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無情。縱然曾經躊躇滿志、胸懷天下的帝王,到了年老時節,也不免感到疲憊和厭倦。那些風光無限的年華,那些叱咤風雲的日子,如今都化作了一抹灰白,藏在歲月的褶皺中。老皇上厭倦了,這種厭倦並非突如其來,而是經歷了太多權力的驚喜與沉醉,享受了太多臣下的頂禮膜拜,銷蝕了太多的感官刺激,已經不復當年的熱血,不再多愁善感,更喜歡風平浪靜,更多時光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
隋煬帝的厭倦
隋煬帝楊廣,這位曾經心懷遠大理想的帝王,在登基之初,銳意進取,開創了許多偉大的事業,如大運河的開鑿、震懾突厥、創立科舉等。然而,隨着歲月的流逝,楊廣的激情逐漸消退,代之而起的是深深的厭倦和疲憊。他看盡了人心的叵測,體會到了權力的孤獨。當初的宏圖偉業,如今卻變成了無盡的煩惱和無奈。隋煬帝的晚年,沉迷於奢靡生活中,揮霍無度,終究在大廈將傾之際,成為了自己一手創立的帝國的掘墓人。
魏太武帝的厭倦
魏太武帝拓跋燾,曾是北魏的中興之主,他的戎馬生涯和軍事才幹令人稱道。當年金戈鐵馬,烽火揚州路的佛狸皇帝,曾令江南朝野聞風喪膽。然而,隨着年歲的增長,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也開始感到力不從心。魏太武帝見證了無數次的生死離別,經歷了無數次的勝利與失敗,這一切都在他的心頭積壓成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疲憊。最終,魏太武帝選擇了避世,躲進了深宮,試圖在孤獨中尋找片刻的寧靜,然而頹廢與失常使他最終被身邊的太監所弒殺。
厭倦的根源
自古以來,帝王們無不是肩負着治國安邦的重任,他們的一生都在為權力和江山而奮鬥。然而,當他們年老體衰,歷經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厭倦之情便油然而生。治國理政的紛繁複雜,權力鬥爭的刀光劍影,親情友情的淡漠離散,都讓這些曾經意氣風發的帝王們感到無比的疲憊。
當今習皇的厭倦
當今習皇,本是一閒散宗室,疏枝親貴,受江皇識拔,驟登大寶,便顯出梟雄本色,神武英才。削藩西南王,抓捕徐才厚,整肅周永康,滅團派,整江系,幹掉所有朝中昔日大佬,迅速建立起習氏江山。特別在二十大上,更是黨國一體,滿朝文武,俱成習派天下,大權獨攬,事無巨細,都聽習皇一人決策。習皇自認為此等功勳,昭天映日,蓋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已成神一樣的人物。
但大太監王滬寧越老越糊塗,竟然在一篇文章中稱神武習皇帝為“改革家”,把皇上與區區鄧小平趙紫陽一類的草芥人物相比,似乎習皇與這些改革大師相比毫不遜色。言外之意,習皇功業不過權鬥,稱改革家似乎很抬舉習皇帝了。改革家是什麼東西?真是豈有此理。人常言“高級黑、低級紅”,含沙射影,春秋筆法,皮裡陽秋,指桑罵槐,詆毀朕躬,此其謂也,其心可誅。
此種兩面派小人,不值習皇生氣,以後再找機會報復,先把文章封掉即可。但十幾年的權力之路,充滿艱辛,如今功成名就,到達峰頂,一覽眾山小。人生目的達到,卻沒有了繼續下去的動力,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刺激到他。改革開放,雖然上下都有意願繼續搞下去,但對習皇已經沒什麼意思了。東升西降,一片光明;四海賓服,國泰民安;扶貧已順利完成,全體人民達到小康水平,鶯歌燕舞,形勢大好,功德圓滿,還改什麼?還有什麼可改的?再改也不能脫離四項基本原則,說到底,就是政權姓習,黨國姓習,永遠不能改。
海外人士認為三中全會毫無建樹,陳詞濫調,這就對了,海外說不好,那就說明我們做對了。我們就是要堅持敵人反對的東西,比如四項基本原則,一大二公等,絕不搞資本主義那一套。