 質疑萬維博客服務的推脫和不負責任
2019: 毛愚人高招:階級鬥爭一抓就靈。
2019: 哀悼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